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纵横30年1992(1-6) > 陈毅智胜郝鹏举(上)

陈毅智胜郝鹏举(上)

    沈立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在以古战场徐州为中心的江淮平原上,演了一出策反、反策反、再策反的军事大戏。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这出大戏演来迂回曲折,云谲波诡,惊心动魄,扣人心弦:1946年1月9日,国民党新编第六路军总司令郝鹏举,在徐州东北台儿庄附近的马兰屯,率部3万之众,宣布起义,投向革命。但仅仅一年,受国民党陈诚、顾祝同的反策反,郝又倒戈投向蒋介石。随后,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郝部就被解放军包围分割,陷入重围,兵败山倒,全部瓦解,连郝本人也当了俘虏,最终送了命。

    徐州是苏、豫、皖、鲁四省的结合枢纽,也是津浦、陇海两大铁路的交会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徐州沦陷后,日本华北派遣军一直派一个师团的兵力在此驻扎。后由北平伪临时政府出面,将徐州四周20多个县市,划为“苏淮特别行政区”,由日本特务机关长期豢养的汉奸郝鹏担任行政长官。徐州成了一个北平、南京都管不着的日本军阀独立王国。1939年日本将大汉奸汪精卫接到上海,紧锣密鼓组织伪政权。日汪再三协商,取消北平的临时政府和南京的维新政府,表面上算是形成统一的汪伪政权。“苏淮特别行政区”形式上属于“华北政务委员会”管理,实际上换汤不换药,仍由日本军方独霸。直到1943年9月,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年,日本败局已定,为了粉饰门面,才将“苏淮特别行政区”划归南京汪伪政权接管。汪精卫考虑再三,就在伪中央政治委员会第一二七次会议上通过,特任郝鹏举为特别行政区长官兼保安司令。1944年1月,又将行政区提升为“淮海省”,郝出任省长兼保安司令。从此,郝鹏举以徐州这块地盘为据点,招降纳叛,扩充军队,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已成为手握七个师、5万兵力的大员了。

    当年曾有一段笑话,不妨于此一记。1943年9月,汪伪江苏省省长李士群被日本人毒毙,接任者为大汉奸陈群。刚好此时淮海平原郝鹏去职,郝鹏举上任。当时流行着一首讽刺打油诗:“陈群李士群,去了一群,又来一群。郝鹏郝鹏举,翻来覆去,多此一举。”此诗十分诙谐,当年流传甚广。当传到郝鹏举的耳中时,他起先一怔,甚为恼怒,但随即开怀畅笑,对四周的幕僚宾客说:“我就是要大干一番,在这个‘举’字上做文章,让大家看看,多此一‘举’和少此一‘举’,内容各异,大不一样。”

    郝鹏举,字腾霄,河南灵宝县人,生于1903年。郝在青年时期即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当兵吃粮,扛枪打仗。1925年,郝在张家口西北军军官学校学习,因能说会道,侈谈革命,很受冯玉祥及苏联教官的赏识,就被保送去苏联留学。郝到苏联后,被分配在基辅陆军学校炮科为学员。郝在留苏期间,结识了不少人,如石友三之弟石有信、刘汝明之弟刘汝珍、汪精卫的亲信林柏生,等等。郝鹏举是个无风三尺浪、下雨一地泥的人物,脾气暴躁,桀骜不驯,在校经常和同学打架,因此常受禁闭处分。郝心中不服,就到处说苏联制度不民主。久而久之,就被学校开除,驱逐回国。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发生中原大战。结果,由于蒋介石的分化收买,冯、阎失败,冯玉祥通电下野。在此重要关头,作为冯玉祥亲信侍卫副官的郝鹏举,竟背叛主人,投靠蒋介石。郝投蒋后,因在苏联学过炮兵,加上钻营有术,因此扶摇直上,不久就当上了胡宗南的中将参谋长,列身于蒋介石的高级军官群中去了。

    1937年抗战爆发后,胡宗南手握重兵,坐镇西安,名为抗日,实质防共,矛头对准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胡宗南在西安有一个情妇名叫刘琼,此女风信年华,绰约多姿,是个具有江南风韵的北国粉黛,而且还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因此很受胡的宠爱。但到底只是偷着往来,名不正,言不顺,刘琼为此十分懊恼。郝鹏举当时是个英俊的青年高级军官,天天在胡宗南身边转悠,常和刘琼见面,眉来眼去,两个人就勾搭上了。不久此事暴露,胡宗南勃然大怒,立即将郝鹏举扣押。刘琼闻讯,也马上隐蔽起来。

