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大步迈出,神色凝重,似乎又有什么重大的议题要提出。
“老臣有本启奏,近日北轩王劳民伤财,大肆修建王府,等大型建筑,还设其共11部,其豪华程度堪比皇宫,其各部比京城各部还要宏伟,随后又另加两部仍在建造中,其内外兵力已扩充至10万之多,北平城内已几乎与京城有过之而无不及!臣认为其有谋反之心,应当给予打压,惩治!以免其有反叛之心,威胁本国社稷!”魏国公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他的话语直指北轩王叶凡。
老狐狸也是随声附和:“今日收到北凉奏折,北轩王擅自抽掉库存,不予上奏京城,前往赈灾,让朝廷后续速补空虚!此等先斩后奏行为,明显是不把皇上及各位大臣元勋放在眼里!如果不加以严惩,吾皇皇威何在!”
户部尚书也紧接着发言:“北轩王,近两年上交税收情况:粮食只有一半,税银竟都没有上交,连上今年已经所写三年欠条了!现在国内经济刚有起色,也纷纷开展多项发展政策,也没有多少存银!打了三年欠条,竟然现在还要求我户部出赈灾款及物资,实乃过分,臣反对此次拨款!”
兵部尚书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陛下曾经说让北轩王无限发展,其北凉两半虎符皆交与北轩王,当时臣就反对此事,虽然目前没有威胁,但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几年后难保其心不会改变,微臣深怕其到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啊!陛下明鉴啊!”
然而,工部尚书却持有不同意见:“叶凡举全国之力,大建北平之举,乃惊世骇俗,其魄力有皇上当年风范,其商业街,学堂,还有通商大桥,防洪河坝,无一不是为国为民为不负皇上委以重任啊!微臣也从中吸取很多灵感,也开始施行部分地区,效果显著,请皇上明鉴!”
礼部尚书也站出来为北轩王辩护:“北凉近年,惩治多个贪官污吏,开设大批学堂,开设考试,定期考试进行任职,避免了个别官员以权谋私,百姓赞扬不断,幸福指数日益提升,且人口数量极速攀升!尤其北平城户籍已经增长近100多万!陛下初衷也是为了子民为了国家,北轩王如此功绩,不奖反罚是何道理,岂不让各地藩王寒心,引起兵变?陛下明鉴!”
大殿内的气氛一时紧张起来,各位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心中也是纠结万分。他既担心叶凡的发展过大,成为威胁,又不愿意轻易动用兵权,毕竟藩王们的兵权已经足够让人头疼。在深思熟虑之后,
叶乾终于开口说道:
“国库空虚,无法给予所提赈灾款及银两,给予口头嘉奖,让其明年务必把税银补上,各位爱卿感觉如何?”叶乾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妥协。
魏国公虽然心中不甘,但也勉强接受了这个提议,说道:“万岁英明!”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进入大殿,跪地报道:“报,陛下,晋国公求见!”
晋国公的到来无疑又将给这场争论带来新的变数,大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叶乾和其他大臣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晋国公的身上,等待着他的发言,心中各自盘算着接下来的对策。而叶凡王爷的命运,似乎也在这一瞬间变得扑朔迷离!
“臣参见皇上!”晋国公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
“晋国公不必多礼,”皇上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温和,“国老此次远征,定是劳苦功高。”
“陛下,前方战事已定,臣幸不辱命,”晋国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胜利的喜悦。
皇上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晋国公果然宝刀未老,此乃我朝之幸。”
叶乾见状,心中的忧虑顿时烟消云散,他上前一步,赞叹道:“晋国公真是老而弥坚,为我晋国再立新功,实乃国之栋梁。”
晋国公挺直了腰板,虽然年岁已高,但眼中的光芒依旧锐利如昔,他的声音洪亮,回荡在大殿之中:“陛下过誉了,此战能胜,全赖皇上英明决策,将士用命,臣不过是尽了绵薄之力。”
皇上摆了摆手,示意晋国公不必谦虚:“国老不必自谦,你的智勇双全,乃是我晋国的中流砥柱。此战胜利,定能震慑四方,保我晋国安宁。”
听闻今日所议,老臣刚归来,立马赶来,老臣认为陛下此次所决定不妥!皇上本就是让北轩王前往贫瘠的北凉发展,不限制任何方面,现在百姓人口急剧攀升,民心大涨,其这样对待岂不让诸王寒心,引起兵变!
国老,皇上决定你这是什么意思,敢在皇上面前说此大逆不道之言,该当何罪?难道眼里没有皇上了吗?
