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纵横30年1992(1-6) > 镇江名人陆小波

镇江名人陆小波

    钱凯

    江南古城镇江,在解放前的数十度寒暑,曾是镇江县府所在地,又是江苏省政府驻地。提起镇江名人陆小波,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1913年,张勋的辫子兵到镇江,把大炮架在宝盖山上,扬言“放假洗城”。消息传开,举城惶骇。稍有资财者纷纷整理箱笼细软,送往英租界内的商号或亲友家中;或是雇条船,全家逃往乡村或外地;商铺行号纷纷转移钱财货物,准备关门打烊;贫寒人家亦把年轻女子送出城去,以避浩劫……

    镇江县知事于定一、商会总理吴泽民等官绅聚集在镇屏山商团团部,会商如何应付。会商结果,只有出钱消灾,别无他法。于是派人探询辫军价码。一问,吓了一跳,要8万元方可开拔!经反复讨价还价,辫军答应减为4万元,不能再减了,而且威胁道:当天就要现银,否则就不客气!

    众官绅急查县库,空空如也。正在走投无路之时,一位青年挤进人群,坦然说道:“这4万银圆,先到我庄上去抬好了!”说罢扬长而去。于知事不识此君,惊问何人,以为是句玩笑话。有人告知这是某钱庄走街(相当于营业部主任)陆小波,亦有人建议不妨一试。于是派人持县署借条前往,果真抬来八箱银圆共4万元。当晚与辫军联系,一边交钱,一边整队开拔,一场灾难终于避免。全城老幼奔走相告,额手相庆。有人曾问陆小波怎么想的,陆说:“即使4万元收不回来,为地方买静求安,免遭洗劫,也是应该的。”

    兵灾过后,陆小波名闻全城。

    陆小波于1882年出生在一个工商世家,15岁入钱庄当学徒,18岁师满,由司账升走街,再至经理,32岁当选镇江钱业公所董事、镇江钱业公会理事,始执镇江金融业牛耳。不久进入镇江商会领导层,继而担任镇江商会会长、江苏省商会联合会理事长达数十年之久。

    可以说,陆小波一生中大半时间是在与钱打交道,他出身金融世家,经营过多所钱庄和银行,经手过的资金何止成百上千万,但是他对钱财的态度却比较超脱。他以“内不积财,外不结怨”为律己和处世准则,役钱而不为钱役。

    1946年除夕,突然刮起了很强的西北风,大江南北交通枢纽——镇江渡口,高高悬挂起大风停航的标志——黑球。一时间,从沪宁铁路转去苏北的旅客全部滞留在镇江江边码头。时任普济轮渡局董事会董事长的陆小波来到江边,看到万名旅客无法回家过春节,当即与有关人员会商,决定限额开航。谁知归心似箭的旅客欣闻开航,纷涌上船,码头上无法售票,陆小波当即发话:免票义渡!就这样,轮船开了八九趟,把旅客全部送走,却分文未取,还倒贴运费。

    陆小波一生独资创办的大企业有十多个,参股协办的则更多,可是盈利不多,亏损不少,以至在1956年公私合营核产核资时,他的资产仅106 000元。究其因,倒不是陆小波经营无能,而是他更看重发展民族工商业,较多地着眼繁荣地方经济,多解决些“饭碗”问题。

    陆小波独资兴办的一家印刷厂——江南印书馆,其设备和规模在当时的镇江是数一数二的。当他发现出身清贫的姜耀中确实经营有方,便逐步提升至协理、经理,并主动提出将独资分给姜一半,以示奖掖,姜再三谢拒,最后定为陆七姜三,并签协议书。

    有人拟以苏北高粱酿酒办厂,请陆小波出资入股,陆全力支持。不料所酿之酒,一味苦辣而无香醇,自然卖不出去;同时购运原料又发生困难,只好停产倒闭。办厂人把积压的一万多瓶苦辣液体送给陆小波,以抵股金的一部分。不久,仓库工人又把这些液体倒下阴沟。陆小波受了损失,却没向对方索债,他认为,民族工业不易,谁能保证只赚不亏呢?

