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东将军府,司隶兵团成立。
统帅张济,军师贾诩。
大将有徐荣、张绣、夏侯兰、俞涉、陈到、周仓等。
兵马共计五万。
其中,陈到和夏侯兰统领骑兵,南阳共有骑兵一千,与徐荣和张济麾下的西凉铁骑,合起来共计三千,且都是一人双马。
另外,周仓麾下的重甲步兵——步人甲两千。
这五千兵马,可是袁术重金打造的,将来无论是逐鹿中原,还是面对外族,都将会是一把利剑,暂时驻扎在潼关。
同时继续收购战马,袁术打算挑选一些身体强壮,耐力好。速度并不是很快的,配给步人甲,已解决重甲步兵行动不便的问题。
张济、徐荣及南阳大军合在一起,打散之后重新整编。
其中徐荣率领五千兵马负责驻守潼关。
也就是说,整个潼关有一万大军,将领有徐荣、陈到、夏侯兰和周仓。
这里不仅要预防西凉军东进,将来大军西征雍凉也是重要的通道。
而且袁术知道,以前历史上,曹操正是由于没有重视潼关,这才让西凉铁骑驰骋,被马超杀的弃袍割须,狼狈不堪,若非贾诩的反间计,结果很难预料。
因此,潼关必须派重兵。
张济率领两万大军驻扎在弘农,对河东形成威逼之势,俞涉和张绣各率领一万大军,分别驻扎在河内和河南,以防袁绍和曹操出兵司隶。
几道命令从寿春传到南阳和司隶之后,大军开始出动,一车车的粮草、兵甲、器械等也由南阳运往司隶。
更有许多百姓,在南阳太守府一干官员的组织之下,有计划的向北迁徙。
他们本来就是洛阳一带的百姓,为避战乱来到南阳。如今征东将军的大军进入司隶地区了,便想要回家。
老百姓对袁术是绝对相信的,只要袁术的大军进入司隶,那司隶不但是安全的,而且会很快繁荣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谁又不愿意回到家乡呢?
虽然已经是冬天,可是百姓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信心很满,干劲非常大。
有太守府供给了足够的粮食,不缺吃穿,他们有的是力气啊!
荒芜了很长时间的村庄,一座座房舍盖了起来,袅袅的炊烟升起,终于重现生活的气息。
许多土地也都重新得到了开垦,只等明年春季便可种植庄稼。
这一变化,天下诸侯都是大吃一惊。
长安的李傕刚刚官升了大将军,可还没有来得及庆祝,便得到了司隶的消息,一下子暴跳如雷。
“张济、袁术,你们联合起来,欺骗本将军,本将军一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李傕摔碎了一个茶杯,“来人,速传李蒙、王方!”
“诺!”
“禀报大将军,骠骑将军求见!”这时,一名下人匆匆跑进来说。
“快请!”李傕一听郭汜来了,心情总算好了一点,他本来也打算找郭汜商议。
“大将军,莫非是要出兵攻打潼关?”郭汜碰到了刚才的传令兵。
“张济匹夫,竟然敢和袁术合起来骗我!这口气,我咽不下!”
“大将军,不就是一些粮草吗?况且那些粮草本来都是世家的!”郭汜笑着道,“就算攻破了潼关,难道我们还要占领司隶吗?”
“这……”听了郭汜的话,李傕皱起了了眉头。
自从相国董卓迁都长安之后,他们便从没有想过再去占领司隶,当然他们也没有这个实力。
“司隶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也没有必要攻打潼关!”看到李傕的火气终于小了下去,郭汜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斥候来报,马腾韩遂正在调集兵马,似乎要有所行动!”
“马腾韩遂,这两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李傕的怒火又上来了。
对于马腾、韩遂,他们这些正派的凉州人是看不上的。虽然马腾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可现在却是反贼出身,只不过造反失败,投靠了朝廷。
关东诸侯反叛的时候,马腾、韩遂又参加了。讨董联盟破裂之后,关东诸侯都回到了各自的地方。
马腾韩遂怕董卓报复,于是又上表愿意归顺朝廷。这样的反复小人,他们根本看不起。
“现在马腾韩遂在西凉的影响很大,马腾的儿子马超,韩遂的女婿阎行听说都是万人敌,他们调集兵马,恐怕是对长安有所图。”
“万人敌如何,吕布也不是被我们吓跑了吗?”李傕不以为然。
“当然,若只是他们,也不足为虑。只是近日,朝中的一些大臣似乎有异动,若是与马腾韩遂联合起来,恐怕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麻烦!”
“朝中的大臣!”李傕的脸上闪过一丝狠戾,“看来我们杀的人还不够多啊!”
“大将军说的对,对于那些人,绝不能心慈手软!”郭汜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好,若是你发现有人想要跟我们作对,不管是谁?格杀勿论!”
“诺!”郭汜欣然领命,“大将军,还有一事,请大将军定夺。”
“什么事?”
“陛下虽然年幼,尚未及冠,可是后宫之事却不能没有准备。杨彪等人已经将伏完的女儿送入宫中,并欲立为后。”
“你的意思是我们要阻止!”
“陛下欲纳后宫,做臣子的又怎可阻止?”郭汜摇了摇头,“听说董承有一女儿,相貌出众,知书达理,若是能将其送入宫中,将来定会得到陛下的宠幸,到那时这朝堂可就稳固了许多!”
“好!”李傕终于高兴起来,“我马上传董承,让他将女儿送入宫中!”
寿春城中,一片喜庆。
征东将军,扬州牧袁术喜添贵子。
虽然大乔只是妾,可是袁术一直对待妻妾是平等的,所以妾室的地位在家中也不低,更何况乔家在扬州很有声望,所以前来贺喜的人非常多。
官员、客商、世家,不光是扬州境内,江夏、南阳、广陵、临淮等袁术的治下都有来人,就连其他各州的客商、世家也都来了一些。
正妻张氏也很高兴,为袁家能够开枝散叶,一直是她的愿望。
乔公整天都乐得合不拢嘴,凡远道前来庆贺的,除了去将军府之外,自然还要来乔府了。
他专门请人看了生辰八字,郑重地给孙儿取名叫袁方。
尽管袁术对这个名字不甚满意,但也没有反对。
就在这时,有一则消息不知从何处传出,迅速的蔓延了各地。
大汉朝廷,失去了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