殿内的气氛骤然紧张,晋国公指责让皇上感到了压力,但他也明白晋国公的忠诚和功绩。他知道,晋国公的北凉发展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长,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成绩。
“国公,你刚归来,不必急于一时。”皇上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安抚,“北轩王的事情,朕自有分寸。”
晋国公却坚持己见:“陛下,北轩王的行为虽然有些过激,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北凉的百姓,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他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因此而受到惩罚,恐怕会让其他藩王心生疑虑。”
魏国公见状,更是气愤:“晋国公,你这是在威胁皇上吗?你难道想要凭借战功来左右朝政吗?”
晋国公冷笑一声:“魏国公,我为国家立下的汗马功劳,难道还不足以让我说几句话吗?我并没有威胁皇上,我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皇上见两人争执不休,挥手制止:“好了,两位国老都是我朝的栋梁之才,不必为了此事争执。朕会仔细考虑北轩王的事情。”
这时,户部尚书也站出来发言:“陛下,北轩王虽然有功,但他上交的税收确实不足,国库空虚,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继续放纵,恐怕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发展。”
皇上沉思片刻,最终做出了决定:“户部尚书说得有道理。北轩王的功绩朕会记在心里,但他也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度。这样吧,朕会派人去北凉调查,如果确实有不当之处,朕会给予适当的惩罚。”
皇上的话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他们知道,皇上的决定是明智的,
“至于赈灾的事情,”皇上继续说道,“户部必须尽快准备赈灾物资,送往北凉。百姓的疾苦不能忽视,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传朕旨意,北凉地处边陲,外患不断,北轩王需竭尽全力,稳固边防,促进地方繁荣。”皇上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充满了坚定与威严,“诸位卿家,务必通力合作,辅佐北轩王,确保我朝疆域安全无虞。”
随即,皇上轻轻挥手,宣布:“今日朝议至此,退朝。”
众臣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皇上的离去,大殿内的气氛逐渐缓和。大臣们开始缓缓退出,他们的脸上带着各异的表情,有的沉思,有的轻松!
随着大臣们陆续退出大殿,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着皇上的旨意和北凉的未来。一些大臣对于北凉的发展和北轩王的举措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这是提升国力、稳固边疆的大好机会。
“北凉的繁荣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确保北轩王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一位大臣说道!
在大殿的一角,魏国公和老狐狸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他们知道,北凉的发展将会影响到其朝中的权力格局,他们必须更加谨慎地制定自己谋划的策略!
魏国公和老狐狸决定,他们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北凉的动向,同时也要寻找机会,通过各种手段来限制北轩王的权力扩张,确保朝中的权力格局不会因北凉的崛起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离开皇宫后,魏国公和宇文怀二人悄悄来到魏国公府邸密室之中,密谋谋权篡位之事、
魏国公和宇文怀在密室中相对而坐,四周墙壁上挂着的油灯发出微弱的光芒,映照着二人脸上的阴影,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魏国公轻声开口:“宇文兄,如今宫中局势复杂,皇上年幼,太后又病重,正是我们行动的良机。”
宇文怀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魏国公所言极是。但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魏国公沉吟片刻,然后说道:“我已经联络了几位朝中的重臣,他们对现状也颇为不满,愿意支持我们。但要成事,还需更多的力量。”
宇文怀思索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我手下有一批忠诚的死士,他们可以作为我们的先锋。此外,我还有一些江湖上的朋友,他们虽然不涉朝政,但若能得他们相助,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魏国公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如此甚好。但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以及一个能够服众的理由。”
宇文怀微微一笑:“时机我会留意,至于理由,我们可以制造一些皇上和太后的‘不端’行为,让民众对他们失去信心。”
魏国公点头:“好,那我们就分头行动。我会密切观察宫中的动向,而你则负责联络江湖中人。记住,此事必须保密,一旦泄露,我们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两人又商讨了一些细节,直到深夜才各自散去,各自去准备接下来的行动。
然而,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密谋之后,一个更大的阴谋正在宇文怀心中暗中酝酿……
宇文怀在离开魏国公府邸后,并没有直接返回自己的府邸,而是悄然来到了城外一处隐蔽的庄园。庄园内,一个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阴沉,那是宇文怀的亲信,也是他多年来精心培养的谋士。
“大人,您终于来了。”谋士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宇文怀点了点头,步入了庄园的书房,关上了门。“我已经和魏国公商议好了计划,但我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
谋士微微一笑,似乎早已预料到宇文怀的疑虑。“大人,您是否担心魏国公的忠诚?”