    陆小波在钱上不耍花头,但也有一次例外。

    那是1931年,苏北发生特大水灾,里下河一带尽成泽国。镇江工商界与苏北素来关系密切,因而损失惨重,放款及赊欠款达千万元无法收回,25家钱庄倒闭14家,市面极度恐慌。

    陆小波经营的元益钱庄也因水灾而烂账、倒账百万元,难以维持。上海与镇江有特殊渊源的几个大银行家,如中南银行董事长徐静仁、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中南银行总经理胡笔江、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等金融巨擘反复商量,终达共识:镇江钱业遭此劫难,各庄倒闭,势在必然;他人均可倒,唯独陆小波不能倒,一定要扶他一把。扶他之策,只有大家忍痛勾销元益钱庄欠上海各行的百万巨款。

    那天凌晨,陆小波正愁肠百结、辗转反侧,忽闻有人叩门,开门一看竟是老友徐静仁。原来徐静仁大事议定之后就连夜乘火车来到镇江。陆小波喜闻佳音,感激涕零。

    上海百万欠款勾销之后,元益还有本地零散存户款20万元,必须开发。这20万元到哪里去借?陆小波左思右想,反复考虑,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先做纰漏!他和元益副经理、襄理私下议道:“危急之时被迫做人家纰漏,只能做在‘大朋友’身上,不能做在‘小朋友’身上。”于是他找了个“大朋友”,向腰缠数百万金的大糖商黄静泉经营的元盛钱庄借头寸20万元。尽管当时市面银根奇紧,但元盛还是卖了面子给他,如数照借,因为陆小波是镇江商会会长兼钱业公所董事长,又素以信用著称。元益得款后,把众多小存户的款子一一兑清,随即宣布倒闭。

    黄静泉虽与陆小波交情不错,但在20万巨款面前也不肯轻易罢休。一气之下,请出律师和陆对簿公堂。黄考虑到陆小波本人并无甚经济实力,而元益钱庄的监理是中南银行总监马式如,便状告后台老板马式如,以达告马逼陆之效。一时剑拔弩张,镇江工商界都为陆小波捏一把汗,以为这次陆小波的“船”翻定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值上海大亨杜月笙寿辰,东南各界闻人官绅云集沪滨。黄静泉之子黄振东新拜杜氏为师,意在倚杜为在沪创业的靠山,他以一艘满载“加力克”香烟的轮船为寿仪,烟作礼庆酒宴之用,船即作杜氏在黄氏的华新海运公司的股金。杜月笙风闻黄陆之间的纠葛,有心做调解人,特意对黄振东说:“令尊告马式如是名,逼陆小波是实。陆小波是京沪线上有名的侠义之人,也是穷光蛋一位;徐老总(即徐静仁,曾任盐务总署署长)他们的100万元都给免了,令尊也不必为区区的20万元伤了两下的和气。告诉令尊,20万元我认了,请他撤回诉讼,如此可博美名,那是20万元买不到的!”黄氏在上海需要杜月笙照应,杜既开口,怎能不依?于是悄然撤诉。

    在大灾之年,陆小波顾念镇江众多“穷朋友”、“小朋友”,不惜开罪“大朋友”,虽事出无奈,但其心术之仁,后人还是每每赞念的。

    陆小波的爱国之心也是令人十分称道的。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在镇江建了领事馆并搞了英租界。英国人在镇江飞扬跋扈、欺凌华人,镇江人民早就切齿痛恨,曾两度奋起,火烧过英国领事馆、推倒过领事馆围墙。1927年春,北伐军节节胜利,攻占武汉,并直指江浙。当武汉军民一举接收了汉口英租界的消息传来,镇江群情激奋,要求收回镇江英租界的呼声日益高涨。3月24日,驻镇江英国领事怀雅特慑于如火如荼的中国人民反帝高潮,避开地方当局,向商会会长陆小波表示愿意暂交租界。陆小波深知此事不但棘手,而且责任重大,但他出于强烈的爱国之心,独具胆识,力排众议,毅然承担。是日,他转告了地方当局后,身穿长袍马褂,率领商会工作人员和100多名商团团员,在市民列队欢呼声中,浩浩荡荡开进英租界,接收了工部局和其他机构,并把租界16名华捕连同25支长枪全部编入镇江商团,中国警察随即进入租界接岗。长达66年的国中之国——镇江英租界至此寿终正寝。收回英租界,作为镇江人民反帝斗争的丰功伟绩,彪炳史册。陆小波作为镇江英租界的“殡葬人”,也是他一生中光辉的一页。

