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

    在历史上,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朝鲜这道天然桥梁而多次发生战争。从1910年起,朝鲜在日本的统治之下,沦为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中国、美国和英国共同宣布,朝鲜应在适当的时候获得独立和自由,但是,日本三十余年的统治使朝鲜缺乏自治所必需的经验。因此,同盟国决定,在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内,朝鲜虽然可以独立,但仍由苏联、美国、英国托管。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很快占领朝鲜大部,美军随后也进入朝鲜半岛。为了军事上的方便起见,美国向苏联提出以北纬38°线将朝鲜划分为两部分,由苏军控制该线北部,美军控制南部。苏联表示同意美国建议,并从朝鲜南部撤军。同德国一样,冷战的到来使分割朝鲜的这一临时“三八线”牢牢固定了下来。

    随着冷战的发生,美苏两国在朝鲜问题上尖锐对立。首先是美国支持曾经长期流亡美国的李承晚于1948年8月在朝鲜南部建立大韩民国。9月9日,曾在中国东北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金日成在朝鲜北部宣布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时形成两个政权,双方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军队。联合国的一个委员会曾试图在两个政权之间进行调解,但没有成功,因此,1949年9月,联合国的这个委员会警告说,朝鲜有爆发内战的危险。

    按照预先的协定,苏联撤出了驻扎在朝鲜北部的红军部队,1949年6月,美国也撤走军队,但是美国在1950年1月与韩国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朝鲜半岛因此形成了紧张的军事对峙。

    1950年6月24日,朝鲜南北之间爆发了战争,双方均指责是对方首先发动了进攻。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国要求立即停火、朝鲜军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的提案。同一天下午和第二天,杜鲁门总统和他的顾问们协商,决定给韩国以全面的军事支援。

    6月27日的安理会会议通过美国新提案的前几个小时,苏联代表团刚刚举行过宴会,欢送苏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回国。联合国秘书长特里夫·赖伊邀请马立克出席即将召开的安理会会议,但马立克谢绝了这个邀请。因为“在苏维埃制度下,人们不能当场作出决定,而需要政治局作决定……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马立克不会回安理会”。结果,安理会的第二个决议又顺利通过。

    该决议要求各成员国给“大韩民国”以援助,用以抵制朝鲜的“武装入侵”。这样,美国又操纵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使其得以盗用联合国的蓝白旗帜,给侵朝军队披上了“联合国军”的合法外衣,同时也使美国的军事干涉得到了法律保障(追随美国派遣军队入侵朝鲜的有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加拿大、泰国、法国、土耳其、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联邦、卢森堡15个国家,其中有些国家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了极少量的军队)。

    三天后,杜鲁门下令美国军队炮击朝鲜的主要军事目标,对朝鲜海岸实行全面封锁,任命美国驻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上将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出动美国地面部队,悍然入侵朝鲜,进行武装干涉。麦克阿瑟一直期待的干涉朝鲜内政的局面终于出现了。

    杜鲁门给麦克阿瑟的第一道命令是:用他统率的海空军力量支援“大韩民国”,但不得越过三八线;把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防止中国共产党进攻台湾,同时,防止蒋介石反攻大陆,而引发中国共产党的报复行动,从而扩大战区。

    1950年9月,正处于朝鲜战争前期,由金日成将军指挥的朝鲜人民军频频告捷,把部分侵朝美军及李承晚的韩国军队一直逼到了釜山地区,形势发展对朝鲜人民军十分有利,朝鲜统一的日子已指日可待。

    就在朝鲜人民军积极准备乘胜进军,试图一举歼灭敌人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总部也正在磋商实施反攻、改变目前不利形势的方略。联合国军总部一致同意,一方面在釜山地区加强防御,另一方面在人民军后方登陆作战,以解釜山之围。但是,究竟选择在什么地方登陆才是最好的呢?联合国军总部为此一直举棋不定。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上将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方案:在仁川登陆,然后攻克汉城,切断围困釜山的朝鲜人民军的供给线。但海军却对该方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应该选择群山港作为登陆地点,因为那里与釜山遥遥相对,登陆后可以立即缓解釜山之围。他们分析说,仁川港很不适于登陆,那里潮水涨落的平均差高达207英尺(约63米),最高时达到30英尺(约91米),并且潮水涨落时,潮水冲击海港水道的速度达每小时60英里(约966千米)。仁川港水道是飞鱼海峡,水道狭窄而弯曲,因此很容易被人民军的炮火和水雷封锁。海峡的两岸都是长期冲积而成的软泥滩,会给登陆行动带来诸多不便。此外,仁川远离釜山,即使在那里登陆成功,也难以形成合围态势,弄不好还可能会被人民军各个击破,分别围歼。

    尽管有海军的再三劝阻,但丝毫也没能动摇麦克阿瑟登陆仁川的雄心。他认为,之所以选择在仁川登陆,正是由于那里不适于登陆,可以起到麻痹人民军的作用,从而攻其不备。

    美军在登陆作战之前,故意通过记者暴露了联合国军将在仁川登陆的计划,同时不加掩饰地对仁川进行空中侦察。美军的这些举动,反而使朝鲜人民军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所谓仁川登陆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其目的只是转移朝鲜人民军的视线。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朝鲜人民军并未在仁川地区加强防备,结果使美军几乎没有遇到有威胁力的抵抗,很快便占领了仁川,并按预定计划攻克了汉城,随后又北上攻占平壤和元山。

    自联合国军仁川登陆成功后,形势迅速发生了逆转,朝鲜人民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到后来人民军被迫退至中朝边界鸭绿江。

    为了挫败美军的攻势,援助朝鲜人民军,将战火拒于国门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果断决定,迅速组织并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全世界都为毛泽东的这一决定深感震惊。

    还在美军仁川登陆之前,中苏两国就已经预感到朝鲜人民军作战将要遇到很大困难,便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积极开展外交斗争。

    1950年8月20日,周恩来总理给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安理会主席马立克致电,表明“美国是挑起朝鲜战争的罪魁祸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解决朝鲜问题不能不表示深切的关注”,同时声明中国支持苏联关于和平调处朝鲜问题的提案,要求对朝鲜停止军事行动,并从朝鲜撤退所有外国军队。

    8月24日,周恩来又向安理会提出控诉,“美国对中国领土采取了直接武装侵略”,并要求“令美第七舰队撤出台湾海峡”,要求安理会令美国政府自台湾及其他属于中国的领土上撤出其武装侵略部队,制裁美国侵朝空军侵犯中国领空、杀伤中国人民的残暴行为。

    8月28日,中国政府向安理会控诉美国战斗机侵犯中国东北地区,抗议美国恶意扩大武装侵略,并建议安理会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迫使美国侵略军立即撤走。

    8月29日,安理会在中国政府的坚决要求下,决定将中国政府的控诉列入议程,并邀请中国派代表出席会议,这是中国外交斗争的一大胜利。

    9月30日,周恩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国庆大会上发表演说,严正警告美国政府:“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

    同时,中国密切关注朝鲜战局的发展,中苏两国协商如何支援金日成的问题。斯大林担心出动苏军支援朝鲜,直接与美军对抗,会把战火引向欧洲和世界各地,甚至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破坏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于是,斯大林提出由中国出兵,苏联提供空军支援。

    出兵抗美援朝,关系重大,不能不慎之又慎,国家主席毛泽东为作出这一决策思考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