    胡宗南盛怒之下,欲要枪毙郝鹏举。不料刘琼颇工心计,拿出私蓄,买通看押郝的少校连长刘伯扬,暗里将郝释放。郝鹏举和刘琼寻思,在西安已无法安身,就倾尽私囊,说服刘伯扬和胡宗南手下另一将领毕书文,一起潜逃到沦陷区,通过林柏生的关系,投靠汪精卫,预备另立门户,再起炉灶。刘伯扬和毕书文自始至终都是郝的得力助手。

    郝鹏举到沦陷区后,以留苏炮兵专家的身份,加上林柏生的牵线,立即就成为汪精卫的座上客。汪组伪府“还都”后,郝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虽是闲职,官衔却不低。不久,汪就派郝为伪军李长江部第一集团军的参谋长,并兼任汪记“军委会苏北行营”参谋长。半年不到,郝又被调回南京,提任为汪记“军事委员会参赞武官公署”武官长。1942年,汪精卫、陈公博为了建立自己能直接控制的军事力量,创办“中央军事委员会将校训练团”。汪自任团长,竟破格特任郝鹏举为训练团教育长,主持实际工作。自此以后,郝不仅深得汪的信任,而且伪军中将校级的军官,都成了郝的学生。郝从此权重一时,青云直上。

    1943年9月,郝被特任为伪淮海省省长兼保安司令。当时参加日汪“曲线救国”当伪军的国民党将领,在豫、皖、鲁几省很多,如孙良诚、庞炳勋、张岚峰、孙殿英、吴化文等,他们大都是冯玉祥西北军的旧部,散布在淮海地区四周,形成了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

    郝鹏举到徐州后,从郝鹏那里接收到的只是人枪不足2000的保安队,而且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郝鹏举使出浑身解数,和日本驻徐州的六十五师团长森树茂中将及参谋长大少将的关系搞得十分密切。因此,无论日方和汪方,都同意郝鹏举招兵买马,扩充军队。

    郝鹏举抓住大好时机,立即紧锣密鼓,大干起来。郝要扩军,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全。当时的徐州,具有四个有利条件:一是有钱。淮海地区的收入可随意支配。二是有人。大批汪伪将校级军官,都是郝的学生。三是有地盘。受郝支配的有26个县市。四是兵源足。这个地区历来兵连祸结,民不聊生,当兵吃粮的年轻人很多。有此四个条件,郝鹏举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扩充了四个保安旅;一年不到,又扩编为四个步兵师。此时的郝鹏举,算是鸿运高照,得心应手,不但是伪淮海省省长兼保安司令,而且还成了汪政权“徐州绥靖公署”的上将主任,手握重兵,威震一方,共有军队3万余人。

    陈公博担任伪国民政府代主席后,就将目光放在这批不可轻视的旧西北军将领身上。陈将他们编为八个方面军,郝鹏举为第八方面军上将总司令。驻宿县的胡泽普一个师、驻淮阴的潘干臣一个师、驻海州的徐继泰一个师,均划归郝部指挥。因此,郝鹏举像发酵的馒头一样,突然膨胀起来,成为拥兵5万,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受到各方面的注视。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于8月11日急电郝鹏举,将郝部改编为新编第六路军,任命郝为总司令,负责维持淮海地区的治安,阻止新四军进城接收。日本六十五师团的大部分武器弹药,均交给了郝鹏举,因此,郝的军事力量更为加强。郝将第六路军扩编为五个军,第一军军长郝鹏举自兼,佩带符号“举仁”;第二军军长胡泽普,佩带符号“举义”;第三军军长乜庭宾,佩带符号“举礼”;第四军军长潘干臣,佩带符号“举智”;第五军军长徐继泰,佩带符号“举信”。郝鹏举真的在“多此一举”的“举”字上做文章了。同时,郝任命早在西安救过他命的刘伯扬为参谋长、毕书文为第六路军副总司令。徐州警备司令则由郝的亲信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张奇担任。