    镇江地处宁镇山脉东段,多丘陵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植桑养蚕,所产“江绸”久负盛名。面对全城大小绸号50多家、手工织机数千台的分散手工业生产状况,陆小波于1924年与人合资购置新式机器,创办仁章绸厂,产销颇为兴旺,远销东三省和朝鲜。1929年,因日本人造丝的倾销,仁章丝绸成品无法生存,陆小波立即把精力转注于原料生产,发展蚕桑事业,与日抗衡。他先后与友人创办了“三益”、“均益”、“权民”、“益民”四家蚕种场,招聚专家学者,使蚕种质量很快获得国内外好评。1937年日本一家蚕桑刊物曾惊呼:“支那镇江蚕桑事业,可敬可畏。”抗战沦陷期间,日伪几度强要陆氏与之“合作”,均遭拒绝。

    “九一八”事变后,陆小波当即主持召开镇江商会执委会议,通告全业商店限期封存日货,并签发给国民党中央的电报,要求对日宣战。

    “八一三”上海抗战时,他和辛亥名将冷遹、著名民族资本家严惠宇三人,到镇江东门外都天庙焚香设誓:“抗战到底,决不投降。”被镇江人民尊为“镇江三老”的这三位乡贤的举动,激励了全城老幼的抗战决心。

    镇江历来是北渡长江的重要口岸。上海战事骤起,来自上海和苏、锡、常的苏北籍难民源源不断地涌至镇江。江边一带,席地露宿待船过江者,日逾万人。陆小波在国民党地方官员纷纷逃去的情况下,一边组织轮船业调度船只,日夜运送,一边组织商会和商团人员,在江边搭建席篷,供应食宿茶水,三个多月共运走难民50多万人。直到11月23日,日机大规模轰炸镇江后,陆小波才搭乘最后一班轮渡过江。

    陆小波渡江到苏北后,避居泰州城。不久,镇江沦陷。日军侵占镇江后,欲借重陆小波的威望,特派专人潜入泰州,对陆小波威胁利诱,要他回镇江维持地方,陆小波断然拒绝。

    1941年,陆小波动员子孙十人到抗战地区参军、读书。不久,其三子汝源死于军中。噩耗传来,他悲痛不已,慨然说道:“抗日战争以来,军民牺牲百万,我死了一个儿子,问心也觉稍安。”

    陆小波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爱国者,他和共产党人的友好交往亦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大革命时期,管文蔚同志是活跃在镇江和苏(州)、(无)锡、常(州)一带的共产党领导人。1930年春,管文蔚在开展革命活动时不幸被捕,被江苏省保安处关押。管的父亲是丹阳访仙桥的商人,得知江苏省保安处处长李明扬与陆小波交情不错,就通过丹阳商会来向陆小波求助。陆小波知道管文蔚是共产党,也知道这类案子的麻烦,但仍然去找了李明扬。他以镇江、丹阳、金坛三地商会的名义为管担保,请李明扬帮帮忙。由于陆的努力,加之管的父亲花钱“铺路”,李明扬不得不给面子,把管文蔚从死刑改判为15年徒刑。

    有个共产党的县委书记遭敌人通缉,在亲友掩护下躲藏在红十字会大院后的山洞里。陆小波听说此事,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时,就提着一盒子饭菜,悄悄送进山洞。到了第五天,缉查得更紧了,陆小波暗暗着急。当天夜里,他带去20块钱和一套衣服,关照那个县委书记:“风声越来越紧,此处非久留之地,离开码头吧!”

