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见到曹操立刻就问余粮还能坚持几天。
曹操直接说一年。
许攸急了,“想清楚再说。”
曹操改口,“半年!”
许攸点破,“你说瞎话。”
曹操脱口说出一个月。
许攸不再绕弯子,“如果没有外援,粮草已绝,已陷入危急之中。”
曹操懵逼,未曾想袁绍已经知道自己无粮消息报。
许攸直接说出袁绍弱势:“袁氏辎重多达上万,但对故市和乌巢有屯军却防备不严,如果轻装上阵,燔其积聚,不用三日,袁氏必败。”
曹操立刻把许攸来降及建议,跟文武百官商议。
多数人还在怀疑,可贾诩和荀攸态度坚定。
“丞相,决一死战时刻到了。”
曹操咬牙决定拼了,并且亲自率兵偷袭乌巢。
许攸会不会是诈降?或许根本就是。
有可能乌巢正布下天罗地网等着曹操。
可此时曹操根本没得选。
因为这场对决,弱势在曹操这边,正面打不赢,粮草也供应不上。
在此生死存亡时刻,曹操选择权都没有,只能赌许攸是没有诈。
这场对抗必须冒险剑走偏锋,否则根本赢不了。
可是,有可能偷袭乌巢是陷阱,曹操为什么还要亲自率兵。
这还得说曹操此人有脑子和魅力。
毕竟,这种情况就是一锤子买卖,成了就赢,不成必死无疑。
毕竟是偷袭敌军后营,如果胆气不足,还没有走完途中层层关卡就怂了。
但凡中途退缩不前,就彻底完了。
一锤子买卖必定要保证稳操胜券。
曹操于是让曹洪、荀攸留守,他带着假冒袁军的六千精锐向乌巢疾奔而去。
路上,插上袁军旗帜,衔枚举缚马口,人抱干草,遇到巡查先发制人。
“主公恐曹操偷袭,增兵防守。”
曹操终于险象环生地顺利来到乌巢后,立刻就在乌巢周边放火,袁军大营大乱。
可是乌巢核心辎重都在营中。
淳于琼关闭营门,所以曹操无法把火气甩进乌巢营内。
此刻淳于琼不慌不乱,并非如演义中写的那样在喝酒,而是有条不紊守着大营。
天色很快就大亮,淳于琼也看清曹操没多少兵,本来还亲临,立马开营门迎战曹军。
双方立刻开战,不过曹操势如破竹。
淳于琼见六千曹军就像是疯子一般,于是退回营内防守,可是急攻的曹军已经杀红眼。
同时,乌巢起战火的消息也传到前线官渡。
袁绍立刻召集人紧急商议,部将张郃建议支援淳于琼。
张郃的观点是,曹操大营坚固,极难攻克,如果淳于琼那边沦陷,他们也会成为俘虏。
郭图更趋向围魏救赵之策,借此机会偷袭曹军大营。
袁绍同意郭图观点,只攻破了曹营,曹操就无路可退。
于是派遣高览、张郃率领大军袭击曹营,派轻骑支援乌巢。
可乌巢此时,曹操正跟淳于琼对战,忽斥候来报,“袁军派来援军,需要分兵拦截。”
曹操大怒,“等敌军近我身旁再来报。”
此等魄力!
这是赌上身家性命死拼的决心。
如果不是曹操在此,谁敢说这话?
这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曹军也知道这战非活即死,曹操拿命来拼,他们必须效仿。
终于拿下淳于琼军队,并在阵中斩了淳于琼,乌巢收入囊中。
官渡之战也随着乌巢攻陷,胜负已见分晓。
曹洪在大营里跟守营军士殊死守着。
高览和张郃对曹营久攻不下,得到乌巢淳于琼战败,全军覆没,他们见状立马临阵倒戈,把攻坚器械烧了后投降。
不过面对张郃乞降时,曹洪犹豫不决。
荀攸宽慰,“张郃献计被弃之,挟怒而来有何好犹豫,他们这是弃暗投明。”
曹操占领乌巢回来,得知张郃已降,立马封其为偏将军,并称赞这是韩信归汉。
随即整顿大军,对袁绍进行大反攻。
此刻袁绍辎重粮绝,大将叛变。
全军立刻大乱,瞬间就垮了。
袁绍和儿子袁谭领着近九百轻骑弃军出逃,曹操追了一天一夜到延津,缴获辎重、武器及无数珍宝和图书。
被袁绍丢弃的军士近八万人,有史书说是“伪降”。
自此,拉锯了一年的官渡之战,以袁绍溃逃告终。
说起来,袁绍一到大局就崩不住,最终输在紧要关头豁出自己的那股狠劲。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袁绍在洛阳和官渡这两场大战都输了。
汉末倒塌,董卓突然现身洛阳袁绍颤抖了。
官渡关键时刻,袁绍安排大将去攻击曹操大营。
要知道这是最高端的荣誉及胜利品,理应自己搏命拼杀到最后时刻。
而不是坐在营帐中,等着传来捷报和皇冠。
这需要拿自己当献祭品。
就像:
高祖成皋之战。
光武于昆阳河北。
魏武于濮阳官渡。
唐宗于虎牢玄武。
都是如此。
都是需要狠到拿命去搏,才能夺得让所有人仰望的皇冠。
这是华夏历史上盛名的以寡胜众战役之一,也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曹操经过一年对峙,胜了官渡一战。
曹操用两万兵力,攻其不备,大败袁绍十万军队。
曹操以其超凡智慧和胆气,谱下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成就。
建安七年,袁绍因大败忧郁去世,曹操乘机剿灭袁氏。
建安十二年,曹操拿下乌桓。
此战同时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根基。
官渡一战也是袁曹双方力量博弈,也是当时分裂的华厦北部走向统一的关键性一战,对三国发展影响力极大。
事实上曹操此战获胜并非偶然。
袁曹双方战斗,虽说是当时封建割据势力背景下的争斗,可它让地区统一,客观上百姓愿望亦是如此。
而曹操战事处于劣势情况下,全依赖荀彧、荀攸和许攸。
而且曹操愿意接纳能人之策,所以获得最终胜利,也是用人之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知是演义的过于出神入化,像极了曹操的座右铭。
要知许攸和荀攸都才华横溢,所献计策,皆有逢凶化吉功效。
而荀彧此人更是战略目光长远,能够鼓舞和支持曹操在关键时刻坚守战斗,可谓是高端人才。
由此得知,妥善运用人才相当于“一计敌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