    虽然一切部署定当,但郝鹏举却仍然食不甘味,夜不成寐,惶恐不安,忧心忡忡。他清楚知道,这只是短暂的过渡时期。只要蒋介石的嫡系军队一到,郝部的作用就将消失。郝感到前途不妙:不是开赴山东打共产党,就是被分割改编成为零散的杂牌军。因此,郝不断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一再商讨5万人的出路问题。郝部的高级人员分成三派:以刘伯扬、毕书文为首的一派,主张依靠蒋介石;以乜庭宾、张奇为核心的一派,主张投奔共产党;而郝鹏举自己也成一派,他认为各民主党派的最大弱点就是没有军队,郝就将前途寄托在第三种势力的民主同盟身上。在高干会议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针锋相对,各执一词。郝鹏举最后总结说:“双方争论,各有道理,不能不听,也不能全听。我们要加强对任何一方的联系,为保存5万人的‘团体’而努力。”会议决定:派刘伯扬专门应付蒋介石的代表顾祝同;派乜庭宾向新四军进行试探工作;郝自己则和民主同盟的章伯钧保持密切关系。

    郝部和蒋介石方面的关系,没有出现好的迹象。进驻徐州的顾祝同和陈大庆非常蔑视郝鹏举,甚至连郝的老婆刘琼,也被中央军指着鼻子骂汉奸。对共产党方面,乜庭宾派出郝的亲信高汉,秘密和陈毅手下的邓子恢接上了关系,商谈很融洽。民主同盟派出的中央委员张云川,则长驻在郝鹏举的公馆里,以观动静。郝鹏举为了保存这5万人的实力,可以说动足脑筋,费尽了心机。顺便值得一提的是,乜庭宾是过去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地位比郝鹏举高得多。乜早年就秘密参加过共产党,后来因战争频繁,和党失去了联系。乜追随郝鹏举后,极得郝的敬重。从形势看,共产党策反郝鹏举具有明显的有利条件。

    正在郝鹏举徘徊困惑时,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率部1万余人,在河北邯郸起义。高树勋和郝鹏举均为西北军旧人,交谊甚笃,因此,高的义举,对郝的心理影响很大。这些情况通过乜庭宾和高汉,最后通到华东军区司令员兼新四军军长陈毅那里。陈毅了解内情后,立即指示加紧策反。策反工作交给邓子恢和张爱萍负责。当时,邓是中共淮北区委书记;张是淮北军区司令员。

    经磋商并由陈毅批准,决定冒险派人去会晤乜庭宾,试探虚实。邓子恢和张爱萍写了一封词意恳切的信,交联络参谋柏寒,直接去找乜庭宾。乜当时是国民党新编第六路军第三军中将军长,驻地在徐州西郊的段庄。

    柏寒装扮成送新媳妇回娘家的样子,混过层层岗哨,到了段庄。他决定单刀直入,面见乜庭宾。到了第三军军部门口,柏寒自称从徐州来,有一封李泽洲师长(李是第三军的一个师长)的信,必须面呈乜军长。乜的副官不许柏寒进去,只肯转陈信件。副官进去后,柏寒在大门口徘徊不安。过了一刻钟,副官出来,很客气地说:“军长有请。”柏寒吊起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就大大方方跟着副官进去。乜庭宾满面笑容,站在滴水檐前伸出双手说:“一直要和贵党贵军进一步联系,今邓、张二位将军专门派人前来,不胜高兴。”说着,就和柏寒手挽手来到正厅,随即摆宴为柏寒接风,进一步深谈。柏寒转达了陈毅将军对郝鹏举的问候,并分析说明了郝部的前景,乜表示完全同意。就这样,我党和郝部最有影响的实力派乜庭宾建立了更深的关系(不久,经陈毅和邓子恢同意,重新吸收乜为单线联络的中共秘密党员)。

    当天晚上,乜庭宾就单独会见郝鹏举,将中共派员前来谈话的内容,如实作了汇报。郝对乜一向敬如老师,现在听了乜已和中共进一步接上关系,表面上显得特别高兴,连声对乜说:“老哥为我们的‘团体’做了件大好事,找到了一条出路。”但郝鹏举十分小心谨慎,不愿马上和柏寒见面,仅同意发给柏寒一张新编第六路军谍报参谋的身份证件,让柏寒能自由进出徐州城。