    抗日战争期间,陆小波避居泰州,李明扬时任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亦驻泰州,二人时相过从。新四军挺进纵队挺进苏北后,陈毅同志三进泰州城,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争取李明扬,以便东进抗日。1940年春,陆小波在李明扬的一次酒宴上认识了陈毅,对陈毅十分敬重,逢人便盛赞陈毅是能文善武、人才难得的大将军,是上马能指挥雄兵百万、下马能写诗做文章的治国安邦之才,并在交往中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信赖,拥护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

    在一次宴席间,陆小波介绍韩紫石等人与陈毅相识。韩紫石在清朝光绪年间担任知县始踏上仕途,先后任职于行政、矿务、军事、外交等部门。民国初期,曾历任江苏省民政厅长、安徽省巡按使、江苏省省长、代理督军等职。他博览群书,深谙历史,精通古典文学,工书法,有一定的正义感和较强的民族意识。1925年,他不满北洋军阀的派系斗争,归隐故里,但他的门生、部下分布各地,且多在军政界任要职,所以他在苏北中上层士绅中威望很高。陈毅在新四军挺进苏北之初,就注意以相当的精力来做韩紫石的工作。后来的黄桥战役大获全胜等事实,充分证明了做好韩紫石的工作对于建立和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陈毅与韩紫石交往过程中,陆小波做了不少积极的工作。陈毅三进泰州城与二李(李明扬、李长江)谈判时,就通过陆小波开始与韩紫石通信,以后双方书信往来不断。

    1940年9月14日,新四军一举收复苏北重镇姜堰。战斗结束,陈毅轻装简从驰往海安,会见韩紫石,双方从全国抗战谈到苏北抗战,对团结抗日越谈越融洽,陈毅流露出向韩紫石求书之意。会见时在座的陆小波对陈毅颇多赞誉之词。翌晨,陆小波亲自为韩紫石研墨,促成韩紫石书成一联赠送给陈毅同志。联语为:“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陈毅同志欣然挥毫,回赠一联:“杖国抗敌,古之遗直;乡居问政,华夏有人。”

    当时,国民党江苏省政府驻兴化,曾多次邀请韩紫石、陆小波等知名士绅到兴化去,拉拢他们赞其“德政”。可是,目睹新四军积极争取国民党所属军队团结抗日的诚意,看到国民党在苏北搞摩擦、打内战,变本加厉查禁粮食、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众怨沸腾的倒行逆施后,陆小波遂与韩紫石领衔于1940年9月间接连发出两道急电给蒋介石,陈述国民党江苏省当局搞分裂、打内战,查禁粮食、虐待民众等劣迹,要求派要员莅苏,挽救危局。其爱国爱民之心和明朗的政治倾向,溢于言表。

    由于这一时期的经历,陈毅同志在以后与陆小波先生的交往中,一直予以关注。

    1949年春节,李明扬突然秘密到镇江,过陆府造访。得知李明扬此行使命是衔李宗仁之命渡江北上秘晤陈毅,商谈国是,陆小波立即为之妥善安排。当时镇江至江北的轮渡只有一艘,国民党军警盘查甚严。陆小波经与轮渡负责人周密筹划后,亲自护送李登轮,行前请李向陈毅致意,并馈赠香烟等礼品。李明扬南返时,口传了陈毅的嘱咐,要陆小波不要离开镇江,不久就要相见,并回赠了砀山梨和山楂糕等。

    北平谈判破裂后,饮马长江之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已成定局,陆小波作为镇江的名人,是否离镇成为地方人士关注的大事,劝留者颇多,劝离者也不乏其人。4月22日,是镇江解放的前夕,这一天,陆小波回拒了国民党当局之“劝行”,十分引人注目。上午,新江苏报社社长包明叔领某“要员”之命,登门敦劝陆小波离镇去台湾,陆小波婉言拒绝;中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丁治磐邀陆小波午宴,宣布省府即迁松江,并派建设厅长于下午4时约陆小波同车赴沪,陆小波以“已购好明晨车票,明晚在上海见面”为托词,把他哄走;晚间,国民党驻镇江的第四军军长王作华派副官驱车来接,陆小波称病不见,命下属待之以烟茶,赠之以钞票,将其打发;深夜,陆府的电话铃骤然暴响,镇江的“地方官”谢泌在电话里说,奉王军长命,邀陆先生同行,陆小波从下属手中接过电话,直言相告:“我意已定,决不离镇。”并劝谢也留下共同维持好地方。

