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诺伯特·维纳
】生卒年:1894—1964
】籍贯: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
1894年11月26日,维纳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他的父亲是哈佛大学的斯拉夫语教授,通晓各门学科。3岁以前,母亲教他认了一些字,他的记忆力很好,母亲教过的东西他记得很快,但这并没有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们觉得这可能是由于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共同特征。
维纳过3岁生日时,父亲的一位朋友送给他两本书。由于父亲这位朋友比较马虎,结果买的是两本适合中小学生的科普读物。但没想到小维纳却对这两本书特别感兴趣,他总缠着大人给他讲书上的科学道理。而且他好像能听懂,听完后总是问一些大人都感觉很难回答的问题。这让父亲感到很吃惊,从那以后便特别注意培养他的读书兴趣。小维纳读的书都是经过父亲精挑细选的,从文学作品到自然科学的书籍父亲都让他读。小维纳读书特别投入,他看书的时候,别人很难从书中将他拉出来。他的理解能力还特别强,一些深奥的数学、物理知识一经父亲指点他就能明白。不满7岁,他已经学完了包括代数和解析几何在内的全部初中教材,读了父亲书房中的几乎所有的藏书。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狄更斯的《双城记》、史蒂文森的《金银岛》、凡尔纳的科幻,他都是在这段时间中读的。
正在讲解控制论的维纳
7岁的时候,维纳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但此时按照维纳的理解能力和能力,已经可以读初中了。老师们都说如果让他按部就班地从小学上起,那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父亲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就让维纳留在了家里亲自教他。父亲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让维纳严格按照每天的学习表进行学习。小维纳总是特别用心,他从不用父母督促。每天父亲上班后,他便自己默默地学习。这样在两年时间里,维纳学习了初中所有的课程。9岁的时候,父亲与一家出版社签订了翻译托尔斯泰全集的合同,再加上白天还要上课,他再也没有时间教维纳了。这样9岁的维纳便上了高中。11岁那年,维纳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了。父亲让维纳进了哈佛附近的一所小型学院——塔夫茨学院学习数学。大学期间维纳学习成绩一直非常突出。老师和同学们也十分喜欢这个可爱的“神童”,维纳在这里读书的几年过得很快乐。
15岁时,维纳大学毕业了。这时发生了一件令维纳伤心的事。他的毕业成绩虽然十分优异,但却没有被选入当年的“美国优秀大学生联谊会”,理由是人们对这位“神童”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是否能同样优秀表示怀疑。因为当时的教育界对于“神童”有这样一种看法:早慧的儿童在智力上可能预支了他一生的精力资本,绝大多数“神童”在后半生不是进疯人院,就是变得十分平庸,靠救济来维持生活。这种看法让步入青春期的维纳十分痛苦。一方面,一帆风顺的学业让他对于以后的人生充满希望;另一方面,在这种希望中又夹杂着一丝迷茫,他不知道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是成功还是失败。而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又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这一年,维纳进入哈佛攻读硕士学位,他成了哈佛校园里的5个“神童”之一。在校园里维纳几乎每天遇到报社记者对他的采访,他们总是提出千篇一律的问题:“你是怎么成为神童的?”“能否介绍一下你的成长经历?”这让维纳感到十分厌烦,他特别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安安静静地学习。于是维纳便开始有意少出门,他每天除了上课之外,就是躲在图书馆看书,学习又使他心态慢慢平和了。这段时间维纳对数学和哲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快拿下了数学硕士学位。18岁的时候,又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又去了剑桥大学,在大哲学家、大数学家罗素的门下学习数理逻辑。
1915年维纳回国,他先后担任过哈佛大学的助教和奥罗诺大学的讲师。但由于维纳以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埋头读书,他的社交能力很差。他虽有满腹的才华,但在人多的场合往往手足无措,这使得刚刚步入社会的维纳两次被解聘。维纳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了使自己经受磨炼,维纳后来参过军、当过车间工人、做过报社记者。在别人眼里维纳是大材小用,但他自己却在与周围环境接触中逐渐成熟起来。
不过,维纳始终没有把自己喜欢的数学和哲学遗忘。他总是白天上班,晚上搞研究。1919年,维纳应聘到麻省理工学院做数学教授,从此他便专心致力于数学研究事业。他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1933年获得了美国数学会的博赫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纳创立“控制论”学说。1948年,他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学著作《控制论》。此书一出,便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并为他赢得了“控制论之父”的称誉。
成才启示
只有经过困难的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凭借顽强的毅力,人就能走向成功。
人的天赋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为熊熊火焰,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
松下幸之助,日本著名企业家。9岁时辍学,做过学徒工、推销员、技术工。1918年建立松下电器器具制造所,1932年公司更名为松下电器公司。20世纪60年代,松下公司成为日本电器制造业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