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外名人成才故事 > 郑成功——民族英雄

郑成功——民族英雄

    】姓名:郑成功

    】生卒年:1624—1662

    】籍贯:福建南安

    郑成功1624年7月14日诞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港千里滨(今长崎县松浦郡),祖籍福建南安。他的父亲郑芝龙原来是海盗,拥有一支商船队和一支船坚炮利的舰队,靠走私贩运积累大笔家财,富可敌国。明朝末年,郑芝龙被招抚为游击将军,后因功封为参将。

    郑芝龙在日本平户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婚,次年生下郑成功。郑成功自幼善于思考,英勇有为。他最喜欢读《春秋》和《孙子兵法》,但都是观其大略,从不以章句为意。读书之余,他喜好舞剑和骑马射箭。长辈王观光对郑芝龙说:“是儿英雄,非若所及也!”其族叔郑鸿逵也非常器重他,说他是“吾郑家之千里驹也”!

    郑成功11岁时,塾师出题《洒扫应对》,郑成功在文中写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先生对其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气魄,大为惊讶。1638年,郑成功进南安县学,4年后参加乡试,未能及第。但他丝毫不为此事挂怀,他认为,大丈夫不取功名照样能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荷兰殖民者投降图

    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改元弘光,封郑芝龙南安伯。郑成功随父亲到南京,进入南京国子监。他仰慕钱谦益的名声,拜在他的门下。钱谦益见他气宇轩昂,志向不凡,为之取字为“大木”。1645年3月,他到常熟,游剑门、桃源涧等名胜,写下《游剑门》五古一首和《游桃源涧》五古二首。钱谦益说他“声调清越,不染俗氛。少年得此,诚天才也”。

    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郑芝龙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改元隆武。郑芝龙被封为平虏侯。是年8月,郑芝龙带郑成功朝见隆武帝。隆武帝见其英姿飒爽,瞻视不凡,抚着他的脊梁说:“可惜,我没有一个女儿许配给你。你应该效忠朝廷,不要忘记。”之后,隆武帝赐他姓朱,让他做御营中军都督。从此,人们亲切地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1646年,清军渡过钱塘江,占领浙江大部,掌握隆武朝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变节降清。郑成功痛心于清军南下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拒绝投降,焚衣招贤,招募义士抗清。他费尽周折,取得了郑家军的领导权。经过数次浴血奋战,他在厦门站稳了脚跟,将其作为抗清根据地,组织北伐。郑成功在第三次北伐失利后,兵力损伤很大。他感到只靠厦门和金门作为根据地,势单力孤,不足以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他考虑,若能收复国土台湾,将其作为根据地,以壮大实力,形势就会好得多。当时,台湾人民不堪忍受荷兰侵略者的横征暴敛,企盼解放。于是,郑成功决定挥戈东进,跨海收复台湾。

    郑成功在誓师之前,庄严地向荷兰殖民者宣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今天我来索要,你们理应将其归还于我。”这是郑成功胸怀民族大义的体现,昭示了他誓与荷兰殖民者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披甲执锐,统率一支由350余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共25万人,浩浩荡荡从金门料逻湾扬帆出海,凌波越海去收复台湾。经过1天航行,舰队抵达澎湖列岛。这时,海上刮起东南逆风,白浪滔天,舰队不能行进,只得滞留在澎湖三十六屿中间。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军粮告急,大家都十分着急。28日,风雨交加,但风向已转为顺风。郑成功发布命令,庄严宣告:“我率领大军,冒险东征,是为了收复被荷兰人侵占的国土,绝不是为了到海外贪图安逸。诸位将士,不要惧怕惊涛骇浪,不要惧怕敌人的大炮,只要听从号令,万众一心,努力向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夺回台湾。”全军将士在郑成功的率领下,齐心协力,顶风冒雨,劈涛斩浪,继续向东南方的台湾进发。

    4月29日黎明,大军直抵台湾海岸线外。他们巧妙地避开赤嵌城海岸,绕道鹿耳门登陆。登陆后,郑成功率军包围军事据点赤嵌城和台湾城,并切断了殖民者的水源。经过激烈的战斗,侵略军被打得溃不成军。荷兰总督见弹尽粮绝,走投无路,挂起了白旗。1662年2月1日,正式举行受降仪式。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巨大贡献。

    成才启示

    胸怀大志,勤读书,勤思考。

    有远见,大事面前不糊涂。

    生在富贵之家,仍然能够安心学习。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出身寒微,乾隆年间中进士,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请赈得罪上司被罢官。郑板桥去官后居扬州,以书画为生,擅长画兰、竹、松、菊、石等,尤以兰、竹著称,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取法石涛,又吸取徐渭等人的创作思想。他的书法在行、隶之间,贯以画法作书,结体纵横错落,人称乱石铺街,自称六分半书。他的主要著作有《郑板桥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