    这天夜里,国民党当局和军队全部溃逃,而中国人民解放军除少量侦察部队及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进了城,大部队尚未渡江,古城一时形成治安真空,少数坏人乘机为非作歹。陆小波急召其侄,在其侄陪同下赶到商团,指挥商团团员荷枪登车巡逻全市,维持秩序。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队横渡长江,古城镇江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这天凌晨,陆小波组织动员轮船公司,派出轮船去江北,往返接送解放军。当第一支主力部队登上镇江土地的时候,率领这个加强营的团参谋长曹祖荫同志看到,在码头上的欢迎人群中,有位高高胖胖的绅士,那是商会会长陆小波。

    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帝国主义把侵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党中央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得到全国人民的积极拥护。但是在一些上层民主人士中,尚有恐美、崇美思想,陆小波自然不能免此。在党的帮助教育下,陆小波较快地提高了认识,担任了镇江抗美援朝委员会副主席,在数万人的集会上发表讲话,拥护抗美援朝。在镇江市掀起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的热潮中,陆小波发动工商界人士,积极捐献。当数字达到可购战斗机两架半时,他又以极大的热情,逐户做工作,终于完成了捐献三架飞机的光荣任务。

    1955年10月,陆小波到北京参加毛泽东主席邀请召开的全国工商联执委座谈会,聆听了毛主席的报告。毛主席宴请赴会人士时,陆小波有幸与毛主席同桌,毛主席亲自为陆挟菜,陆小波十分激动。回来后,他在积极投身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运动中,到处宣讲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兴奋地说:“这次面子给足了,一定要好好干!”翌年1月,74岁的陆小波率领500多名工商业者敲锣打鼓地向地委、市委报喜,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陆小波一生热心为祖国、为家乡办实事、办好事,他助教办学的义举至今为家乡人民传为美谈。

    1931年3月是陆小波先生50岁寿辰,事前就有不少人发起,要为他隆重祝寿。陆小波平素不喜欢惊扰别人,每到春节,特地登报谢绝别人拜年;每到寿辰,多外出避寿。可是这次他一反常态,不但不反对做寿,还表示希望来祝寿者最好送现钱,不要送物品。有些人不理解,窃窃私议。寿宴规模盛大,他关照账房把每笔寿仪仔细记清。结束后,他公布了这笔巨款,并宣布以此为基础,再筹款项,创建一所镇江最好的中学——京江中学。谜底托出,全城大悦。京江中学创建几十年来,为国家、为镇江培养了大批人才,直到现在仍是镇江最好的一所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镇江市第一中学),镇江学子皆以能入读该校为荣。

    陆小波先生在兴办镇江工商企业过程中,深感人才的重要,而要培养人才,兴办学校是必须的一个重要措施。自1920年起,陆小波先后独资、集资或支持别人创办了润商学校、敏成学校、南华小学、镇江女子职业学校、镇江东南职业中学、京江中学、京岘山小学、团结中学等中小学多所。

    他不但办学校,而且关心学校的教学质量。开学时,他去讲话,勉励师生教好学好;放假前,他邀请教师聚餐、座谈,检查勉励,热情慰问;毕业生离校前,他前去致辞,劝勉为社会为镇江多做贡献。对贫寒教师,他不时给予资助;对贫寒学生或有培养前途的学生,他经常个别谈心,给予资助和鼓励。抗日战争期间,陆小波在孤岛上海坚持办学,为不愿接受奴化教育的莘莘学子提供求学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陆小波先生担任了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和镇江市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常委和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委、中国民主建国会江苏省副主委等职,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春天,正在江苏视察工作的陈毅副总理特意利用星期天,专程去镇江看望了陆小波先生。行前,陈毅对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宫维桢说:“不要弄得他太紧张,要轻松愉快一些。”

    国务院副总理登门看望陆小波,他能不紧张吗?宫维桢对如何做到会见气氛“轻松愉快”颇费心思,陈毅副总理见他为难,便说:“就说他家做的肉圆子好吃,我们要去吃,怎么样?”

