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铁血国运:荡倭扫列强,千秋霸图 > 第0084章 灞上鏖兵(1)

第0084章 灞上鏖兵(1)

    朝廷大军抵达潼关,一时间,这座雄关成为了各方势力瞩目的焦点。

    潼关,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巨人,屹立在崇山峻岭之间。

    古老而厚重的城墙,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深沉的色泽,那斑驳的痕迹仿佛是岁月刻下的战争记忆。

    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如同巨龙蜿蜒盘旋,雄伟而壮观。云雾如轻纱般缭绕在山间,时而聚拢,时而飘散,给人一种神秘而又肃穆的感觉。

    当夕阳渐渐西沉,天空被染成了一片绚丽的橙红色。晚霞如火焰般燃烧着,映照在潼关的城墙上,仿佛为这座古老的雄关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甲。风轻轻地吹过,带来了远处田野的芬芳和山林的气息。

    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低语着战争的迫近。

    夜幕缓缓降临,天空中繁星点点,如同璀璨的宝石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上。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银白的光辉。潼关城内,灯火通明,紧张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贾诩、华雄、张济、张绣、诸葛亮、林冲齐聚一堂,召开联席会议,商讨救援长安的方略。然而,实际上诸葛亮与贾诩早已暗中定计。此次邀请华雄参与商讨,只是为了稳住他。一方面避免华雄生疑,另一方面则促使他率领所部人马为前锋,救援长安。华雄为前锋好处颇多,他熟悉关中地形,且只要他离开潼关,宋军便能不动声色地占据此关。

    华雄听闻贾诩建议自己为前部前锋去攻打灞上,救援长安,心中略有疑虑,问道:“文和先生,本将为先锋,谁来守卫潼关?”

    贾诩从容回应:“潼关自然少不了将军,可此战若将军不出马,蒙古鞑子恐以为主公帐下无人。至于潼关,交给张将军防守,将军还有何忧虑呢?”

    华雄思之良久,点头道:“这样也好,本将为前部!”随后,他看向诸葛亮,“诸葛丞相,朝廷的人马不会眼看着本将军冲杀而按兵不动吧?”

    诸葛亮淡然一笑,道:“华将军,蒙古鞑子是你我共同的敌人,若本相做此下作之事,岂不是坏了朝廷名声?日后谁还会听从朝廷号令呢?另外,与华将军同为前部的还有秦明将军。”

    次日黄昏,全军用饭,而后休息。

    午夜时分,夜色如墨,天空中仅有几颗稀疏的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风悄然无声地吹着,带着一丝凉意。

    华雄、秦明各率两千骑兵,悄然出了潼关向西,直扑灞上。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死神的脚步声。

    灞上地势较高,临近灞水,由铁木真麾下四獒之一的忽必来率领蒙古军驻守于此。蒙古军营寨灯火通明,巡逻的士兵来回走动,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在华雄的引领下,秦明和两千骑兵悄无声息地摸到了蒙古军营寨前。正当他们准备发起突击之时,早有防备的蒙古军率先对宋军发起箭雨袭击。瞬间,天空中仿佛下起了一场死亡之雨,利箭呼啸着落下,带着刺骨的寒风。宋军骑兵没有防备,不少人中箭倒地。惨叫声在夜空中回荡,让人毛骨悚然。

    华雄怒目圆睁,挥舞着大刀,大声吼道:“冲啊!杀进去!”士兵们鼓起勇气,向前冲去。然而,蒙古军的箭雨依旧不断,宋军伤亡惨重,华雄所部随即溃散,仅剩下不到一百骑兵。秦明的人马虽未溃散,但也损失惨重。

    随即,蒙古骑兵从营寨中分成三路冲杀出来,企图合围宋军,将其一举歼灭。

    忽必来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身披黑色铠甲,宛如一座钢铁铸就的堡垒。他身材魁梧,双肩宽阔;脸庞犹如刀削般坚毅,古铜色的肌肤在火光的映照下散发着金属般的光泽;一双虎目炯炯有神,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威严与冷酷。他挥舞着手中的弯刀,大声吼叫着指挥蒙古军。“大蒙古的勇士们,冲啊!让这些宋人见识我们蒙古铁骑的厉害!”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战场上回荡。蒙古骑兵们听从他的指挥,如潮水般涌来,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他们三人一队,呈锥形,远时箭射,冲到近前就弯刀砍杀。每一队蒙古骑兵都配合默契,进攻有序,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

    华雄和秦明且战且退,然而蒙古骑兵攻势迅猛,很快就将他们团团围住。华雄挥舞着大刀,奋力砍杀着冲上来的蒙古骑兵。他的大刀如旋风般舞动,所到之处,鲜血飞溅。秦明也不甘示弱,手中的狼牙棒虎虎生风,将一个个蒙古骑兵砸落马下。但蒙古骑兵实在太多了,他们仿佛杀之不尽。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金枪手徐宁、青面兽杨志率领宋军骑兵主力抵达战场,对围攻华雄、秦明的蒙古军发起突击。徐宁手中的钩镰枪如闪电般刺出,枪尖闪烁着寒光,每一击都能准确地刺中蒙古骑兵的要害。杨志则挥舞着大刀,勇猛无比,他的刀法凌厉,让人胆寒。

    忽必来是猛将,蒙古军也是精兵,虽遭到宋军突击,却丝毫不乱。忽必来再次大声吼叫,“不要慌乱,稳住阵脚!”他迅速调整战术,指挥一部分蒙古骑兵继续围住华雄、秦明,而他亲率麾下四千主力,对徐宁、杨志所部发起反突击。蒙古骑兵着实彪悍,三人一队,呈锥形,远时箭射,冲到近前就弯刀砍杀。

    徐宁和杨志武艺高强,能将当面的蒙古骑兵斩落马下,可宋军骑兵整体战斗力与蒙古骑兵相差太远。即便宋军骑兵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伤亡惨重,甚至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好在此时,诸葛亮亲率步兵压了上来。步兵结成方阵,盾牌手在前,火铳手在后,再后面是长枪手,长枪手的后面是弓箭手。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

    这场激烈的战斗究竟会走向何方,谁也无法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