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登上长城 > 第46章 请罪

第46章 请罪

    “乡亲们!飞军已经杀过来啦!咱们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要跟这些可恶的匈奴人拼命啊!”随着这声怒吼响起,战场上瞬间掀起一阵汹涌澎湃的浪潮。此时,飞军与匈奴之间的激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双方都杀红了眼,难分胜负。

    而就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只见新乡城那紧闭的城门突然间缓缓打开,随后,一群群百姓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呼喊着从城内冲杀而出。他们之中有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勤劳朴实的妇女,还有尚未成年的孩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愤怒与坚毅,手中紧握着各式各样的武器——棍棒、扁担、锄头、钉耙,甚至还有一些自制的简陋农具。

    这些平日里以耕种为生的百姓们,此刻却展现出了无比英勇的一面。他们毫不畏惧地朝着匈奴人猛冲过去,口中高喊着杀敌的口号,气势如虹。匈奴士兵们万万没有想到会遭遇这样一支奇兵,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

    飞军见状,士气大振,他们迅速调整战术,与百姓们相互配合,对匈奴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刹那间,喊杀声响彻云霄,刀光剑影交错闪烁。百姓们虽然缺乏战斗经验,但他们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对家园的热爱,奋不顾身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经过一番惨烈的厮杀,原本僵持不下的战局终于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在城内百姓与飞军的齐心协力之下,匈奴军队渐渐抵挡不住,开始节节败退。最终,匈奴兵被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以胜利告终,原本沦陷于匈奴人之手的新乡城再次回到了这群百姓手中。

    而就在此时,负责阻击耶顿的飞军也成功撤了回来,与新乡这边的飞军顺利会师,尽管他们伤亡惨重,但看到由于自己的坚持,新乡城最终也是从匈奴人手中夺了回来,内心也是值得的。

    待耶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地率领着匈奴兵马抵达新乡城下之时,他却绝望地发现一切都已经太迟了。新乡城那高大坚固的城墙之上,飘扬着飞军的旗帜,证明这座城池早已被飞军所占领。

    只见城头之上,浑身浴血的岳霖,正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地站立着。在他身后,是同样士气高昂的飞军战士们和城中无数自发前来支援守城的百姓。他们众志成城,严阵以待,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坚定与决绝。而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岳霖手中那杆长枪的枪头上,高高悬挂着耶顿的头盔。那头盔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耶顿,你看好了,这是你的头盔!”岳霖嘴角上扬,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容。说罢,他手臂猛地一挥,长枪如同蛟龙出海一般,带着凌厉的气势,将耶顿的头盔从城头上狠狠地甩向了耶顿所在之处。头盔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最终稳稳地落在了耶顿面前的地面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拿好了,可别再像个无头苍蝇一样把它弄丢了!”岳霖继续嘲讽道。

    岳霖这番极具挑衅意味的话语,犹如一把利剑直刺耶顿的心窝,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熊熊燃烧的怒火。但尽管怒不可遏,耶顿还是强忍着冲动没有立刻下令攻城。因为他清楚地看到,对方显然早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如果此时贸然进攻,恐怕不仅无法夺回城池,反而会让自己的军队遭受重大损失。于是,他只得咬牙切齿地留下一句狠话:“站在城头上的那个臭小子,我耶顿记住你了!终有一日,我定会用我手中这柄战斧,亲手将你的头颅砍下来!”说完,他便气急败坏地挥了挥手,匆匆下令撤军。望着逐渐远去的匈奴大军,城头上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回到营地后的耶顿,面色铁青,额头上青筋暴起,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仿佛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他那原本炯炯有神的双眼此刻燃烧着熊熊怒火,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心中的愤恨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汹涌澎湃。

    一想到自己竟然接二连三地败给那群兵微将寡的中原人,耶顿便觉得如鲠在喉,一股无法言喻的羞耻感涌上心头。这种耻辱对于一向自视甚高的他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ot给我迅速整顿兵马!今晚我定要发动突袭,一举拿下新乡!待破城之后,城中之人一个也别想活,鸡犬不留!ot耶顿怒目圆睁,声嘶力竭地吼道。他的声音犹如惊雷般在营帐内炸响,震得众人耳朵嗡嗡作响。

