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 第306章 立这么多功劳,以后咋赏啊?

第306章 立这么多功劳,以后咋赏啊?

    即便把火铳改成了霍尔式后装弹的燧发枪,但每分钟的上弹速度,依然只有六到八发。

    这比起之前,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以后还得接着改进。

    可现在,这水平,已足够碾压全世界!

    老朱真是飘了啊,新火枪已经这么强了,还想要更强。

    陆知白寻思着,以后要多卖惨,叫屈。

    不然老朱还以为,做改进、技术迭代很容易呢。

    朱元璋盯着陆知白道:

    “你有什么法子,能解决装弹时的空档问题?火铳手需要特别训练,要从其他兵里练,又加大了难度……”

    陆知白笑道:

    “一个人装弹慢,但如果有两批人轮换射击,空白的时间是不是就显得短了?

    那如果三批人轮换,就更短了。要是有四批,五批,那可就……”

    他言尽于此。

    朱元璋连忙问道:“那会怎样?!”

    陆知白老实道:“人太多,站不下了。”

    薛祥这种严肃老头,闻言都瞪大了双目,险些噎住。

    朱元璋更是轻笑出声,道:“你敢消遣咱!”

    陆知白只是微笑。

    朱元璋却已笑容满面,夸赞道:

    “你这脑瓜,果然好用。这法子极妙!这么简单的办法,怎么咱先前想不到呢?”

    陆知白连忙说:

    “这是我看儿童玩耍得出的灵感,父皇日理万机,自是没有这般闲心。”

    他总不能说是抄沐英的。

    其实在沐英之前,宋朝就有过类似的三段射击法,但那是偶然的现象。而沐英将之变成了制度,加以推广。

    那是一年后,西征云南的事了。

    朱元璋对这多段射击的主意很满意,却道:

    “办法虽好,若配合不当,还是不成的……需要专门训练火铳手。”

    他露出深思之色,道:

    “这火铳改进之后,会更为重要,是我大明制胜法宝!以后军中……”

    有工匠在场,朱元璋并未说太多。

    但陆知白和薛祥却都明白,以后,是要设专门的火枪军了!

    明初的军事实力极强,军队人数约在130-180万。

    正是从洪武十三年开始,老朱规定,军队中十分之一的士兵,必须装备火铳。

    此时,朱元璋握着新火枪,仔细端详,连连点头。

    可惜身边没有嘴替,他只好自己道:

    “驸马率工匠改进火铳,此乃大功,咱竟有这样聪慧的女婿!”

    陆知白含笑道:

    “父皇过誉了,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普天之下谁不想做呢?只是,许多人只能想想,做不到罢了。”

    言下之意,对啊,我就是聪明啊~

    “……”薛祥原本想说点什么,闻言又看了他一眼,颇感无语。

    朱元璋亦是有些无语,随后却笑起来。

    这孩子,就是年轻,年轻真好啊……

    薛祥终于开口,客观公正的道:

    “陆侍郎此举,的确大功于朝,将来带来的收益,不可估量。此功足以封伯!”

    他总算是明白了,为何陆知白可以只挂名,不去工部当值。

    大功跟玩儿似的,如果还能老实的每天点卯,按部就班,那堪称圣人了。

    朱元璋点着头,一脸欣慰与嘉赏。

    暗地里,却有些惆怅起来。

    好小子,十七八岁就封侯,还立这么多功劳,以后咋赏啊?

    那地雷、军粮等物,还没论功行赏;

    小陆先前还把黄如琢带了回来,搭上了黄森屏这个海外将领,大明以后极有可能直接获得一片海外领土,这个功劳远胜于军粮等等!

    更别说,能活人无数的番薯,在育苗。

    现在又改良了火枪,这是能受用无穷的东西……

    嘶!

    去年十一月封侯的时候,朱元璋没让世袭,就是想着以后再赏。

    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等到沐英班师回朝,论功行赏,也该给陆知白结算了。

    ……

    既然有了新火枪,老朱又下令,再征集相关工匠,扩大生产规模,早日给军中装备上。

    以后火器监就要没日没夜的造火枪了。

    陆知白又道:

    “四哥早就盼着这一天呢,可惜他早已就藩,不能尽早得知消息。

    他素来喜爱火器,如今造了出来,我想送他两把……”

    火铳对亲王来说,又不是禁物,这其实不算事。但他谨慎嘛,有事都报备。

    朱元璋就喜欢这般规矩的人,闻言点头道:

    “那便给他吧,也好早日熟悉,往后用得着。”

    试完火枪,陆知白便快乐地返回栖霞。

    他一点都不操心有没有封赏之类的。

    该有的自然会有,急什么呢。

    ……

    栖霞的官署中。

    陆知白查看学生们的情况。

    来实习已有一个多月,大多数人都摸上了正轨,倒也有模有样的。

    这官署,就是他新建的办公区域,有数个部门。

    最重要的,就是税课司了。

    现在大头是工商税。

    这工商税,除了规模太小收益极低的不用交税,对其他的人一视同仁。

    哪怕规模再大,背后有皇亲国戚,在栖霞开作坊、挖矿、做生意,也一样要交税。

    不服?

    不服也没办法,当时封地的时候,朱元璋就说过了,此地的种种政策,只要别太离谱,陆知白皆可以做主。

    有极少数的商贾,的确有所不满,他们背后有人。

    但磨了些日子,确实没有办法,只好照着规矩办。

    因为栖霞这边,管理精细严格。

    除了户籍人口之外,长住六个月及以上的,要建档、办居住证;长住三个月的,也要申领另一种证件;其他刚来的,也要各种登记。

    虽说这样麻烦,但效果也显而易见,有了事很容易查。

    有一些人,想暗地里找人搞事,都怕留下痕迹。

    这税收,主要是算学好、脑子清楚的学生在做。

    一开始,他们也手忙脚乱,不太会做。

    朱标给了四个文吏,还得分去其他的部门,而且他们对税收也不太懂。

    所以,陆知白找上元县县衙要了两个小吏过来帮忙,先把学生教会。

    结果。

    伙食太好,领导没有架子,同事关系简单,工作也不复杂……

    这两个小吏乐不思蜀,不想回去了!

    虽说这边太干净了,少了许多捞油水的机会,但心情好啊,还能学到些东西!

    知县张允之已是派人催了数次了,皆被他们推脱。

    实在无奈,只得亲自登门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