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已然赞成了霍去病的计策,此时的朱龙虎,神色凝重而又坚定,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既然景略这样说了,那朕就将景略、国瑞(朱元璋)、去病,还有鹏举的计策综合一下。国瑞 ——”朱龙虎突然提高了音量,点了朱元璋的名字,那声音在寂静的营帐中显得格外突兀,让众人的心不禁微微一紧。
朱元璋赶忙起身,他的动作略显急促,衣袂带起一阵轻微的风声,仿佛也透着一丝紧张。“微臣在。”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对即将下达命令的专注。
“全部解决毛利元就了吗?” 朱龙虎紧盯着朱元璋,目光中带着急切与威严。
朱元璋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回答道:“毛利元就所部基本上已经被我军全歼,只是毛利元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朱温将军正在全力搜寻毛利元就,目前尚未有确切消息传来。每一寸土地都已被我们仔细排查,但那毛利元就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着实诡异。”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担忧,毕竟一个下落不明的敌军首领,随时可能成为战场上的变数。
朱龙虎眉头紧锁,将手一挥,那动作果断而决绝,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毛利元就不要去理他,你回去之后,立刻会合朱温所部,展开对丰臣秀吉和武田信玄的进攻。务必要将他们死死托在河北南部,那是关键之地,不容有失!如果拦不住,你要及时与朕还有鹏举将军取得联系,协同用兵。此战关乎全局,丝毫马虎不得!”他的声音低沉而严厉,每个字都仿佛重锤敲在众人的心间,让营帐中的气氛愈发紧张压抑。
朱元璋拱手道:“微臣遵命!”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深知此任务的艰巨,但也毫不退缩,身上仿佛散发出一股视死如归的气势。
朱龙虎又猛地看向岳飞和卫青,目光如炬,大声道:“鹏举、卫青。”
岳飞、卫青二人立刻挺直身躯,齐声应道:“微臣在!”他们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殿宇中回荡,仿佛要冲破这紧张的氛围。
朱龙虎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你们二位不要等去病的行动了,直接挥师北上,包围大都。这一步棋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强烈的期待和信任。
岳飞、卫青一起拱手道:“微臣遵命!”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眼神中充满了斗志和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到来的大战。
此时,王猛微微皱眉,向前一步道:“陛下,微臣有一点补充。”
“景略请讲。” 朱龙虎微微点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
王猛神色严肃,郑重地说道:“鹏举,你是主将,你不要将大都围死。其一,要让城中的百姓有活命的机会,此乃仁义之举;其二,是给织田信长和上杉谦信一点错觉,让他们觉得我军两处咬住了他们的人马,但都没有能力将其一举歼灭。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不断的从东北调兵南下,我们方能有更大的胜算。此计关键在于把握好分寸,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你务必小心行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谨慎。
岳飞微微点头,神色坚定地回答道:“御史大人放心,在下知道。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与大人的信任,谨慎行事,确保此计顺利实施。”
朱龙虎看向诸葛亮,目光中带着一丝询问:“丞相大人,你有什么要嘱咐他们的吗?”
诸葛亮轻摇羽扇,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微臣只希望众将齐心协力,力争此番一举消灭倭寇,重振我大宋!如今局势危急,此战关乎国家兴衰,百姓存亡。各位将军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切不可有丝毫懈怠。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要深思熟虑,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务必全力以赴!”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让众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朱龙虎微微颔首,面色凝重地说道:“丞相所言是至关重要的,再世高妙的谋略,如果各自为战,必然失败。如今我们已到了关键时刻,一步也不能错。”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猛地看向朱元璋问道:“国瑞,你和朱温的人马与丰臣秀吉、武田信玄相当,你们有把握围住丰臣秀吉和武田信玄吗?他们现在恐怕正在筹谋北撤啊,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闪失。”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焦急,眼神紧紧盯着朱元璋,仿佛要从他的回答中寻得一丝安心。
朱元璋沉默片刻,营帐中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那烛火偶尔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仿佛在敲打着众人紧张的神经。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回答道:“回禀陛下,围住丰臣秀吉和武田信玄微臣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是将他们牵制住,微臣以为还是有办法。微臣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哪怕拼上性命,也绝不让他们轻易北撤,影响我军大局。只是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还望陛下和各位大人早做周全准备。”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透露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朱龙虎眉头紧锁,表情严肃至极,他缓缓说道:“你要和鹏举建立紧密联系,如果你围不住他,或者是牵制不住丰臣秀吉和武田信玄的时候,你要随时和朝廷还有鹏举联系。这一回如果出现了失误,没有能够将倭寇主力歼灭在山海关以南,让他们逃回了山海关,乃至于影响了下一步的进军东北,你我,还有在场的所有人都将是大宋历史上的千古罪人!我们将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无颜面对天下百姓!所以,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他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如同一记记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让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点。众人皆神色肃穆,深知此战责任重大,关乎国家命运,个个都在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全力以赴,打赢这场关乎大宋兴衰的关键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