宇文怀沉吟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魏国公虽然野心勃勃,但他的势力毕竟不如我。我担心的不是他的忠诚,而是他的计划是否周全。一旦失败,我们都会遭受灭顶之灾。”
谋士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大人,您是否考虑过,如果魏国公的计划失败,而我们却能成功,那将是怎样的局面?”
宇文怀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明白了谋士的意思。“你是说,我们可以利用魏国公的计划,作为我们的掩护,同时暗中进行我们自己的计划?”
谋士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我们可以在魏国公的计划中扮演关键角色,一旦他的计划失败,我们可以立刻撇清关系,甚至可以借此机会,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他的头上。”
宇文怀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那我们就按照这个计划行事。你立刻去准备,我们需要更多的眼线和死士,确保每一步都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谋士领命,立刻开始行动。而宇文怀则在心中暗自盘算,他知道,这场权力的游戏,只有最精明、最狡猾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而与此同时,魏国公也在暗中观察着宇文怀的一举一动,他知道宇文怀不是简单的角色,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宇文怀在背后捅他一刀。
在这场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精心布局,而最终的结果,只有时间能够揭晓。
随着夜幕的加深,宇文怀的庄园内,谋士与宇文怀的密谈仍在继续。谋士摊开一张详尽的地图,上面标记着京城内外的重要据点和可能的盟友。
“大人,这是我们目前可以动用的所有资源。”谋士指着地图上的标记,一一解释,“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是我们的人。他们虽然在明面上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刻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宇文怀仔细审视着地图,眉头紧锁。“我们的人手虽然不少,但要确保万无一失,还需要更多的准备。特别是宫中的守卫,我们必须有可靠的内线。”
谋士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封的信件。“大人,这是我从宫中内线那里得到的消息,他们已经答应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提供帮助。”
宇文怀接过信件,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很好,有了宫中的支持,我们的计划就更加稳妥了。下一步,我们需要确保魏国公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但又不能让他知道我们的真正意图。”
谋士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已经安排了人手,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魏国公一些‘帮助’,让他的计划看起来进展顺利,但实际上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宇文怀点了点头,他的计划已经渐渐清晰。他知道,这场权力的博弈,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与此同时,魏国公也在自己的府邸中密谋着。他坐在书房的阴影中,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宇文怀虽然是我的盟友,但人心难测,我必须有所准备。”魏国公低声自语,他知道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信任是一种奢侈。
他唤来了自己的心腹,一个身材瘦小,但眼神锐利的男子。“你去查一查宇文怀最近的动向,我需要知道他的每一个动作。”
心腹男子点了点头,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魏国公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知道,在这个充满阴谋与背叛的世界里,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生存下去!
太后的病榻旁,宫女们轻声交谈着,她们的眼中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
在这个充满阴谋与权谋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而最终的胜利者,往往不是最强大的,而是最狡猾的!
夜深了,宫女们轻声的交谈渐渐停止,太后的寝宫中只剩下了蜡烛的微光和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太后虽然病重,但她的意识依然清醒,她知道宫外的局势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太后轻声唤来她最信任的宫女,低声吩咐:“去,把太师请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宫女领命而去,太后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太师匆匆来到太后的寝宫,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和尊敬。“太后,您找我有何吩咐?”
太后虚弱地笑了笑,她的声音虽然微弱,但语气坚定:“太师,我知道宫外的局势不稳,魏国公和宇文怀的野心我也有所耳闻。我希望你能保护皇上,直到他能够自己掌控这个国家。”
“太后放心,我会尽我所能保护皇上,确保他安全。”
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她知道太师
是一个忠诚而智慧的人,有他在,皇上至少暂时是安全的。
与此同时,魏国公和宇文怀的计划也在悄然进行着。他们各自在暗中联络着自己的人马,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发动政变。但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太后和太师也在暗中布局,准备应对可能的危机。
在这个充满阴谋与权谋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而最终的胜利者,往往不是最强大的,而是最阴险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宫中的紧张气氛愈发浓厚。太后虽然病重,但她的智谋和决断力依旧不容小觑!
太后密令太师秘密联络忠于皇室的将领和朝臣,暗中筹备一支忠诚的卫队,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她还下令加强宫中的守卫,确保皇帝的安全。
在宫外,魏国公和宇文怀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他们各自秘密地调动兵力,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发动政变。然而,他们之间的猜忌和不信任也在悄然增长,每个人都在暗中防备着对方。
加上太师的兵权和朝中的威慑力,暂时稳住了朝中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