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的皇宫内,气氛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的大殿内,百官列队,汉武帝端坐龙椅之上,目光炯炯,注视着站在殿中央的秦宇。
秦宇刚刚从战场凯旋而归,汉武帝对他的战绩大为赞赏,尤其是击溃了匈奴残部,让草原一带暂时得到了平静。为表彰他的赫赫战功,汉武帝亲自册封秦宇为“冠军侯”,这一殊荣是汉朝对武将最高的赞誉,象征着他在战场上的无上荣耀。
然而,汉武帝并不仅仅满意于封赏。在上朝之时,汉武帝特意让秦宇在众臣面前谈谈此战的收获和心得,以便众将汲取经验,为未来的战事做好准备。秦宇站在众臣面前,面色沉稳,神情平静,显然已经思考了很久。他知道,这不仅是对战功的展示,更是朝中大臣、武将们的一场思想较量。
ot冠军侯,听闻你在漠北的战斗取得了极大的胜利,甚至匈奴残部都无力反抗,如此捷报实在令人振奋。ot汉武帝微笑着说道,语气中满是欣赏。ot今日在朝堂之上,不妨为众卿讲讲你对匈奴战术的见解,大家也好借此取长补短。ot
秦宇向前一步,行礼道:“谢陛下厚爱,微臣愿尽所学,以期为朝廷效力。”他稍作思考,随即开始了他的解析。
“此番战事,匈奴的战术与往昔并无太大变化,但他们在灵活机动、突袭骚扰上的表现尤为突出。”秦宇开门见山道,“匈奴善骑射,喜用轻骑兵穿插骚扰,且善于利用地形,进退自如。尤其是在漠北的开阔草原上,汉军的重步兵和阵地战术常常难以发挥出优势。”
他话音未落,一位武将便插话道:“如此说来,汉军的重步兵是否不适合用于草原作战?若如此,岂不是让匈奴占尽优势?”这位武将显然对秦宇的看法心存疑虑。
秦宇看向这位武将,微微一笑,反问道:“请问大人,若匈奴战法果真如此难以应对,为何我汉军此次能够大获全胜?是否因为我们避开了与之正面相抗的弱点,转而寻找他们的破绽?”
武将一时语塞,不再反驳,朝堂内的众臣也安静下来,听秦宇继续分析。
“匈奴虽长于骑射,但他们的战法也有显著的弱点。其一,他们极其依赖骑兵的机动性,若在补给上受阻,或无法获得足够的粮草支持,便会迅速崩溃。这也是为何我们采取分散突袭、小股部队追击的策略,能够使匈奴无从应对。”秦宇边说边看向汉武帝,神情坚定,“微臣在战场上,深感战术灵活变通的重要性。”
一位年长的文臣轻轻点头,似乎表示认同,随即发问:“冠军侯所言不无道理。但若我们想要彻底剿灭匈奴,是否应当继续深追?是否有可能使匈奴彻底断绝后援,让他们无处可逃?”
秦宇略作思考,回答道:“匈奴的残部已被我军击溃,但他们并未彻底消亡,确实仍有少量势力逃至更北方。若要全歼,势必需要深入漠北。然而,这一战略有很大的风险。”他稍稍停顿,目光从众臣身上扫过,继续说道:“漠北地形复杂、气候严酷,若我军贸然追击,必然面临后勤补给问题。正因如此,微臣认为,追击匈奴固然重要,但不能以全军覆灭为代价。”
此话一出,朝中几位武将面露不满,其中一位名叫贺将军的大将便站出来道:“冠军侯,你在漠北大胜,确实功不可没,但我等汉军历来是以勇猛著称,何惧追击匈奴?只要我军继续保持攻势,匈奴势力必定不敢再冒犯边疆。”
秦宇目光一凛,语气平静却坚定:“贺将军,勇猛固然重要,但过度轻视敌人的能力是不可取的。匈奴虽败,但若深入漠北,我军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反扑,还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艰难的后勤补给。如果贺将军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微臣愿闻其详。”
贺将军闻言,语气一滞,旋即沉默不语。秦宇继续说道:“此次战事,胜利固然可喜,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匈奴的战法并非全无优点。他们长期以来对草原的熟悉、对机动作战的掌握,都是汉军所需警惕的。若要彻底安定边疆,朝廷必须在后勤保障、兵力调度上做更充分的准备,而不是仅凭一时的勇猛去追击。”
汉武帝微微颔首,对秦宇的分析表示认同。他开口道:“冠军侯所言甚是,此次匈奴虽败,但若我等轻敌,必会再度引发边疆之乱。众卿认为如何?”
