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廷玉在祝家庄前虽胜了一阵,可那不过是因张叔夜的提前布置。当这些精心谋划的布置耗尽后,面对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都占据绝对优势的倭军,独龙岗上的祝家庄、李家庄和扈家庄中的宋军只能选择撤退。
这是一场有序的撤退,绝非无序溃退。
独龙岗上的三座庄园本就是依照军事据点的标准改造设立的。宋军自不必说,就是屯田的百姓,也是按照军事化的标准操练管理。故而,栾廷玉一声令下,撤退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众人直接退往梁山,驻守梁山的宋军早已在水泊边上准备了大量船只,接应独龙岗的人马上山。
毛利元就虽攻占独龙岗,却根本高兴不起来。
别说是没伤到宋军宋人一根毫毛,就是一条狗都没伤到。
甚至,独龙岗上的狗安然无恙不说,这里的一粒粮食也没吃到,一口水也没喝到。粮食在开战前大部分都已运往梁山,至于水井,宋军在撤退时也都推墙掩埋。此时的独龙岗俨然一片死地。
毛利元就没在独龙岗上做过多停留,仅待了一天,便浩浩荡荡杀奔梁山。八百里水泊梁山,对于岛国倭国而言,那不过是一个小水凼子,可就是这个小水凼子,毛利元就不得不将其拿下,不然,这小水凼子会时时刻刻威胁着他的后路。
当即,毛利元就下令在水泊边上打造战船——他深知水泊梁山这一战不得不打,所以此次出征是带了造船工匠的。如此一来,无形之中,也就给朱元璋的人马留出了从徐州来归德集结的时间。
朱元璋虽然放弃徐州,但他绝不傻到敲锣打鼓地放弃。
他在徐州举行了七八次大规模的军事操演,且当着观看操演的百姓慷慨激昂地表示要在徐州城下和毛利元就决一雌雄,声称若毛利元就不敢来攻打徐州,他就攻打济南,发誓要杀光他见到的每一个倭国人。
每次操演,场面都极为壮观。战旗猎猎,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刃,喊杀声震天动地。朱元璋骑着高头大马,在阵前来回巡视,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
而实际上,朱元璋每操演一次就利用军队调动的机会暗中往归德调去一部分人马。
他精心策划,安排得极为巧妙。
趁着夜色,一队队士兵悄然出城,马蹄裹布,行动悄无声息。
负责转移的将领们神色凝重,小心翼翼地指挥着队伍前进,生怕弄出一点声响。直到第八次,朱元璋悄无声息地将所有人马全部带走。
至于徐州城的百姓,他一个都没有通知跑反。因为他相信,毛利元就不敢来攻打徐州。只要毛利元就转兵南下攻打徐州,他就可以和朱温合兵在半路将其挡路,围而歼之。
甚至,他心底还暗暗希望毛利元就南下来打徐州,那样开封之围也就不救而解。
毛利元就也不是憨包,他的斥候更不是傻子,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朱元璋会用这种蚂蚁搬家的手段转移人马。
刚刚要对梁山发起进攻的毛利元就得知朱元璋和朱温两路大军汇合之后,他不得不暂停对梁山的图谋,转而集中兵力,准备与宋军“二朱”的人马决一死战。
朱元璋全军抵达归德之后,他并未急于和毛利元就开战。此时,战略主动权已然牢牢掌握在宋军手中,甚至与驻守在梁山上的宋军形成了犄角之势。
然而,这个时候驿站“联通”发来了朱龙虎的圣旨。圣旨送达之际,朱元璋正站在营帐之外,望着远方若有所思。传令兵匆匆赶来,单膝跪地,双手高举圣旨,大声道:“朱将军,圣旨到!”朱元璋微微一怔,随即郑重地接过圣旨,展开细读。
圣旨中命令朱元璋和朱温,务必在一个月内消灭毛利元就的人马。
朱元璋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量。
若只是从局部战略考虑,按兵不动当然是最佳战术。
但河北如今只有卫青和霍去病的八千骑兵,他们不可能拖住武田信玄太久。一旦武田信玄南渡黄河,那他的按兵不动就成了一个致命的败招。这所有的一切,朱龙虎在圣旨之中都对朱元璋、朱温、徐世绩和单雄信说得清清楚楚。
当即,朱元璋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攻打毛利元就的办法。
营帐内,气氛凝重。
单雄信率先发言,他身材魁梧,声如洪钟:“依我之见,应依托水泊梁山对毛利元就发起强攻。如今大宋的两支虎贲大军汇合,完全有能力与毛利元就一决雌雄。”单雄信眼神坚定,仿佛已看到胜利的曙光。
徐世绩则微微摇头,他轻抚胡须,缓缓说道:“此时可以以一部分人马坚守归德,而以主力奔袭济南。如果毛利元就马上回救,就杀他一个回马枪;若他不回救,那就拿下济南。就算拿不下济南,也能断了毛利元就的粮道。”徐世绩神色沉稳,分析得头头是道。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温,问道:“朱大哥有何高见?”
虽然朱元璋和朱温都是宋军统制级别的高官,但朱元璋一直称呼朱温为大哥。
朱温面容严肃,沉思片刻后说道:“单将军和徐将军的打法都是一杆子买卖,而且济南城高池深,无论是距离开封还是归德都相对较远,稍有不慎,容易崩盘。我主张奔袭济州,和梁山成犄角之势。只有我军拿下了济州,那毛利元就就不可能攻下梁山,这样就能引诱他来和我军争夺济州。只要他的人马一动,无论多少,全军扑上去,一口吃掉,然后乘机扩大战果。”朱温眼神中透露出果敢与决断。
朱元璋听了他们三人的谋划之后,缓缓闭上双眼,双眉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营帐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寂静得让人感到压抑。
朱温看着朱元璋,神色焦急,忍不住道:“重八,时不我待,不能犹豫不决啊!”他的声音在这沉闷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却又带着一丝急切与担忧。
良久过后,朱元璋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那叹息声仿佛带着无尽的沉重。
他微微转头,看向朱温,声音低沉而凝重:“朱大哥,你没看出来吗?依照陛下的圣意,这一次的大战极有可能会演变成宋倭之间的战略大决战啊。你我之辈,肩负着万千将士的性命,背负着国家的命运,如何能不犹豫?如何能不慎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不安,仿佛看到了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营帐内的气氛更加压抑,众人都陷入了沉默,每个人的心中都沉甸甸的,仿佛压着一块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