    柏寒在乜处住了五天,了解到大量日本军队和郝部的情况,这对以后的策反起了重要作用。柏寒直截了当要求乜庭宾策动郝鹏举起义,乜表示同意。柏寒离开时,乜特派贴心副官送到徐州郊区。由此可见,我党这一次策反行动是十分成功的。

    1945年9月,蒋介石的第十九集团军进驻徐州,总司令是黄埔一期的陈大庆。不久,顾祝同也到了徐州。郝部在陈大庆的眼中,是一支汉奸军队,受到多次凌辱和责难。从此,双方敌对倾轧,摩擦不断。

    顾祝同向郝鹏举开刀了。第一刀是将郝驻在徐州周围的两个军,取消“军”的番号,整编为四个步兵师。乜庭宾的第三军被砍掉,他虽然仍是中将头衔,但一下子降成了第一师师长。此举对郝鹏举的震动极大,但又无力反抗,因此,在思想上就倾向于新四军了。当然,郝并不是要革命,只是想保存实力而已。

    整编完毕,顾祝同就砍第二刀。顾在军事会议上命令陈大庆的十九集团军和冯治安的三十三集团军向山东解放区推进,而打头阵的正好是郝鹏举的第六路军。郝鹏举最最害怕被派到山东打新四军,但事情终于到来了。这一命令等于将郝部力量全部驱出徐州地区,替蒋介石到山东去当炮灰。

    向山东进军,首先必须渡过运河,而运河对面,就是新四军的前哨阵地。郝鹏举硬着头皮,出动全军,像蜗牛爬行似地向北推进。此时,在前面迎候他的是陈毅的新四军;在后面紧逼他的是陈大庆的中央军,郝部夹在中间,到了腹背受敌的境地,直把个郝鹏举愁得如坐针毡,日夜不宁。郝部到达涧堂集,不敢再向前一步了。郝鹏举将乜庭宾找来密商,乜就力促郝起义。于是,决定直接向新四军军长陈毅求援。郝写了书信,专门派人送去,要求面见陈毅,以求摆脱困境。

    陈毅见郝来信后,看看时机日趋成熟,就派出我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为全权代表,到涧堂集和郝鹏举当面谈判。郝得到消息后,欣喜若狂,就将从徐州带出来的新式家具、沙发、地毯等高级用品,不伦不类地布置在驻地一间破旧的堂屋内,专等贵宾到来。

    宋时轮和另二位代表王少庸与赵卓如,先找到乜庭宾,再由乜陪同去见郝鹏举。郝摆出丰盛的宴席,为来宾洗尘,席间频频敬酒,甚为融洽。酒过三巡,言归正传。宋时轮在剖析郝部目前的处境后,就转达陈毅的亲笔信,叫郝鹏举审时度势,就此阵前起义,走邯郸高树勋的光明道路。但郝的目的是保存实力,谈判不过是暂时的手段,就竭力避免触及起义的问题。郝目前最最关心的是如何安全渡河,应付顾祝同和陈大庆的追逼。郝鹏举远兜近转地说:“请贵军让出一些地面,先使我军渡河,然后再详谈起义这件大事。”宋时轮看透了郝的心思,就依照陈毅事先的指示,先谈郝部渡河问题。郝鹏举一听大喜,急忙命令副官摊开军用地图,认认真真研究起来。

    讨论结果,双方就渡河一事,达成协议。宋代表陈毅答允:郝部可以按指定的地点渡河,新四军不予阻击。郝部渡河后,必须将四个师的兵力驻在台儿庄西北十余公里的马兰屯一带,不得再进。当时台儿庄在我军控制之下,双方约定,可作相互游戏式的开火,迷惑后面的陈大庆。为了便于联系,决定派赵卓如为陈毅的代表,常驻郝部。

    郝鹏举的部队全部安然渡河了。顾祝同在徐州顿生疑窦:“郝部为什么没有遭到共军阻击呢?”于是,便派出特务,前往郝部坐探。郝鹏举尽管已经平安渡河,但三面陷入新四军重围,后面又有陈大庆的军队,因此,欢喜一阵之后,又愁眉苦脸,惶惶不可终日。

    郝鹏举费尽心机,要保存他的“团体”实力,不想现在竟陷于四面包围之中。为此,他又召集乜庭宾、张奇、刘伯扬、毕书文等,再开紧急会议。乜庭宾凭他的资历和威望,直言无忌,在会上力陈起义的意见。刘伯扬等原本倾向蒋介石,但由于陈大庆的苦苦相逼,也就无话可说。最后郝鹏举毅然决定两点:立即晋见陈毅将军,请求援助;为顾祝同、陈大庆再施压力,为保存实力起见,决定起义。

