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皇帝便得知了慧空大师圆寂的消息。
他眉宇间闪过一丝意外,然而这份意外并未在他心中停留太久,他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决定先看今天的日记。
「今日,我驳回了所谓的佛门论战。」
「代以慧灯琉璃盏设下考验。」
「而那位慧空大师,没有通过。」
皇帝看到这里,微微一顿。
那慧灯琉璃盏,昨日初次现身,便引得众人议论纷纷。
据传它雕琢精致,能散发出金色佛光,平静人心,使人忘却尘世烦恼。
在慧灯琉璃盏面前,连慧空大师都无法通过其考验,吐血昏迷,料想其他人一时也不敢有挑战之心。
接着,他不禁回想起了,慧空大师那沉静温和的面容,可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昨夜竟忽然圆寂了。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皇帝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感慨。
最后,他发出一声叹息。
他本想令楚冷玉参与佛门论战,在民众面前,堂堂正正地击败慧空大师。
而她的想法显然与他不同,直接举出了另一个方法。
皇帝并不会感到生气,反而不禁要反省自身。
或许是最近楚冷玉对他过于配合,让他生出了骄矜,却忘记了,她并不是自己能随意支配命令的存在。
另外,他在面对诸国使节时,也失了平常心,总想展示些什么,令他们臣服。
而楚冷玉就成了他企图借力的对象,这让他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愧疚与懊悔。
很快,皇帝结束了自我反省,继续下去。
他好奇起,在今天的日记里,楚冷玉还会写些什么。
「以前在翻阅历史典籍时,我也了解过大梵佛法。」
皇帝不禁微微挑眉,他对楚冷玉的涉猎广泛感到意外。
「或许佛学都是相似的,大梵国的佛法,与我从前所知的佛理,大体相似,有着诸多共通之处。」
「但是,大梵国佛门的眼界尚还狭隘,亦没有过出现过蓝星上的某些著名论断,或者佛学大家。」
楚冷玉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仿佛她对于大梵佛门的局限性有着清晰的认知。
皇帝读过这几行字,不由得停下来,仔细揣摩其中透露出的态度。
从这字里行间来看,楚冷玉对佛门似乎并非全然否定,反而有一丝认可与理解。
这让他感到意外。
因为皇帝从前对佛门并无好感,反感他们不事生产,只知收买人心,对于王朝的统治并无明显用处。
而且,佛门宣传的人生皆苦、放下恩仇等理念,皇帝更是极为不喜。
他认为这些理念固然会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但同时也会消磨人们的斗志,让他们变得软弱无能。
然而,因为这日记的内容,皇帝此时忽然产生了一种想要了解楚冷玉所知道的、更为广阔的佛学的冲动。
他想象着那种摆脱狭隘眼界的佛学,会是何种模样,是否会有着更为深邃的智慧,更为广阔的视野,能够包容世间万物,洞察天地至理?
皇帝的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日记里,她接着写道。
「佛门送来的舍利子,藏有佛陀幻影,试图引导我皈依佛门。」
这句话后,还配有一幅精细的插图,仿佛是将那一刻的奇幻景象定格在了纸上。
图中,一位数丈高的佛陀盘坐于空中,浑身金光闪烁,宛如晨曦般耀眼,散发出无边无际的威严与慈悲。
楚冷玉站在它面前,显得渺小,却十分坚定。
而她的背后亦有一尊浅浅的佛陀虚影,正虔诚地祈诵着。
皇帝看到这幅图画,心中狠狠吃了一惊。急忙仔细查看,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昨夜,城外忽然浮现出一尊佛陀的法相,金光闪闪,极为显眼。
那尊佛陀的法相虽然只存在了短暂的片刻,却还是被不少人目睹,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皇帝原本以为那只是楚冷玉自己搞出的动静,未曾多想,然而现在,看到这幅图画,他顿时意识到,那金光佛陀的背后竟是另有缘由!
联系到慧空大师提议的佛门论战一事,皇帝的心中顿时涌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陷阱!
一个针对他,针对楚冷玉,甚至针对整个大夏皇朝的陷阱!
他的后背霎时冒出一片冷汗。
这暗藏于舍利中的佛陀幻影,从楚冷玉的描述来看,绝非善类,其背后隐藏的意图也绝不光彩。
皇帝想象着那幻影试图诱导楚冷玉,心中便感到一阵寒意。
若昨晚慧空大师的计划真的得手,楚冷玉被拐去大梵国参佛,那她岂不是就要放弃修仙之道,转而投身佛门?这让他大为惊恐,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这么多年来,大梵国一直表现出一副友好的模样,僧人们除了在民间传法之外,从未做出过其他出格的事情。他们一直保持着低调,从未给大夏带来过任何麻烦。
二者之间唯一的矛盾,就是传法。
此前僧人计划在神京城中修建护国寺,却被皇帝驳回了,但僧人们也没有抗议,转而修建了虔法寺,在城外偏居一隅,相安无事。
所以,皇帝从未怀疑过,佛门使者也会有如此叵测的居心。
他一直认为,大梵国的僧人们都是心怀善意、与世无争。
但现在看来,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他们的外表虽然和善低调,但内心隐藏着的阴谋与算计,可不比旁人少。
皇帝感到一阵后怕,又发自内心地庆幸。
显然,慧空大师的苦心设计已经失败了,楚冷玉会拒绝了佛陀幻影的引诱。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
他明白,自己必须更加警惕,更加谨慎地处理大夏与诸国之间的关系,绝不能让这样的阴谋再次发生!
「其心神幻术精妙,然我心不动。」
楚冷玉的字迹,一如她本人的态度,清晰而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一股独特的傲然风骨。
连皇帝这个读者,也不禁被她的文字所感染。
在这本修仙日记中,不仅记录了她的见闻和经历,更表达了她在修仙路上的态度感悟。
她对于修仙的理解,对于心性的磨砺,对于世间万物的洞察,都令皇帝越读越感到惊叹。
他看到了属于修仙者的坚韧与执着,也看到了她内心的平静与澄明。
读完日记,皇帝放下手中的簿册,感叹道:“路险心自平,由来无取舍。稳稳须教著步行,前途荆棘胡从生。”(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出自(唐)张文伏 《苍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