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拥有如此犀利的目光,他怎么可能让一个平平无奇的人坐上军机大臣的位置。
其实,对于和珅的评价,并不能以贪官来下结论。
实际上,他在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都有涉猎。
尤其是在乾隆统治的后期,他积极配合乾隆整顿大清的财政,管理大清的文化,
而且他还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就连《石头记》能够流传后世,也是多亏了和珅在其中运作。
不仅如此,在外交方面,和珅也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大不列颠的使者马夏尔尼曾经如此评价和珅。
“我与和珅商谈过程中,能够感觉出来,他是一位极其伟大的政治家,他对于事情的见解也非常独到。”
和珅固然会拍马屁,但是他的这些才干也是乾隆离不开他的原因。
同时,他还拥有皇帝一向不擅长的事情——理财!
不仅仅如此,和珅的身上还非常具有现代化的思想。
他注重灵活读书,爱好广泛,非常擅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和珅的商业头脑,是那些头脑迂腐的士大夫所不能相比的。
那时候的理财无非就是购买田地和房产。
而和珅却能够完美的利用手里的流动资金。
相较于房产,他更喜欢银子。
乾隆五十七年,庄头许五德找到和珅,让他帮着自己打官司,若是能够赢得官司,定当会重谢。
要么就是给地六十顷,要么就是给一万两白银。
和珅几乎是不假思索,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
他虽然是个大贪官,但是他所贪下来的钱,并不是完全的被放入金库之中。
他用一小部分财富来扩展自己的地产王国,而将更多的财富投入到了跨足金融、地产、矿业等众多行业的商业投资中。
光是在北平城内,光是商铺就有十二间。
其中不乏古玩、粮店、石灰窑等等行当。
其中让人更为惊讶的则是,和珅的府上有八十辆马车,专门用作运输。
这应该就是古代的物流公司了。
他所从事的行业基本上都是非常盈利的,利润更是高的惊人。
虽然和珅投身到不动产的行列当中,但是却不是靠转卖来获取利润。
而是往外租出去,赚取房租费用。
在整个北平市,他光是房产就有一千多处,每年他收取上来的租金就高达四千多两。
只要是这个行业有和珅的身影,那这个行业便是盈利最高的行业。
还有当时很少有人涉猎的矿产,投资大,回资比较慢,而且还要担着巨大的风险。
可面对这样的风险,和珅根本没有丝毫的迟疑,直接将资金投入到了采矿行业当中。
而他看中的就是煤炭行业,而他在门头沟和香山两处,进行大规模的开矿采煤。
在传统士人中,往往存在着一种耻于谈钱的风气。
然而,和珅却与众不同,他往往总是丑话说在前面,肯定不会让自己的荷包受委屈。
对待金钱的态度清晰明了。
他坚信在金钱面前,即使是亲兄弟也需明算账,这一点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和珅的外祖父伍弥泰是一位高官,曾经向和珅借白银两千两。
然而,和珅精明如斯,他担心伍弥泰没有能力还账,竟然逼着自己的外祖父拿他家地契作为抵押。
这种行为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地契是家庭的重要资产,一般不轻易外借。
这也显示出了和珅在金钱问题上的谨慎和精明。
不仅是他的外祖父,即使是他的岳祖父英廉的孙子向他借钱,也是拿地契作为抵押品才借出去的。
这进一步证明了和珅在处理金钱问题上的深思熟虑和谨慎态度。
包括他的亲舅舅明保向他借了一万五千两白银,要求每月按照一分利息来计算。到后面连本带息一直滚到了两万一千多两。
这种精确的计算和冷酷的商业头脑让人不得不佩服。
他的贴身下人傅明向他借银一千两,他甚至规定如到期不能还清,就要从他的月钱当中直接扣除。
这种对待家人还真的是‘一视同仁’不分远亲贵疏,显示出了他在金钱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傅明去世后,和珅并未念及跟随自己多年而免除债务,反而让傅明的儿子代替还债。
他甚至每月规定按七厘起利,加上以前所欠的本金二百两,利滚利达到了一千两百两。
这种对待债务的严谨和公正,无疑显示出他在金钱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对金钱的热爱使和珅成为了一个精明的商人。
他亲自担任家里的会计和出纳,这种对金钱的敏锐使他成为了乾隆的私人助理。
他的经营天分迅速得到了体现,并且得到了乾隆的重视。
乾隆四十一年,和珅成为内务府大臣,这个职位对于一个对金钱有着如此敏锐嗅觉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如鱼得水的好机会。
在此之前,内务府经常面临财政困难,时常入不敷出。
然而,和珅接任后,内务府的面貌焕然一新。
他不但扭转了赤字,还实现了盈余。
他担任崇文门监督后,这个收入也一度跃居全国的前几位。
这两项成就让乾隆对和珅的理财能力刮目相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财政有关的部门渐渐都划归和珅一人把持。
他先后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内务府大臣等要职。
他甚至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不许部臣参议一字。
在乾隆眼中,和珅更像是一个财神爷,总是能将亏空变成盈余。
或许,乾隆与和珅之间是互相成全的关系。
乾隆需要钱,仅仅依靠那些贡品过日子,肯定不能够满足。
乾隆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乾隆是个非常喜欢搞收藏之人,他经常以进贡的名义将那些民间收藏据为己有。
但是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抢回来,所以自然要回赠给那些收藏者一些礼物作为交换。
除了会赠送他们礼物,而且还会给一些虚职满足他们的面子。
好在也正是因为他好面子这一点,那些收藏者自然也不会吃亏,甚至乾隆出手还很是阔绰。
不仅如此,皇家总是有着各种采办,内务府就负责采购各种各样的物资。
小到皇子阿哥们的压岁钱,大到各种宫廷宴会,每一处开支都是非常大的开销,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
乾隆又是眼光高于顶,出手阔绰异常,凡是采买都是要精,要排面。
日常支出相当于康熙和雍正两人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