    消息传到新四军军部,陈毅立即决定亲自接见郝鹏举。会见地点选在鲁南峄县城内。峄县是我军后方,距郝部驻地马兰屯约有80华里。郝鹏举带领乜庭宾和一个贴身警卫班,配备十挺轻机枪和50匹战马,在我方向导陪同下,从傍晚时刻动身,翻过不少山路,将近午夜方才到达峄县。当时正在下雪,天寒地冻,郝鹏举穿了很厚的皮大衣,仍旧冷得不住哆嗦。

    到达城内一座住宅的大厅,但见红烛高烧,桌上摆好了丰盛的夜宵。郝鹏举坐了一会儿,未见陈毅出来,心里不免疑虑起来。正在此时,穿着棉军装的陈毅,满头大汗地跑进厅来,原来,他也是从18里外的大王庄赶来的。陈毅一面用棉军帽扇风,一面招呼大家入席,边吃边谈。席间,郝鹏举先滔滔不绝地讲了投汪“曲线救国”的苦衷,最后摊牌说:“我目前进退维谷,无路可走了。如果接受顾祝同的命令,就要和贵军开火,这是我最怕的;但如不推进,又要说我违抗军令。为此,我急如星火赶来,郑重向仲公请教。”陈毅字仲弘,故郝鹏举称他“仲公”。既然话已挑明,陈毅就讲了大篇道理,说明蒋介石只是要郝当牺牲品而已。之后,陈毅直言相告:郝部目前唯一的出路是阵前起义。陈毅着重说:“我党我军对来归的部队,来者欢迎,去者欢送,不加歧视,待遇从优。”陈毅再三敦促郝走高树勋的光明道路。陈毅了解,郝鹏举和高树勋的交情十分莫逆。邯郸起义时,高夫人就是避到徐州郝处,再进入解放区的。

    郝鹏举听后,表示万分钦佩,但又说事关几万兄弟的身家性命,要回去慎重商讨后决定。郝嘴上虽如此说,实际上已倾向起义了。

    谈话结束,天已大明,雪不下了,太阳挂得老高。陈毅为了表示隆重欢送,特派了一个骑兵连,护送郝鹏举返回驻地。这近200匹战马的行列,浩浩荡荡,尘土飞扬,前后拉了有二三里长。事后陈毅对部下说:“我就是要郝鹏举在大白天这样神气活现地回去,可以引起顾祝同和陈大庆的怀疑。”事情果然如此,顾祝同得到郝鹏举和陈毅会见的报告后,就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对郝加紧了“抚慰”和监视。

    顾祝同和陈大庆感到问题严重,就派了一个姓王的参议,前往郝部“抚慰”。王参议实际上是军统的高级特工,表面上装得斯文和善,实际上却带着随员和电台,对郝鹏举进行严密监视。郝知道王参议来者不善,就当面三鞠躬,背后骂祖宗,将他限制在一个小小的活动范围内,起不了作用。王参议的到来,反而促进了郝起义的决心,这恐怕是顾祝同始料不及的。

    正当郝鹏举酝酿起义时,不仅来了军统特工,而且还来了一位重要的不速之客,他就是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张克侠。张是中共地下党员,出名的“佩剑将军”。张还是冯玉祥的连襟。张夫人是冯夫人李德全的妹妹,所以,在旧西北军中,威望很高。

    张克侠的突然来访,使郝鹏举大吃一惊。郝也知道,张一向左倾,反对内战,就直接向他说明了会见陈毅的内情。当然,郝不知张是地下党员。于是,郝设宴款待张克侠,并让长驻的陈毅代表赵卓如也一起参加。席间郝鹏举直截了当说出陈大庆相逼太紧,决心起义的心里话。张克侠听后,拍手叫好,说郝找到了光明的出路。