    然而,就在这时,一旁的副将却急匆匆地上前一步,抱拳说道:ot大将军,万万不可啊!贸然发动突袭,恐怕对我军极为不利呀!况且我们此时兵力已然受损,不如迅速赶回与完颜将军会合,再从长计议。ot

    谁知,副将的这番好意相劝不仅没有平息耶顿的怒火,反而让他的情绪变得愈发暴躁起来。只见耶顿猛地抽出腰间的配刀,寒光一闪,锋利的刀刃瞬间便架在了副将的脖颈之上。

    ot废什么话!老子叫你去做,你就得照办!若是延误了战机,老子第一个拿你开刀!ot耶顿咬牙切齿地骂道,眼中的杀意毫不掩饰。

    此时,一旁的副将看到耶顿如此凶猛的模样,顿时吓得面无人色,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他哆哆嗦嗦地应道:ot是是是……谨遵大将军之命,小的这就去集结兵马。ot说罢,他不敢再有丝毫耽搁,踉踉跄跄地跑出了营帐,生怕慢一步就会成为耶顿的刀下亡魂。

    夜幕笼罩着大地,万籁俱寂。耶顿重新召集五千匈奴铁骑,悄然行进在黑暗之中。他们借着月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朝着新乡城逼近,心中燃烧着一股强烈的欲望——要一举踏平这座城池。

    然而,当他们逐渐靠近城下时,耶顿那敏锐的直觉让他猛地一惊。他瞪大双眼,仔细观察着眼前的景象,却惊讶地发现城内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动静!不仅如此,那城门还大大敞开着,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

    耶顿眉头紧皱,回想起之前经历的多次失败,心中涌起一阵不安。他深知,以飞军的作战风格,绝不可能对他们这支大军的靠近毫无察觉。此刻这般异常安静的局面,让他不禁怀疑城内定然隐藏着飞军设下的致命伏兵。

    谨慎起见,耶顿决定先派一两名士兵进城打探一番,以免中了敌人的圈套。他目光扫过队列,指着其中两名士兵喊道:“你,还有你,进城去打探一下情况,若有任何风吹草动,速速回来禀报!”

    “是!”那两名匈奴骑兵毫不犹豫地应道。随后,他们双腿用力一夹马腹,手中挥舞着马鞭,战马嘶鸣一声,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向着城门疾驰而去。马蹄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响亮,转眼间就消失在了城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耶顿和其他匈奴将士们都紧张地等待着。终于,过了些许时候,那两名匈奴骑兵从城内飞奔而出。他们来到耶顿面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恭敬地禀报道:“报告大将军,城内没有一个人影,是座空城!”

    听闻此言的耶顿才恍然大悟,原来飞军根本没有打算与自己决一死战,而是趁着下午这一会儿工夫,带着全城的百姓已经撤走了,现在的新乡城已然是做空城,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想到这儿,耶顿不禁对天怒吼以发泄他心中的不甘。

    这一边,岳霖带领着新乡城的百姓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有惊无险地抵达了飞军军大营。然而,当他们踏入营地时,眼前所呈现出的景象却令人触目惊心——只见原本整齐有序的营帐如今已变得破烂不堪,四处散落着断裂的兵器和破损的旗帜;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一具具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整片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息。

    原来,就在岳霖毅然决然地带兵前往新乡救援百姓之后没多久,匈奴主将完颜凌便瞅准时机,亲自率领三千名铁浮屠大军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对飞军营寨发起了猛烈攻击。面对来势汹汹且人数众多的敌军,飞军将士们虽然奋勇抵抗,但由于兵力悬殊过大,终究难以抵挡敌人凶猛的攻势,伤亡情况异常惨重。若不是主将张毅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地拼尽全力与敌厮杀,死死守住防线,恐怕此刻整个飞军营寨早已被夷为平地,所有将士也都将命丧黄泉。