众臣纷纷点头,一些大臣开始低声议论,似乎也开始认可秦宇的分析。贺将军等武将虽有不甘,但也无法反驳秦宇的观点。毕竟,此次漠北战事的胜利正是得益于秦宇的冷静与精准的战术调整,而非一味的蛮勇。
秦宇深知,在这场辩论中,他不仅需要赢得众臣的认同,更要在汉武帝面前展现出自己的深思熟虑与远见卓识。毕竟,战场上的胜利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或许还在朝堂之上。而在未来,他要面对的,不仅是匈奴的战术,更是朝廷内部复杂的权谋博弈。
在大殿中,秦宇刚刚结束了对匈奴战术的详细解析,朝中众臣议论纷纷,对他的分析和见解表示认同。汉武帝听完之后,思索片刻,目光从众大臣脸上缓缓掠过,最终定在了秦宇身上。
“冠军侯,你对匈奴战术的分析极为精辟,朕心中甚感欣慰。”汉武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显得格外沉稳有力,“你不仅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且思维清晰,能够从全局出发,权衡利弊,这正是大汉军队所需之将。”
秦宇闻言,双手抱拳,深深作揖道:“陛下谬赞,微臣只是尽力而为,实在不敢居功。”
汉武帝轻轻摆了摆手,示意秦宇不必过于谦虚。然后,他的目光变得更为坚定,语气中也透出一种深远的意味:“此次匈奴虽败,但朕深知,若要彻底平定边疆,仍需磨砺我大汉的军队。朕今日决定,将全国的军队操练之事交给你来负责,依你所言,弥补我汉军的不足,以期将来与匈奴再战时,能够不再受制于匈奴的机动战术。”
话音刚落,朝中顿时一片哗然。众臣无不露出惊愕的神情,几位年长的大臣忍不住互相交换目光,而武将们也难掩震惊之色。将全国军队的操练之权交给秦宇,这相当于将大汉所有士卒的训练、管理和调度之权都直接交到了秦宇的手中,这样的权力可谓空前之大,几乎无人可以与之匹敌。
“陛下,这……”一位老臣终于忍不住开口,语气中充满了疑虑,“操练全国军队乃是大事,冠军侯虽功勋卓著,但毕竟年少,是否……”
他的话音未落,便被汉武帝冷冷打断:“赵大人,你是怀疑冠军侯的能力吗?”
老臣立刻噤声,不敢再多言。汉武帝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众臣,语气愈发坚定:“朕自有决断,冠军侯此次立下如此战功,朕将军权交于他,正是要他为大汉培养出一支无敌之军。朕相信,他必不负重托。”
众臣虽心有不安,但在汉武帝如此决然的态度下,无人敢再多言。秦宇此时也隐约感受到了朝中诸多目光的复杂情绪,有人惊讶,有人疑虑,也有人暗含戒备。毕竟,汉武帝将如此大的权力交予他,几乎可以说是让他掌控了全国的军事力量,难免会引发朝臣的忌惮。
秦宇沉稳地站在原地,眼神中未露半分波动。他深知此时任何情绪的流露都可能让人产生误解,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不亚于战场上的凶险。
“微臣必将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秦宇再次行礼,表态道。
汉武帝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宣布退朝。众臣纷纷离开大殿,但许多人走时都不时回头看向秦宇,眼神复杂。
等到众人散去,汉武帝独自将秦宇留下。在空旷的殿内,汉武帝的神情变得柔和了许多,他走下御座,走到秦宇身旁,目光中满是期待与关切。
“去病。”汉武帝没有使用“冠军侯”这个正式的称谓,而是以一种近乎长辈般的口吻呼唤他的名字。
秦宇立刻肃立道:“陛下。”
汉武帝微微叹了一口气,转身缓步走向窗边,眺望着宫外的天空:“你可知,朕为何会将这操练军队的大任交予你?”
秦宇沉默片刻,答道:“微臣不知。”
汉武帝背对着他,声音低沉:“大汉虽国力鼎盛,但边疆之患始终未能解决。朕需要一个能够真正统领全军、带领大汉走向更强的将才。而你,正是朕看到的那个希望。”
秦宇心头一震,他感受到汉武帝对自己的信任之深,也明白这不仅仅是一种器重,更是一种厚望。
汉武帝转过身来,目光深邃:“你年少有为,才智过人,战场上屡屡立功,朕相信你有能力成为大汉未来的栋梁。但同时,朕也要提醒你,朝堂之上暗潮涌动,许多人心存疑虑,担心你拥兵自重。你一定要谨记,军权虽大,但忠诚于大汉、忠诚于朕,永远是你最大的使命。”
秦宇听到此处,心中一凛,连忙跪拜在地:“微臣绝不负陛下所托,愿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汉武帝满意地看着他,缓缓点头:“很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你。记住,若你能为大汉保境安民,朕将与你共治天下,若你有任何野心,朕也不会轻易饶恕。但朕相信,你绝不会辜负朕的信任。”
秦宇心中波澜起伏,他深知,汉武帝的这番话既是对他的激励,也是对他的警告。他明白,从此以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众人的关注,甚至会成为众矢之的。但他也清楚,只有忠诚和能力,才能让他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上立足。
“微臣谨记陛下教诲,定当不负大汉,不负陛下。”秦宇郑重说道。
汉武帝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去吧,从今日起,你将肩负起大汉军队的未来。朕期待着你能带领大汉走向无敌。”
秦宇站起身,目光坚定,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无论未来如何艰难险阻,他都将不负汉武帝的厚望,不负大汉的重托,为大汉开创出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