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首先开口。
“陛下,要破倭寇不难,只要能将倭寇引入水泊之中,不要说是七八万的倭寇,就是十万二十万倭寇来了,只凭我梁山水军,也能将他们全部淹死在水泊里面。”
“卢员外,你太小看倭寇了。”王猛笑道:“他们不会轻易的下水来攻打梁山,而是只会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将梁山团团围住,断绝梁山和外界的一切联系。到这个时候,梁山的水泊反而成了他们围困我们的壕沟,那被动的就是我们了。”
卢俊义问道:“请问王御史可有破倭的妙计?”
王猛道:“依在下之见,梁山水军驻守梁山,以保卫山上的百姓;步兵和少数骑兵,进驻梁山泊西北面六十里的独龙岗,就是过去的祝家庄、李家庄和扈家庄,与梁山成为犄角之势,相互策应,而我军的所有骑兵则屯驻在梁山和独龙岗之间。如果倭寇的主力攻打独龙岗,这支骑兵则在袭击倭寇的后路,劫掠倭寇的粮草,瞅准机会,就狠狠的给倭寇来一家伙,不求一战歼灭倭寇,但是每一站都要有所收获,利用骑兵的机动上的优势,打了就跑。”
吴用问道:“如果倭寇以骑兵跟追呢?”
王猛道:“跟追的倭寇少,只要引得他们脱离了大队,就一口吃掉;跟追的倭寇多,就往洛阳方向引,现在瓦岗寨得翟让、李密不是正在攻打洛阳的石敬瑭吗?引得倭寇去给他们搅一搅局,看看他们怎么办,也看看倭寇怎么办。”
朱武道:“这是一条妙计,但是沟通联系一定要畅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梁山、独龙岗和主力骑兵相互协调配合。”
宋江道:“一旦开战,倭寇必然将梁山泊、独龙岗团团围住,如何建立畅通的联系,这是个难题。”
“哎——”朱龙虎叹了口气道:“可惜我大宋因为连续惨败,已经无法建立驿站了。”
公孙胜道:“不能建立驿站也没有关系,独龙岗距离梁山并不远,相互的狼烟是可以看得见的,三支人马,先商定狼烟的规范,而后用狼烟相互通报。”
朱龙虎问道:“真的能看得见吗?”
公孙胜稽首道:“陛下,出家人不打诳语。当年我军攻打祝家庄时,祝家庄的狼烟清楚可见。”
吴用道:“独龙岗原本就是高地,我军占据独龙岗后可修建烽火台与梁山沟通消息。”
朱龙虎问道:“诸位觉得王御史的计策可行吗?”
吴用、公孙胜等人看向宋江,显然,在他们的眼里,宋江还是老大。
宋江也十分的识趣,对众人道:“诸位,现如今我等都是同朝为官,只有同僚,再无兄弟了。”
朱龙虎道:“诸位,因为朝廷现在还在迁播之中,一座城池都没有,待朝廷稳定下来之后,再定诸位的官职。”
众人齐道:“微臣谢主隆恩。”
朱龙虎再次问道:“诸位觉得王御史的计策可不可行?”
吴用首先道:“御史之计可行也。”
公孙胜道:“贫道附议。”
朱武道:“微臣附议。”
既然几位军师都附议了,卢俊义自然也没有话说。
朱龙虎道:“既然计谋定了,那现在立刻就要调兵遣将……”
朱龙虎话音未落,只见一名兵士从外面进来道:“禀报陛下,东平县方向火光冲天!”
朱龙虎道:“看来诸葛丞相那边已经得手了。好了,诸葛丞相那边我们坐等捷报,现在请宋太尉立刻命令梁山的步兵、骑兵抢占独龙岗,修整原来的三座庄园用于我军驻军,抵挡倭寇。”
宋江拱手道:“微臣遵旨。”
吴用提醒道:“陛下,我梁山有火炮七十八门,调拨五十门往独龙岗,以防倭寇强攻。”
“朕准奏。”朱龙虎看向宋江道:“宋太尉,你和朕一起坐镇独龙岗如何啊?”
“微臣遵旨。”宋江道:“陛下,梁山除了水军,还是留下一千步兵和几位将领防守为好。”
朱龙虎道:“宋太尉说得有理。依宋太尉之见,留谁驻守为好?”
宋江略一思索道:“留下朱武和刘唐,刘唐率领步兵,朱武统筹梁山水步人马。”
“行,就依宋太尉之见。”
宋江想了想道:“独龙岗虽然有盘陀路可助防守,但是一定是倭寇的猛攻目标,为防万一,请陛下还是坐镇梁山为好。”
朱龙虎冷笑道:“宋太尉,你的好意朕心领了。但是朕作为大宋皇帝,朕不亲自坐镇独龙岗,谁还肯为我大宋效力?朕亲自坐镇独龙岗,这个不用多说了。现在的问题是,率领骑兵的主将是岳飞,宋太尉觉得选那些人做他的副将为好?”
朱龙虎的意思是,要宋江选一些可以能够服从岳飞调度的头领做副将。
这一回抗击倭寇终究是梁山归顺朝廷的第一次作战,骑兵多是梁山的人马,没有梁山的将领肯定是不行的,但也不能调拨的梁山将领不服岳飞的号令,那就会误大事。
最终决定胜败的还是这支骑兵,独龙岗和梁山的作用只是用来牵制倭寇的主力。
卢俊义拱手道:“陛下,微臣和岳飞是师兄弟,微臣愿意做岳飞的副将。”
“好!”朱龙虎当即表态:“卢员外可以。宋太尉,还有呢?”
宋江想了想道:“林冲、呼延灼、杨志、徐宁、董平、张清、史进、朱仝、黄信、孙立、欧鹏、邓飞、燕顺、马麟、杨林、陈达和杨春,加上卢员外,正好一共十八员骑兵将领。”
“好,就这十八人,等岳鹏举和诸葛丞相得胜归来,朕立刻下令。”朱龙虎问道:“梁山有多少骑兵?”
宋江道:“回禀陛下,梁山一共一万五千人马,水军四千,骑兵两千。”
朱龙虎道:“朝廷有五百骑兵,就留在独龙岗,此番出击,就全仰赖梁山的骑兵的。”
宋江拱手道:“都是朝廷的人马。”
朱龙虎道:“事不宜迟,传朕圣旨,大宋官军,立刻往西北进发,抢占独龙岗,安营扎寨。”
群臣齐道:“微臣谨遵陛下圣旨!”
当即,东平的百姓渡过烟波浩渺的水泊往山上去,山上的人马打着“宋”字军旗,浩浩荡荡全部下山,分成三路,风驰电掣一般的往独龙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