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胜利召开。自此,万隆会议就载入了世界外交史册。
参加这次盛会的除五个发起国外,还有阿富汗、柬埔寨、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加纳)、伊朗、伊拉克、约旦、老挝、日本、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泊尔、菲律宾、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泰国、土耳其、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也门和中国,共29个国家,代表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
印尼总统苏哈托在开幕词中热情洋溢地指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他说:“亚非两洲各国人民的领袖……聚集一堂讨论和商议共同有关的事项,这是世界历史上新的……亚洲和非洲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得到繁荣。”
开幕式后,大会举行公开的全体会议。22个国家的代表先后在大会上致辞。发言的主题是谴责殖民主义,促进经济合作和呼吁世界和平。但也有少数国家的代表偏离大会主旨,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认为苏联对东欧和中亚的控制也是殖民主义,有的代表以“颠覆活动”、“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来影射并攻击中国。会议气氛异常紧张,许多国家代表担心会议会因争吵而一无所获。
为了阻挠这次大会的召开,美国指使台湾当局的特务进行阴谋活动,试图阻止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1955年4月11日,中国代表团的包机“克什米尔公主号”在从香港飞往印尼的途中,因特务放置的炸弹爆炸坠海,致使11人罹难。
到4月19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将原来的发言稿散发给与会代表,同时又作了一个针对性的补充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