    “好极了!”宫秘书长立即按陈总的意思电话通知了镇江地委,并要他们转告陆小波先生。

    翌日清晨,陈毅在宫维桢陪同下,从南京驱车镇江。车抵打索街,陆小波早已在门前迎候。宾主一一就座后,陈总饮了口春茶,饶有兴致地问:

    “小波先生,我们初次见面是在泰州,你还记得吗?”

    “记得,”陆小波答道:“是在李明扬的席上。”

    话题既开,陈毅副总理便从过去说到现在,从国内说到国际;或大而言之方针政策,或小而言之风土民情,侃侃而谈,幽默风趣。

    午饭时,陈总对那碗肉圆子颇感兴趣,吃了两个,用筷子指着,兴致盎然地问:“小波先生,你家的肉圆子为什么做得特别好吃,可有什么诀窍?”

    “诀窍谈不上,”陆小波笑道,“这只菜,你们叫肉圆子,扬州人叫狮子头,镇江人叫肉,主要是肉做的。可是光是肉不好吃,加点蔬菜才好吃。”陆小波敬了各位一杯茅台,款款道来:“肥肉瘦肉比例得当,这是第一条;第二,肉丁和笋丁搭配合理;姜、葱、茴香、八角、黄酒、白糖、酱油、精盐调配准确,再注意适时调节火候,自然五味调和百味香了。”

    陈总听了,把桌子轻轻一拍:“讲得好,讲得好啊!这里面还有很深的道理呢!当年我们打鬼子,之所以取得胜利,不就是因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各族各界的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吗?靠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法宝!过去,我们靠统一战线打败了鬼子,又夺取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仍然少不了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啊!”说着在陆小波的手背上亲切地拍了拍。

    陆小波闻之,手抚胸前,激动地说:“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陈老总,请放心,老朽不才,一定……”

    “哈哈哈!”陈毅副总理朗声笑道:“今天是星期天,搞得这么严肃正规干什么?”说着端起一杯茅台酒站起:“来,大家干杯!”

    短短的聚会中,几番欢声笑语,蕴涵着精辟深邃的道理;一席祥和宽松,升华出风雨同舟的共识。

    “文革”期间,陆小波先生受到极不公正待遇,但他对党的信念仍坚定不移。造反派拉他在家门口批斗,几次诬陷:“你反党!”年将九旬的陆老坦然回答:“我不反党,我相信党,拥护党。”造反派逼他站门槛,四邻群起怒喝:“90岁的人了,跌下来谁负责!”终得幸免。家中多次被抄,他恬然处之;可是他作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好不容易征集来的名人字画被撕被毁时,他痛心疾首,潸然泪下,一连多少天不停地叨念:“这都是国宝啊,都是人民的财产啊!”

    一个造反派强占了陆小波的卧室,把他赶到狭小的厢房。陆小波在厢房里搭了小床,安然住下,没放在心上。有一天,他忽闻小儿啼哭,想去看看却走不动,叫来晚辈一问,原来是那造反派的孩子缺奶,其母上班尚未回来,孩子哭闹要吃。蜗居侧屋的陆小波听了,便叫家里人快搞些粥汤,给孩子喂喂,“可别饿了孩子”。虽处逆境,仍宽厚如此。

    1992年3月1日下午,江苏省暨镇江市政协、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暨镇江市委统战部,以及江苏省暨镇江市民建、工商联等八单位,联合举行陆小波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诞辰纪念大会暨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念陆小波先生》一书首发仪式。大会隆重召开时,适逢暴雨倾盆,可是位于镇江市中心的新华剧场里座无虚席,天幕上悬挂着陆小波先生巨幅遗像,舞台上陈放着七只一米多高的花篮,八单位领导及中共镇江市委书记在讲话中对陆老九十一度春秋的漫长一生的缅怀和高度评价,使不少衣履尽湿的与会者感触良多:已逝去19年的陆小波先生,作为民族工商业者的代表人物,他无法摆脱他前半生所处时代和阶级形成的局限性,这并不奇怪;但是,在我们国家,一个人只要为民族解放、为祖国兴旺、为人民幸福做过好事,党和人民绝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