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举,寒门状元 > 第379章 知府人选2

第379章 知府人选2

    上方的太子听得额头青筋直跳。

    这跟年纪有什么关系?

    你自己没本事,做不了知府,还怪别人年纪小?

    太子赶忙示意旁侧的太傅,自己的恩师,老太傅看了半天的热闹,得了太子的吩咐,心中一叹,走出来到:“皇上,老臣附议赵大学士举荐的人选,齐大人,确实是个好官啊!”

    太傅是太子的恩师,虽然一向不爱说话,可是朝中众人都是敬重的。

    如今太子几乎是板上钉钉子的下一任皇帝了,太傅这时候这么说,岂不就代表着太子的意思。

    有想到这一层的官员,赶忙闭上了嘴巴。

    得,这位也是独断专行的,这事,他们没戏了。

    但是,此时此刻,仍有不愿意放弃这功劳的人,毕竟正四品的职位啊,谁不眼红啊。

    一番争论之后,太子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甩着袖子道:“诸位说齐温玉不能担任沙洲知府之位,可他为官清在,能力显著,之前的政绩不是假的吧?”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点头。

    但这不是重点啊,殿下,他才二十四。

    现在就做了知府,三十四的时候那还得了。

    太子见众人点头,哼声道:“几位大人否决齐温玉任知府,莫不然是家中,门生里还有比齐大人能力更出众的后生?”

    叫的最欢的几人,“”他们没有 。

    太子眸中露出丝丝得意之色,这些人,就知道欺软怕硬。

    看人家齐大人在朝堂上没人说话是吧。

    他看向左佥都御史,问道:“御史大人家有吗?”

    左佥都御史,“”

    几息后,他行礼道:“臣羞愧,家中子侄,弟子,皆不如齐大人。”

    三元及第,翰林出身,在贫瘠的北地做出的政绩,整个大乾谁能相比。

    一时间,朝中不少人想到自家孩子,再对比一番齐温玉,纷纷酸了。

    皇帝戏看得也差不多了,齐温玉这个知府可是朝堂上商议出来的,如此,也没人说他独断了吧。

    “既诸卿都觉得齐温玉不错,如此,这沙洲府知府就由他担任吧。”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好像明白了什么。

    他们是不是又进皇上的套子里了。

    但是,皆不如以下皇帝说的话震惊。

    “沙洲府特殊,瓦剌鞑靼两族百姓融入我朝乃重中之重,鉴北地路途遥远,特准沙洲知府,同知以下官职可自行挑选。”

    “自行挑选?”吏部尚书震惊不已,皇上是打算要???

    太子亦是一震,父皇好决心啊!

    沙洲府的管理肯定是不能同其他府城一般的,至少瓦剌鞑靼那里必须得徐徐图之,若是直接选一个大乾官员去,两族百姓定不会乐意,可若是从他们中挑选自己人管理,再行反间之计

    想到此,太子立刻伏地行礼道:“父皇圣明!”

    此时此刻,众人明白了,这新任知府还真得齐温玉来做,毕竟还有谁比他更了解现在的沙洲呢。

    与此同时,北方大捷的消息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北溪县城。

    齐家院子里,欢声笑语。

    齐舒婉带着郑延来探望齐秀才夫妇,周氏笑呵呵的道:“你也真是来的赶巧了,您大哥昨儿个刚来了信。”

    齐舒婉一喜,“那可真是太好了。”

    周氏笑呵呵的道:“你大哥说北边定下了,等天气不热了,让我同你爹带着长安去北边住些日子。”

    齐舒婉笑着点头,“那感情好。”

    自从铁头几个入了军中,如今也都有了职位,周家在北地也置办了宅子,周家的小辈也搬到了那里居住,周大舅几个也在那走镖做生意,齐秀才夫妇去了也有人说话。

    周氏瞧了瞧四周,低语道:“你嫂子又有了。”

    齐舒婉眼睛一亮。

    周氏嘿嘿直笑,他们齐家过些年也是人丁兴旺了。

    荒原。

    近些日子,来来往往的行商也是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

    如今太平了,附近的百姓也看到了商机,大着胆子开启了客栈,茶棚等地,以供外面商贾的歇脚。

    即便是夏日,也无法阻挡大乾商贾们做生意的决心。

    瓦剌败了,鞑靼败了,沙洲为了稳定民心,在城外开设了互市,商贾们得到风声,立刻带着人赶了过来。

    当然来的最欢的还是那批去年在海外赚了钱的人,带着几大车稀罕东西来到了北地。

    两族打仗,那些武将人家手里现在肯定有钱的很,他们这些稀罕东西,一定能让他们喜欢。

    就在众人欢喜之时,一队从京城赶来的人马飞快的从他们歇脚的茶摊前经过,溅起一滩尘土。

    有商贾忍不住伸着头远远看着,惊讶道:“瞧着,这是京城来的吧?”

    旁桌做生意的人点头,“可不是,如今京城送到北地的赏赐,可是一个接着一个。”

    茶摊里的众人一听,越发欢心了。

    有赏赐,他们就能赚银钱。

    “唉,前年还说生意好做了,能出海,北地也能走商,如今好不容易出海回来了,北边也定下了,这南边竟然闹起了海寇。”茶摊里一衣着富贵的年轻人吐槽着。

    商贾们消息最是灵通,聚在一起可不得互相说说事。

    有一中年汉子一听,立刻附和着,“可不是,本想着今年能再出去一趟,如今瞧着,还是别想了吧。”

    那吐槽的年轻人一听,冲着这人拱手道:“原来兄台也是海商。”

    中年汉子满是骄傲道:“在下出自泉州南家,不才去年跟着家中叔伯出过海。”

    那年轻人闻言,也立刻自报家门,“在下江州宋家三代子。”

    中年汉子闻言,微微一诧,赶忙起身,拱手道:“原来是宋家人,失敬失敬。”

    江州宋家,泉州南家,正是如今海商崛起的人家之一,听说这两年赚的可谓是盆满钵满。

    都是海商,如今都指望着靠海吃饭,今日遇见一起,可不说起了江州之事。

    而此时的京城,从江州送来的八百里加急也终于到了太极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