    张克侠本来是奉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冯治安之命,前来察看郝鹏举动静的,但实际上张要商量的竟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张摊出了他的全盘计划:冯的三十三集团军和郝的新编第六路军同时起义,脱离国民党,宣布独立,和共产党建立同盟,并请冯玉祥出山当总司令,郝鹏举担任副总司令。这个计划如果成功,无异在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上捅出一个大窟窿,势必震惊中外。郝鹏举听得好不开心,当即表示同意。但赵卓如认为事关重大,非同小可,必须立即向陈毅汇报,急告党中央,等回电后方可决定。宴会结束后,赵卓如就飞马奔回,向陈毅报告。

    陈毅听了,也很高兴,但认为这个计划过于庞大,而三十三集团军冯治安的情况,尚不如郝鹏举那么明朗,因此,必须向党中央请示定夺。陈毅对郝鹏举的起义充满信心,他对赵卓如说:“张克侠在推,我们在拉,火到猪头烂,郝鹏举的起义,大有希望了。”于是,陈毅决定二见郝鹏举,并请张克侠一起参加。此次会见,不比第一次,严格保密,故地点选在峄县和郝总部之间约30华里的高皇庙,时间为半夜子时。

    郝鹏举和张克侠一起会见了陈毅。陈毅知道张是地下党员,自然心照不宣,只瞒过了郝鹏举。陈毅听完情况后说:“兹事十分重大,绝不能轻举妄动,要向中央请示。但郝部应该尽快起义为好。”陈毅再三对郝说:“不必疑虑了。对于贵部,我们一定来者欢迎,去者欢送。”郝鹏举听后深表感动。

    郝和张回到驻地,静候陈毅的回音。此时正是1945年冬,国共两党已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从表面上看,内战似乎可以避免了,但蒋介石却秘密发出《剿匪手本》,积极准备进攻解放区;解放区军民当然一步不让,寸土必争。所以,江淮和鲁南前线,仍然是国共两军对峙,剑拔弩张,战云密布。处在最前沿的恰好是郝鹏举的第六路军。

    中共中央给华东局的复电指出:冯治安的态度不够明朗,联合起义的条件尚不成熟,应先争取郝鹏举起义。为此,陈毅和中共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在峄县东南峰台公路边的米庄,第三次约见郝鹏举。

    陈毅向郝坦率说明了中共中央的意见。郝鹏举认为受到了中共中央的器重,很是得意。当时正值国共双方停战协定即将签字,美国、国民党、共产党合组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即将成立,故饶漱石郑重严肃地对郝鹏举说:“一定要争取在1月10日前起义。等‘军调部’成立后就不大好办了。”因此,在郝鹏举方面,起义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郝的本意是要保存实力,并非真想革命。郝看看已到最后关头,就摊牌提出:起义以后,必须保持编制不变;部队的调动指挥权不变;各级军官的任免权不变。这个“三不变”政策,完全暴露了郝的野心。但陈毅、饶漱石接受了,并就军需粮饷问题,也达成了协议。郝部起义以后,由我方按月发薪饷,并立即拨给郝部棉军服3万套,经费法币100万元。这方面我方是十分大度宽容的。新四军吃的是杂粮和小米,但发给郝部的却是白面和大米。关于番号,双方约定,称为“中国民主联军”,郝鹏举自然就是总司令了。驻防地点确定为山东解放区的莒县一带,使郝部可以远离陈大庆的威逼。

    会议结束,郝鹏举在破晓前赶回马兰屯,立即召集团以上干部,开紧急会议。会上郝宣布:不当蒋介石的炮灰,决定在1946年1月9日凌晨,发出起义通电,部队即向山东莒县开拔,违者军法从事。郝鹏举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还将顾祝同派来的王参议和随员、电台等作为“礼品”,押解给陈毅“报功”。

    1月9日,郝鹏举率四个师和一个特种兵纵队共3万多人,在鲁南台儿庄内战前线宣布起义。郝鹏举的起义宣言,是发给“重庆蒋主席、延安毛主席、重庆冯先生(冯玉祥)、民盟张主席(张澜)、徐州顾主任(顾祝同)、鲁南陈军长(陈大庆)”的,电文写得冠冕堂皇,掷地有声,说什么“从此日起,本军之武装,业已交还人民”。我新华通讯社,在1月14日也播发了“郝鹏举将军率所部3万余人起义,发表宣言,退出内战”的新闻报道。

    郝鹏举起义后,按说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无奈郝的本意只在保存实力,不愿改造;而我军又岂能坐视解放区内竟有一支军阀武装存在呢!因此,大戏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