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袁熙震惊于太平天书秘闻的时候,东光县城外的官道上。
“驾!驾!”
沮授骑在马背上一路疾驰,身后还跟着一队几百人的精锐骑兵。
他们是袁绍派来的救兵,前来援助袁熙。
袁绍收到袁熙的求救信之后,第一时间遣兵救援,但渤海郡城距离东光县有段距离,即便援兵全速赶路,也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抵达。
“希望袁熙公子能够撑久一点……”
沮授心中有些担忧。
按照他的预想,最好的情况是袁熙坚守县城,撑到他们救援,到时候援兵一至,他们前后包夹黄巾贼,敌军必然大乱,围城之困可解。
而差的结果,就是袁熙城破失守,这种情况下,沮授最多也只能找到袁熙,将其带回郡城,至于东光县,只能等后面袁绍派军队重新占领了。
不多时,沮授在地平线的尽头看见了东光县城墙的影子,但是城墙之下,沮授并没有看见任何一个黄巾乱军。
这让沮授的内心不由得咯噔一下:
“黄巾贼破城了?”
在沮授的预想中,黄巾贼寇来势汹汹,肯定不会轻易退却。
而黄巾贼兵的武器装备又很差,没有攻城器械,无法快速攻城,只能凭借人数优势,将东光县团团围住,这也是各地黄巾贼作乱的常规路数。
而现在,城外连黄巾贼的影子都看不见,在沮授的推断中,就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黄巾贼已经杀进城内,在城里寻找粮仓,四处劫掠了。
想到这里,沮授愈发的焦急起来,催促身后的援兵:
“不要停,再快点!”
“呼——呼——沮别驾,我们已经是全速前进了,实在是快不了了。”
沮授身侧,一个身材有些肥胖的战将气喘吁吁的回应,他是此次救兵的副将郭于淳。
“那也不能慢!东光县沦陷,袁熙公子很可能陷入危险,我们要赶紧找到袁熙公子,将其救回渤海,也算亡羊补牢!”
沮授开口道,他带领的援兵数量不多,如果黄巾贼真的破城,凭借他带来的部队是没办法将其赶走的。
所以此时此刻,沮授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保证袁熙的安危。
很快,沮授就领兵来到了城门处,那破损的城门更是验证了沮授的猜想,让他心头一沉。
就在这时,城门内走出两个扛着木材的黄巾余党,沮授脸色一冷,大手一挥命令身后的渤海援军:
“给我将这两个黄巾贼拿下!”
“是!”
郭于淳立刻带着几个全副武装的渤海骑兵上前,将两个黄巾余党吓得丢掉了手中的木材:
“大人,误会!我们是自己人!”
“对啊,大哥,我们一伙的!”
黄巾余党连忙辩驳。
“谁跟你们这些黄巾贼是一伙的!”
郭于淳怒斥一声,就要动手。
“且慢!”
就在这个时候,一声呼唤突然从城门内传来,引得沮授等人抬头望去。
只见一个文士打扮的男人急匆匆走来。
来人正是袁熙的谋士韩珩。
此刻的韩珩奉了袁熙命令,领着城中守军和刚刚归降的部分黄巾军修缮城门。
他才令人运来石料木料,就看见城门口处多了一支骑兵,要对归降的黄巾军动手。
“沮别驾,郭将军,且慢动手,他们已经不是黄巾贼了!”
韩珩心思电转,很快明白几人的想法,再次开口。
沮授也认出了韩珩,大手一挥,示意身边的郭于淳等人暂且停手。
“子佩,袁熙公子现在何处?你们书信求援,说有黄巾贼攻城,而今又是什么情况?”
韩珩是袁绍派去辅佐袁熙的,沮授身为袁绍势力的核心谋士,自然是认得他的。
韩珩向沮授作了一揖:“沮别驾,黄巾攻城一事确实不假,不过黄巾贼已经被我家公子打退了。”
“如今一部分黄巾贼落荒而逃,做鸟兽散,另一部分则是被我家公子招降收编,您看见的这几人,都是被招降的黄巾贼,再训练几日,便是东光县新的守军。”
听见韩珩的解释,沮授脸色缓和了几分:“此言当真?”
“在下不敢妄言,沮别驾若是不信,可以随我一同去县衙,面见袁熙公子。”
听到这里,沮授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袁熙没事,东光县城也没破,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
接着,沮授心中也是升起几分惊喜之情:
‘明公三位公子都是中人之姿,并无出挑者,而其中又以二公子袁熙实力最弱,仅有序列九,也最不受明公重视。’
‘现今看来,袁熙公子虽然实力弱,但能够轻松化解黄巾贼攻城的困境,可见二公子有些手腕,未来说不定能够挑起袁氏大梁。”
袁熙击退黄巾贼的战绩,着实惊艳了一把沮授,在其心中增加了不少印象分。
想到这里,沮授继续看向韩珩:“收到袁熙公子求援之后,明公遣我与郭将军支援东光县。”
“如今东光县危局已解,我也要见袁熙公子一面,确认公子安危后,好向明公复命。”
“那是应该的。”韩珩点头,接着安排好前来修缮城门的守军士卒,带着沮授进入城内。
沮授下令渤海援兵原地休整,自己则是带着郭于淳跟着韩珩进城,他也不怕城中有危险,毕竟自己虽然是谋士,可也是非凡者。
一般人想要埋伏他可做不到。
接着,进入城内的沮授愈发的震撼,东光县作为县城,城内的所有道路都由青石砖铺就。
要知道,哪怕是渤海郡城,也只有几条主干道才是石砖路,其余都是土路。
甚至这道路两旁,每隔上几米还都种着一棵树!
左右两旁建筑林立,街上行人众多,就连摊贩也有不少。
俨然一派繁荣景象。
沮授对渤海郡各县都有所了解,在他的印象中,东光县历经战乱,破败凋敝。
而袁熙似乎上任东光县城没多久,居然就将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他愈发的震惊了一把。
一旁引路的韩珩似乎也看出了沮授的惊讶,笑着解释了几句:
“我家公子上任以来,一直勤于政事,又颇有些奇思妙想,宣抚流民,兴修道路和水利,这才有了东光县今天的模样。”
沮授微微颔首,不由得在心底又对袁熙高看了几眼。
很快,韩珩带着沮授来到了县令府衙,此时门口正好走出来一个壮汉,见韩珩过来,连忙行礼,闷声喊了一句:
“韩先生。”
“嗯,周县尉,这位是沮授沮别驾,这是郭于淳郭将军,都是公子父亲渤海太守袁公的麾下,以后看见了要喊大人。”
韩珩开口提醒了一句。
“是,沮大人,郭将军。”
壮汉向沮授抱拳行礼。
“是个好汉子!”
郭于淳打量周仓几眼,惊叹一声。
而沮授则是双眸一凝,作为中序列的非凡者,他一眼就看出这壮汉不是普通人,而是非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