    望着这片惨不忍睹的场景,岳霖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他深知此次飞军遭受如此重创完全是因自己一时冲动,私自决定带兵前去营救新乡百姓所致。正是因为自己带走了大部分兵力,致使飞军军营内部防御空虚,才给了匈奴军队可乘之机,酿成这场悲剧。

    怀着满心愧疚,岳霖步履沉重地寻找着张毅的身影。不多时,他便看到不远处的张毅正满身血迹斑斑,疲惫不堪地忙碌着。这位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将军此刻看上去狼狈不堪,但其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坚定与不屈。只见他正默默地弯腰整理着那些战死飞军将士的遗体,动作轻柔而庄重,仿佛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是他最亲密的战友。

    岳霖快步走上前,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声音低沉而充满自责:“张将军,末将从新乡回来了……”

    张毅猛地回过头去,狠狠地瞪了一眼身后的岳霖,他的双眼燃烧着熊熊怒火,声音也仿佛能震碎周围的空气一般,怒喝道:“你居然还有脸回来!”说罢,他抬起手来,用手指着地上那些横七竖八、触目惊心的飞军将士尸体,咬牙切齿地吼道:“你睁大自己的眼睛好好看看!这些人,都是因你而死!”

    岳霖听到这番话,顿时如遭雷击般呆立当场,他缓缓低下头,看着满地的尸首,满脸悔恨之色:“将军,末将知错了,其错当斩,请将军下令将末将斩首示众以正军纪!”

    “哼!好,其错当斩!”张毅冷哼一声,面沉似水,再次大声喝令道:“来人呐!把这个肆意妄为、扰乱军纪,竟敢私自率领兵马冒然进军的岳霖给我拖下去,立即就地正法!”随着他的一声令下,站在一旁的两名身强力壮的飞军将士如狼似虎般迅速冲上前去,一人抓住岳霖的一条胳膊,毫不留情地便要将他往刑场拖拽而去。

    眼看着岳霖即将性命不保,与他同属一个小队的几名成员心急如焚,再也顾不得其他,纷纷挺身而出,挡在了岳霖身前。

    张毅见状,脸色愈发阴沉得可怕,他双目圆睁,目光犹如两道利剑直直刺向那几名出手阻拦的飞军将士,声色俱厉地质问道:“怎么?难道你们几个也想要跟着一起造反不成?”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岳霖连忙高声喊道:“兄弟们住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更何况我们身处军营,更应当遵守军法纪律。今日之事,确实是我岳霖违反了军纪,理应受到惩处。还望各位兄弟莫要再做无谓的抗争,以免遭受牵连!”

    而就在这时,只见营门之外人头攒动,众多百姓如潮水般蜂拥而入。他们满脸焦急与恳切之色,纷纷涌向张将军所在之处,齐声为岳霖求情道:“张将军呐,请您高抬贵手,饶恕岳将军一命吧!他可是我们的大恩人呀,如果不是岳将军挺身而出、浴血奋战,舍生忘死地保护我们,只怕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早已成为那凶残匈奴人的刀下之鬼啦!”

    然而,尽管张毅内心深处着实有些不忍心,但身为一军之将,为了维护军队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他也不得不狠下心肠下达命令:“来人呐,给岳霖一个痛快的,莫要让他多受折磨!”

    听到这个判决,岳霖抬起头来,眼中满是不甘心和无奈。但他深知自己违反军纪之事无可辩驳,只能缓缓地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默默地享受着这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平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就在那名执行死刑的士兵高高举起手中的大刀,即将朝着岳霖挥砍下去之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现场所有的百姓竟然不约而同地齐刷刷跪倒在地,一个个涕泗横流、悲痛欲绝,以这种最质朴的方式向这位拯救过他们性命的英雄恩人送行。

    恰在此时,一阵紧张而又急促的马蹄声响彻整个军营上空。“住手!刀下留人!”这一声呼喊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瞬间打破了原有的死寂氛围,仿佛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带来了一线生机和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