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外名人成才故事 > 哥白尼——勇往直前创立“日心说”

哥白尼——勇往直前创立“日心说”

    】姓名:哥白尼

    】生卒年:1473—1543

    】籍贯:波兰托伦市

    1473年,哥白尼出生于波兰托伦市。他的父亲是一个富商,也是一位议员。父亲读过很多书,见多识广,当地人都很敬重他。哥白尼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十分喜欢这个小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很大心血。小时候的哥白尼总爱坐在父亲身边,听他讲外面的新闻、古老的故事……父亲喜欢天文学,夏天的晚上,哥白尼总是搬着小板凳和父亲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父亲讲天上星星和月亮的故事。在父亲的影响下,哥白尼从小就对头顶上那片浩瀚的天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凝视天空,喜欢对着天空浮想联翩。

    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到了,父亲去房间里查看孩子们的就寝情况,发现小哥白尼不见了,这可吓坏了父亲,于是便发动家里的人到处去找。大家最后在花园里找到了他。只见小哥白尼猫着腰躲在玫瑰花丛中,脸上和手上划了许多道伤痕。父亲喊道:“哥白尼,你在干什么?”谁知哥白尼却用食指压在嘴唇上,神秘地说:“爸爸,别喊,我在和月亮捉迷藏呢。”父亲哭笑不得。稍大一些哥白尼上学认字了,他便开始到父亲的书房找有关天文的书看。他看了书爱提问题,父亲总是耐心地回答。小哥白尼这时就立志长大要成为一个天文学家。

    10岁那年,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时城里流行瘟疫,父亲因为经常出外做生意不幸染上了重病。家里人手足无措,便请神父来为父亲祈祷。神父穿着宽大的黑袍子,念念有词:“主啊,请宽恕他吧……”哥白尼感到很奇怪,便问神父:“我爸爸一直都是好人,有什么需要宽恕的呢?”“天空好比天庭,天主好比法官,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天主的手中,地上的每个人都有一颗星悬在天空,预示着吉凶……”尽管神父做了祈祷,父亲还是离开了人世。父亲去世后哥白尼很伤心,他总是一个人望着天空发呆,他对人们信仰的上帝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暗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弄清天上的事情。

    父亲去世后,哥白尼由舅舅抚养。舅舅是个人文主义者,有许多反对神学、提倡科学的朋友。舅舅家经常举行文化沙龙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哥白尼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极大兴趣。哥白尼一直都没有忘记对天空的探索,这期间他遇到了舅舅的朋友——意大利革命诗人卡里马赫。卡里马赫对天文很有研究,他告诉哥白尼要想研究天文必须做到两件事情:一是要学好数学;二是要进行客观的观察。有了这样一位好老师,哥白尼有问题便向他请教,这段时间他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知识。

    表现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理论的模型

    】尽管今天的天文学家认为它并不准确,但在大约460年之前它却是非常接近真理的。

    1489年,16岁的哥白尼考入了波兰著名的克拉科夫大学。大学期间哥白尼更加倾心于天文学。他一有时间便到图书馆看有关天文的书籍,同学们提起他总是说:“他在图书馆研究天文呢!”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遇到了克拉科夫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当时波兰赫赫有名的天文学家沃依策赫。沃依策赫教授思想进步、讲课风趣,总是能三言两语将陈腐的神学观念批驳得体无完肤。每到他上课时,哥白尼总是提前到教室。每一次听完课,哥白尼都要提出很多问题。沃依策赫教授很欣赏哥白尼的才华和对学术的认真态度,对他格外照顾。在沃依策赫指导下,哥白尼的进步很大。

    1493年,哥白尼毕业了,为了有充裕的时间从事天文研究,哥白尼放弃了到意大利罗马留学的机会,回家乡做了一名教士。为了能很好地进行天文观测,他向主教请示住在了教区塔楼的顶层。他住的房子有3个窗口,这样他便可以从3个不同的方向观测天象了。他自己制作了许多简单的观测仪器,每天都坚持观测。哥白尼每次观测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随着不断的研究,哥白尼渐渐地对当时在天文上占主导地位的“地心说”思想提出了质疑。后来他总结自己研究的结果,明确地提出了“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的理论。他的理论一提出,就遭到了当时教会的攻击,他本人也受到教会的种种迫害。哥白尼没有退缩,1496年,哥白尼开始写《天体运行论》。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日心说”理论。

    后来,哥白尼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最终得以公开出版。此书一出版,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他的学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了”。

    成才启示

    壮志与热情是成功的辅翼。

    志正则无不可用,志不持则无一可用。

    勤奋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最好先导。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他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他的雕刻作品《大卫》举世闻名,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米开朗琪罗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3个世纪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