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结束后的日子往往过得极快,
眨眼间十日过去,
距离年关越来越近,京城大街小巷也都贴上了红色福字与对联,
就连四方城墙都挂上了鲜红灯笼,
京城内各处集市中更是充斥着各种年货,
百姓们喜气洋洋,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心中似是有难以忘却的开心事。
光汉四年的春节,可以说是近些年来大乾百姓过得最舒坦的一年,
不用整日笼罩在北疆军事战败的阴影下,
也不用听茶肆酒楼中说书先生的哀声怒语,
如今百姓耳边充斥着的,
全都是九边赤林大获全胜的消息,以及陛下大婚的进展事宜。
天家有喜,百姓乐在其中。
对于大多数的百姓来说,只是在枯寂日子中寻求一抹调味而已,
借着陛下大婚,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做一些以往不敢想象的事。
比如在酒肆中多打二两小酒,再提上一些干肉,
美滋滋地与家人坐在一起,说着白日所经历之事
此刻,京城的北城墙处,
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各种商贩车队以及百姓争着抢着进城,
商贩们带着从京畿之地各处运来的货物,
百姓们则是带着自家的小玩意儿,
想要来到京城中贩卖,为家中添一畦薄菜。
就在这时,剧烈的马蹄震动在官道上响起,轰隆隆地越来越近。
百姓们瞳孔放大,踮起脚尖连忙转头看去,
在身后长着的视线尽头,是那淡淡下着的飘雪,使得天地间多了一抹朦胧。
马蹄声越来越近,不少百姓眼中闪过一丝惊慌,连忙让到道路一侧,
不论这马蹄声是何种人,
民不与官斗,早些让开也是理所应当。
很快,视线尽头出现了一抹黑色,
高头大马自朦胧中冲出,硕大的马头高高扬起,充斥着倨傲,
沉重的蹄子不停踩在官道之上,发出一声声响动。
在其身上的军卒,一身黑甲,腰挎长刀,整个人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百姓们见到这一幕后,眉头微皱,眼中闪过疑惑,
但当他们看到那漆黑旗帜出现,又看到了那旗帜上龙飞凤舞的大字后,不由得面露激动。
一些思绪敏捷的百姓,甚至已经惊呼出声:
“靖安军!!”
“是靖安军!!”
听到这话,原本面目平静,在北城门附近摆摊的商贩也站起身来眺望远处,
他们在这里待了许多年,去年靖安军来时,他们曾经见过。
只是没想到短短一年不见,那当时还显稚嫩的靖安军,如今已成了大乾北疆的擎天之柱。
这也使得他们心中记忆尤为珍贵,
当他们看到那高头大马以及黑甲后,
还有那精神抖擞的面孔,不由得瞪大眼。
居然真的是靖安军!
马蹄如雷,在天地间回荡,靖安军速度飞快,眨眼间便来到了北城门处!
也让不少百姓看清了其真正面孔,
靖安军身上浮现的是一种从容,
处事不惊的从容,还有一些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淡然。
比之京城的各处部队看起来都要冷冽许多。
更让百姓们惊讶的是,那领头之人居然如此年轻,
就这么静静坐在战马之上,视线平静地扫视着他们。
眼神虽然平静,但百姓们却觉得身上被刀刮过一般,心中不禁涌现出一丝寒意。
更为显眼的是,其身旁一高大军卒面目狰狞,
脸上带着伤疤,手持一把巨大无比的长刀,
一些百姓甚至对着自己比了比,仅仅是那长刀都要比他们要高许多。
见到大汉望了过来,他们眼前仿佛见到了尸山血海,浓郁的血腥味扑面而来,几乎要将他们淹没。
一些胆子小的百姓不禁连连后退跌落在地。
打到大汉却忽然咧嘴一笑,瓮声瓮气说道:
“莫要害怕,某家不伤人。”
那为首的年轻人,瞥了一眼大汉手中的巨大长刀,轻笑一声:
“以往拿长刀时,你还有几分亲和,如今拿上了这陌刀,倒是显得人畜不近。”
那大汉嘿嘿一笑,将手中大刀抬起来,
左看右看,眼中尽是喜爱。
这时,北城门的守城将领匆匆赶了出来,是一个中年人,
四十余岁的模样,脸上带着沉稳,长长的胡须垂到胸口,
但甲胄穿在其身上,倒显得突兀,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若是将其换上一身官袍,那便得体得多。
“敢问将军乃何部?”
那守城将领冲到近前,右手紧握长刀眼神中带着浓浓的忌惮,
他的视线在眼前这三千余人的军卒上来回打量,尤其是在那高耸旗帜上停留许久。
“林这是哪一部?可有将军印信?”
那守城将领心中疑惑,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折子里,并没有哪位林姓将领将要返京,
一时间这守城将领,有些拿捏不准,所以才径直开口。
那年轻人在守城将领身上来回打量,轻轻一笑,朗声道:
“本侯的印信已经被部下带入城中,如今我身上没有。”
“没有印信,不得进城!”那守城将领顿时眼眉一凝,面露凶光,
但很快,他的瞳孔骤然收缩,脑海中又想起了这年轻人所说之言。
“本侯?侯爷?”
到了此时,即便这守城将领再愚钝,也知道此人是谁,
脸色顿时变得惨白,眼中瞳孔剧烈摇晃,视线瞄向高头大马之上,
是在那领头几道身影上来回打量,身体僵硬,大脑一时间陷入宕机。
但很快,其身后的一些守城军卒,也知道了此人身份,连忙躬身高呼:
“拜见靖安侯爷。”
这时那守城将领才反应过来,连连躬身:“拜见靖安侯爷!”
见到他们如此模样,周遭百姓瞪大眼睛,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喜悦。
一些年长百姓的目光钉死在林青脸上,
像是要将他永远记住,
他们这些年生活在京城脑海中,已经记住了太多勋贵武将的面孔。
但没有,哪怕一人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关于战事的好消息。
而靖安侯未见其人,先闻其功,自然要将其牢牢记在心里。
当进入了他的面孔后,那些年长百姓也不顾地上寒冷,颤颤巍巍地跪倒在地,
眼含泪光,发出一声高呼:
“拜见靖安侯爷”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百姓汇集于此,他们惊讶于靖安侯的年轻,也惊讶于靖安军的非比寻常,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跪地高呼,
百姓们是聪明的,北疆赤林一事,可谓是让他们扬眉吐气,能够安上好多年。
谁好谁坏,心里如明镜。
“拜见靖安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