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开局全家流放:我搬空皇帝库房养嫂嫂 > 第111章 九荡坡

第111章 九荡坡

    “许立科,修外功开碑手。”

    “孙嘉志,图里海!”

    “我两人同练一门拳法!”

    闻言,任天玄瞥了过去。

    “张王武,你试过他们本事没有!”

    “回小侯爷的话,属下试过了,他们都是可塑之才。”

    “虽然没考中武才人,但身手做不了假。”

    “嗯…”

    任天玄点了点头。

    武才人考试,可不仅仅是擂台比试。

    试卷上要懂排兵布阵。

    此外,还得会兵器刀枪剑,拳脚功夫,综合评分。

    最后比弓箭,以及骑马。

    各项评定好了之后,再进行擂台比试分个高低。

    可以说,每一个武才人,武举人都是好苗子。

    而武状元如果有足够大的势力扶持,甚至可以做到镇边将军,相当于后世的大集团司令。

    因此,任天玄才特别看好张王武。

    只要他通过考验,便会委以重任。

    “你们都是死刑犯,按理来说必死无疑,即便是到了岭南入了死囚营,我估计你们也不可能攒够100颗人头变成刑期犯!”

    此话一出,孙嘉志,图里海纷纷低头,他们自然是知道,可为了活命也只能拼一下。

    “不过在我这儿,你们活命的机会会很大,我会在岭南那儿收集军聚拢队伍和大人对抗,创不世基业!”

    “你们若是想跟我混,现在就可以叩首了!”

    “若是不想…我也不为难你们,这一路上你们带着镣铐行走到岭南就是。”

    此言一出,许立科等三人,当即便跪倒在地上,不停叩头。

    “我等愿意为主公献犬马之劳!”

    “嗯,很好!”

    “待会火头营那边会给你们打一些热水,届时擦擦身子,顺便换上新衣服,穿上新盔甲!”

    “你们的伙食也是白面馒头加米饭,保证顿顿吃到饱。”

    听到这,四人脸色一喜。

    赶忙道谢。

    “多谢主公!”

    他们都是习武之人,一顿饭想吃饱,得吃二斤以上粮食。

    平时吃饱,吃得都是粗粮。

    谁敢把细粮当主食吃。

    张王武还好,开设武馆,有足够收入,偶尔能吃个肉。

    但孙嘉志等三人,也只能给人看家护院。

    虽说他们月有余银,但他们都是成家之人,要拿去补贴家用,哪舍得吃喝。

    想到家人,许立科眼神忽然落寞了。

    他和孙嘉志,图里海两人是认识的,原本他们三都投身在四品官老爷家。

    本来生活倒也算美满。

    毕竟,家里有妻儿老小,月有余银吃顿肉,孩子勉强能读个私塾,过节也能添几身衣服。

    可惜,官老爷当初被人当枪使,投了被贬的五皇子,他们这些人被整合后,发了武器,对太子私军动手。

    可惜啊,他们虽拖住了太子私军,可五皇子的兵马却没能突破皇宫,拿下皇帝。

    因此,五皇子被终身监禁,参与谋反者,主谋灭九族,从犯灭三族。

    他们三个,全家正好被灭。

    而他们因为拳脚功夫甚好,侥幸被压在了天牢数年。

    “许立科,孙嘉志,图里海!”

    “我知道你们三个,妻儿老小都没了,等你们表现好,到了岭南,我亲自赐你们媳妇,延续你们家香火。”

    “主公,但真?”

    许立科满脸激动。

    他对家的执念最深,当初当护卫时,舍不得吃喝,哪怕手里有十个铜子儿,也得交给自己妻子,让她维持家用。

    媳妇孩子热炕头,这是他此生的追求。

    本以为这辈子他是没机会再体验了,未曾想,任天玄竟会给他这样一个允诺。

    “自然是真的!”

    “我任天玄从不说假话!”

    任天玄笑着将人从地上扶起来。

    “去吧,去火头营那边好好收拾。”

    “另外,我让董虎他给你们准备马匹,以后你们也不必用脚赶路了。”

    “多谢小侯爷,属下一定会为您肝脑涂地的。”

    “好!”

    ……

    九荡坡!九荡族。

    这里地处一个人工挖掘堆积的大坡。

    坡上是一大片寨子,寨子周围满是荆棘。

    中间有一条小河流过。

    数百匹马在一旁吃着草,寨子里的人,有的在射箭,有的在耍拳头。

    他们是生活在大云皇朝的一个小部落。

    平时,自给自足。

    偶尔会用马匹和城池里的人做生意,或者是用弓箭捕杀飞鸟兔子,野鸡。

    这里,虽不是山林。

    但丛林,野林繁茂,因此,从不缺猎物。

    但,他们这里的人崇尚武艺,特别能生,寨子可以建的高大一些,容纳人群,但吃饭始终是个问题。

    虽说地里能刨食,可是周围但凡能种植的地,大多是成了那些地主的私地。

    以前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倒也占了些亩田地。

    但后来官府的兵马被拉来之后,他们也就老实了。

    毕竟他们也清楚真和官府拼个你死我活,最后凄惨的还是他们。

    后来,当地城主从中调解,九荡部落日后不必交粮食税。

    那些地主替他们多交一份税。

    少了粮税,口粮虽暂缓,可即便如此,食物还是有些紧缺。

    因此,这些人开拓了新业务,那便是占道索钱。

    九荡坡附近,有六条道同四面八方。

    他们一族,简单地修缮了一下六条道,补了坑洼地方后,直接占据六条道路口。

    但凡过人,过货,普通百姓给点粮食,哪怕一碗粮食也行,毕竟他们知道普通百姓也穷,捞不出油水。

    货商的话,则是给钱。

    给了,他们会满言欢笑,护送货商行二十余里,直到下座城池。

    不给,要么原路返回,要么就是挨揍。

    除却,官府和士兵他们不动手抢,其他人都得挨揍。

    本来城主想再次解决,可是看到近千大汉,一个个肌肉迸发,徒手能击碎数寸土石后。

    城主觉得,还是不摊这浑水比较好。

    毕竟,人家这次没有明抢,每次索要的钱财也不多。

    当然,最关键地是,人家每年给城主府,也交钱了。

    久而久之,当地便有了一句谚语,过九荡,踏六道,必得掏腰包。

    然而,今儿个,九荡族人却没拦人要钱,反而是恭恭敬敬地把人请到寨群之内。

    “原来是魏王使臣,有失远迎,快…去宰一头牛,我要宴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