“对啊,凭什么他能进榜单?”
“朕也想要和秦皇汉武并列!”
很显然,这一次的盘点让很多人都不服气,
从此人的行为事迹里,
众人感受不到一点激进,
怎么就把他放在秦皇汉武之后了?
北宋,
宋朝的第二个皇帝赵光义,
他驾着一辆驴车,自北向南,
远远看上去速度竟然比马车还要快,
他不屑的望了一眼天幕:
“切,我都比他适合进这份榜单!
想我赵光义,从北汉杀向小辽,
又从小辽杀回来,
没有一个辽人追得上我!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朕的激进吗?”
……
三国时期,
蜀汉后主--刘禅,
他一边咬着瓜果,一边瘪起嘴:
“造反逼宫和能歌善舞也能算激进吗?
那我该怎么说,
七擒七纵孟获,
总不能排在此人之后吧?”
旁边的姜维嘴角抽了抽,提醒道:
“陛下,臣有必要提醒您,
七擒孟获,乃是丞相所为。”
“对啊,有什么问题吗?”
刘禅丝毫没觉得有什么异常,
“相父跟我,还需要分得这么清吗?
就算七擒孟获不算我的功劳,
可想当年,
我跟着赵叔,在长坂坡里七进七出,
这,总该能说明我的激进了吧?”
姜维:……
其实历朝历代的皇帝有所困惑也属正常,
毕竟在大唐之前,
异族就是华夏民族用来刷经验的经验宝宝,
而在大唐之后,
很多皇帝都认为,李世民缢号文皇帝,
或许文治很出众,
武功嘛,也就一般吧。
可天幕就好像提前知道了他们所想,
紧跟着播放道:
【别看他爱好和平】
【可他敢在王朝首都,以十万万对敌二百万】
【硬是逼迫突厥,立下渭水之盟】
【换做你,你敢吗?】
【公元612年】
【就在李世民发动玄武之变后】
【不到一个月,颉利可汗率百万突厥大军】
【大举入侵】
【这时候,李世民内有政局不稳】
【外有劲敌入侵,日子很不好过】
【所以颉利可汗率部一路长驱直入,抵达渭水】
【一直打到了大唐都城长安的北大门】
【那一刻旌旗飘飘达数十里】
【站在渭水南岸,都能够清晰听到北岸契丹骑兵的喧哗声】
【李世民毫不畏惧】
【他以过人的胆识,只带了六个人来到渭水之滨】
【虽然此时长安城外】
【大唐的兵力,不足突厥的十分之一】
【可李世民就敢指着颉利可汗的鼻子】
【骂他背信弃义】
【这是何等的气魄】
听到天幕这么评价他,
刚才还为玄武门之变感到局促不安的李世民,
突然就挺直了腰板,
此时此刻,大唐朝堂之上几乎都反应过来了,
天幕中所说的雄主,
正是他们的帝王--李世民,
望着众人,特别是凌烟阁功臣们崇拜、羡慕的眼神,
李世民嘴角微微一翘,谦虚道:
“这些都是尉迟恭的功劳,
他为阻拦颉利可汗立下汗马功劳,
而朕,
不过做了些微小的工作罢了。”
……
刚才还一脸不服气的赵光义、刘禅等皇帝,
看到这儿也不说话了,
更准确的说,是说不出来话了。
原本以为能挑个软柿子捏,
没想到是个铁疙瘩!
可天幕似乎还没结束: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颉利可汗都打到家门口了,难道李世民就这么看着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李世民很快地镇压了国内叛乱,励精图治】
【忍辱负重,潜心训练军队】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待到时机成熟时】
【李世民直接率大军远征突厥】
【生擒颉利可汗】
【甚至把华夏的版图,扩张到了贝加尔湖一带】
【试问,你敢吗?】
天幕的质问掷地有声,
历朝历代皇帝的沉默,震耳欲聋。
是啊,此等战绩,
五百年内无敌好吧!
所以,大唐贞观年间,
又被夸了一回的李世民,
嘴角再也压不住了:
“哈哈哈!问得好问的好!
除却秦皇汉武,
谁敢与朕争锋?!”
李世民中气十足的质问响彻宫殿,
群臣无一不低头拜服,
就连打算进谏的魏征,
张了张嘴后才突然发现,
自己竟无话可说。
【以凡人之躯,行神明之事】,
【佑我华夏百年风华,使万国来朝】
【单论这一点,我不及李世民!】
此时此刻,天幕上飘过一行弹幕,
右下角落款:明太祖朱元璋!
又是一位开国皇帝,第一次在天幕发言,
李世民忍不住一拍大腿,
虽然不知道此人是谁,
但只要是夸朕的话,
那我二凤就喜欢听:
“来人!给朕奏秦王破阵乐!”
魏征见状一喜,
自己总算逮着机会了,
朝堂议事时奏乐起舞,于礼不合!
他上前一步:
“陛下,您的确功高盖世,
可众臣议事之时奏乐起舞,
恐怕,有失礼节吧?”
说完这话,魏征甚至挑衅的看着李世民,
眼神仿佛在说,
来呀,来杀我呀!
杀了我就能名垂千史喽!
李世民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眼神中杀机稍纵即逝,
随后对一旁的宫人吩咐道:
“来人,将颉利可汗招来,
让他为朕伴舞!”
“呃…”
李世民这招釜底抽薪,
打了魏征一个措手不及,
他就算再气,也只好不情不愿的闭上了嘴。
朝堂之上公然奏乐起舞,
传出去的确有损李世民英明神武的名声,
可要是召颉利可汗来伴舞,
那史官还不得拼命把他写成,
千古一帝?
抗匈民族英雄?
那样的话,魏征他的名声呀,
可就彻底臭喽!
大明王朝,各个位面,
看见太祖皇帝都对李世民赞叹不已,
朱家的儿孙们赶紧跟上队形:
【建文皇帝:爷爷之神威不弱于唐太宗!】
【朱棣:爹,我必将让大明也成为万国来朝的大国!】
【朱高炽:唐太宗功爵盖世,皇祖父慧眼识珠,皆是华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
【朱瞻基:爷爷,我刚才夸您,太祖皇帝他老人家没抽您吧?】
……
大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细细的盯着天幕,
他之所以称赞唐太宗,
一方面的确是认可李世民卓绝的功绩,
另一方面,既然天幕只有皇帝才能发弹幕,
他正好借此机会炸个鱼,
想看看为什么他的标儿,
没能当成皇帝,
反倒是被老四篡了位!
结果不看还罢了,
一看,老朱傻眼了:
“什么???
咱的标儿,雄英都没当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