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命令简直是让人感觉到匪夷所思。
毕竟接连不断的行军已经导致大军非常疲惫。
但是王振此时却是有着自己的理由。
现在秋收在即,如果前往老家会导致粮食遭受到破坏,会骚扰到百姓。
王振的做法当然是为了让老家的粮食不受糟蹋,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权力。
但是因为他的这个命令却让整个大明付出了几十万将士的性命作为代价。
而这一个代价,足以让大明朝的根基动摇。
天降大雨导致士气低落的20万大军前进变得更加困难。
此时士兵们怨声载道。
在经过长途跋涉终于看到了居庸关时,所有的士兵心中都松了一口气。
而尾随其后的也先也终于对大明朝的军队有了一定的了解。
也先心中清楚,只要发起进攻一定能够消灭这一只大明军队。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也先当即就让手下的军队发起进攻。
不过在这时,明朝军队发现了也先的企图,马上进行阻击。
此时主力军队将领就是朱勇。
朱勇的指挥能力非常不错,但是却被情报给坑了。
朱勇带着5万大军开始出发,脸上带着自信的表情。
因为根据他们得到的情报,也先手中只有几千骑兵。
但是没有想到消息有误,在也先的手中可是足足有2万人进行埋伏。
最终导致朱勇率领的5万人全军覆没。
传递这个消息的人正是太监王振。
这5万军队虽然死了,但是至少没有土木堡死的那么窝囊。
在消灭了朱勇之后也先率领军队继续前进。
明朝的大军则是抓住这个时机,赶紧前往土木堡。
土木堡距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25里,只要到了怀来安全就不需要再担心了。
但是这个时候王振却又是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导致明军失去了最后一个机会。
这也让也先终于追上了这只明军的队伍准备大开杀戒。
在8月14日的晚上也先让手下发起进攻。
此时明军根本没有丝毫提防,自然不是对手。
很快,明朝的军队就连连败退。
但是明军数量太多,也先也不敢跟得太紧。
这让明朝军队能够有机会重新整理队形,并且准备进行反击。
此时也先手下的队伍人数在五六万左右。
虽然也先手下军队勇猛,但是人数太少,无法和明朝军队正面作战。
面对这种情况,也先很快就想了一个办法,派人和明朝军队谈判。
听到也先要谈判的消息,王振心中非常高兴,马上点头同意。
而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诚意,也先也让自己的手下先行撤退。
面对这种情况随军的兵部尚书心中却是有些担忧。
觉得这肯定是也先的军队设下的阴谋,绝对不能相信。
而在这个时候,王振却根本就听不进去兵部尚书的话。
而是直接让手下的大军马上转移阵地。
就在王振的命令刚刚下达不久,也先的军队马上开始发起进攻。
此时由于长途跋涉导致王振手下的20万明军早就没有了士气。
面临敌军的进攻最终彻底崩溃,所有人都在四处逃命。
普通士兵由于经常训练,逃跑的时候速度还够快,但是随军的大臣们可就倒霉了。
这些曾经在朝廷之中威风凛凛的大臣很快就被消灭的干干净净。
只是这一场战争不仅导致大明20万军队彻底崩溃,并且文臣武将也损失惨重无比。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废物朱祁镇相信了太监王振!
不过在一场混乱之中,王振也被明朝的将领给直接杀死。
随着王振的死一切好像都落下了尘埃。
但是已经发生的一切,却根本没有丝毫的办法挽回。
土木堡之变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
在这一次的战争之中大明朝的很多军事精英全部都被干掉。
明朝朝廷之中文官开始占据了上风。
由于朱祁镇被俘虏,让明朝的皇权遭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在封建时代之中,皇帝的权威性是来自于百姓的崇拜。
而现在皇帝都成为了敌军的俘虏,这让皇权的地位被彻底的动摇。
随着皇权的崩塌,也导致以皇权至上形成逻辑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很大改变。
以后皇帝很难再依赖于权威管控朝廷,而是需要和朝廷的大臣进行周全。
这个时候的皇帝,再也不是人们心中的天子,而是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这一件事情的发生对于后世的影响更是非常的深远。
儒家在封建王朝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儒家所有的理论体系都是在神化皇权这一个基础上。
如果连皇帝都遭受到所有人的鄙视,甚至用儒家的经典进行攻击。
那么整个儒家的理论逻辑自然就会全部崩溃。
这就像是在一个家庭之中,父亲的权威很难动摇。
随着儿子长大就会逐渐对父亲的权威发生挑战,最终导致这个家庭走向解体。
所以在儿子长大成人之后就必须得组建自己的家庭,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生活。
在明朝时期,文官集团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所以在文化上是一个共同体。
官僚制度就是这种文化的一个承载的方式。
通过这种文化让官僚体系运行,也保证了整个明朝的社会体制能够顺利运转。
这样一来最终的结果就是划权,反而是没有官僚体系的权力更大了。
在这中间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文官集团直接选出了另外一位皇帝。
这也是明朝的文官集团第一次向世界展示出自己的力量。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谁将由文官集团决定。
这在政治上面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此后文官集团对于手中的权力更为重视,并且不断的开始发扬光大。
慢慢的已经可以和皇权能够形成抗衡的局势。
所以在明武宗之后才有了文官集团选出来的皇帝继承皇位。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在万历年间有几十年的国本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