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朝那些事 > 第333章 纷乱四起

第333章 纷乱四起

    乾符四年,王仙芝领反贼军队攻陷鄂州。

    黄巢反贼军队攻陷郓州、沂州。

    他俩又举行联合作战,攻打宋州。

    平卢节度使宋威,领属下官军增援宋州守军,反被反贼大军包围。

    幸亏威卫将军张自勉,率领忠武官军七千名,前去救援宋州,杀死反贼兵士两千多人。

    反贼军队被揍得疼了,只好撤除对宋州围困。

    宰相郑畋向李俨反映:

    “宋威欺瞒朝廷,他多次吃败仗,故意隐瞒不报。

    留任这样的人,必然导致祸乱无穷,应早早把他撤职。”

    僖宗李俨不听从。

    宋威专门琢磨欺上冒功。

    宋威派人去招降王仙芝,王仙芝派部下尚君长去商谈投降事宜。

    宋威假装答应商谈,尚君长应约前来。

    宋威命兵士捉拿住尚君长,关进木槛囚车,派人押送他去京城长安。

    宋威托人捎信对李俨说:

    “我派人押送去京城的尚君长,是王仙芝的手下猛将,我同反贼激烈交战,亲手捉拿了他。”

    尚君长被押到长安,李俨下令把他处死他了事。

    王仙芝得知宋威用诱降卑鄙手段,捉拿杀死尚君长,越发痛恨朝廷。

    王仙芝令黄巢领兵进攻黄州,他自己领兵进攻荆南。

    黄巢反贼部队出师不利,被官军曾元裕打败,只好逃回濮州。

    王仙芝领兵到荆南城下,正值乾符五年大年初一。

    荆南节度使杨知温,擅长创作诗词,丝毫不懂军事。

    大年初一下大雪,雪花飘飘漫天落。

    杨知温正接受下属们纷纷走进官署,给他作揖施礼恭贺新年。

    忽然听城外喊杀声震天动地,兵士惊慌跑来报告:王仙芝领反贼部队杀过来了。

    杨知温急忙召集属下将士,布署防御兵力,阻截贼兵进城。

    这时荆南外城已被反贼攻破,官军守军急忙组织兵力戍守内城。

    将领们请示杨知温:

    “请杨将军亲自率领将士,上内城城墙,指挥我军抵御反贼围攻。

    您亲自上阵领兵,能鼓舞士气。”

    到这时候了,杨知温还没披挂铠甲、没戴战盔。

    他仍然头戴乌纱官帽,身穿黑色裘皮大衣,从容观赏荆南城雪后美景。

    他正诗兴大发,创作咏雪诗词,高声朗诵他的新作:

    大年初一雪一场,

    荆南满城裹银装,

    雪停天晴心神爽,

    红梅几枝盼春光。

    大军压境,危在旦夕,还有心思写诗,他的行为迂腐可笑已极。

    副将们知道他这德性,他这样即使上阵指挥打仗,也是个废物,根本依靠不上。

    副将们不再管他,忙派人去向山南东道告急求援。

    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调发全部属下军队,前来救援荆南。

    这时有五百沙陀骑兵,留驻在李福所在的襄阳,他们也和援军一同奔赴荆南。

    到了荆门,沙陀骑兵和王仙芝反贼部队相遇。

    沙陀骑兵纵马奋力冲杀,冲进反贼人群里,挥刀杀贼兵如砍瓜切菜,官军越战越勇,大败反贼军队。

    王仙芝听说官军沙陀骑兵所向无敌,今天他亲眼所见,心里害怕极了,慌忙领贼兵从荆南撤离。

    王仙芝贼兵转移进攻方向,抢掠江陵,又转攻申州,被曾元裕官军拦住大杀一阵,杀死反贼一万人,招降了反贼一万人。

    王仙芝从蕲州外出抢掠,沿途招收新兵,他的部下一度达到八万人。

    这次丧失了两万人,王仙芝只得领败兵仓惶远逃。

    曾元裕一再向朝廷传送胜利捷报,僖宗李俨改任曾元裕为平贼招讨使。

    已被免去平贼招讨使职务的宋威,领本部兵马回守青州城。

    李俨听说杨知温大敌当前时,只会写诗抒发情怀,贬杨知温为郴州司马。

    杨知温被贬官去外地当小官,增添了丢官落魄人生阅历,又可以创作新诗了。

    曾元裕有了调动各地军队剿平反贼的指挥权,和副将张自勉各领官军追杀王仙芝反贼部队。

    官军追击反贼到黄梅,展开四面周剿,一场大战,杀死王仙芝反贼五万多人。

    王仙芝无处窜逃,被官军追上,官兵兵士奋勇上前,把他乱刀砍死,削下他的首级,送往长安悬挂城门示众。

    王仙芝部将尚让,招集败逃残兵,投奔了黄巢。

    黄巢领反贼攻打亳州,久攻不下,见尚让领败兵前来。

    他们前来投奔,会增添一份力量,黄巢当然欢迎。

    尚让推举黄巢为冲天大将军,黄巢改年号为“王霸”元年。

    黄巢反贼再次攻占沂州、濮州,又攻占朗州、岳州。

    僖宗李俨诏令曾元裕领兵移驻荆州、襄州。

    黄巢攻打中州,被官军阻遏,进展不动。他派人给官军送信,表示愿意归顺朝廷。

    僖宗李俨颁布诏旨,封授黄巢为右卫将军,让他 带领属下反贼军队,到郓州解甲归降,接受官军改编。

    一旦改编完成,贼兵贼将从此拥有合法身份,成为官军编制。

    朝廷没有想到,黄巢投降只是麻痹官军的缓兵之计。

    官军各路军队,得知黄巢归顺,都麻痹大意、防备松懈。

    黄巢突然带领反贼部队,乘船渡过长江,连续攻陷虔州、吉州、饶州、信州,进入浙江境内。

    朝廷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议决定,调任名将高骈为镇海节度使,让他专门负责剿灭黄巢贼兵。

    黄巢变乱未平,大同官军内部又发生了变乱。

    朝廷君臣有些发懵,他们惶恐地想:

    大唐天下,这是进入纷争模式,气数不长了么?

    大同官军行营本来无事,起因是王仙芝、黄巢造反,造成兵荒马乱,社会无法正常运转,致命恶果已经显现。

    南北大运河航路受影响中断,唐朝财富中心在南方,南方向北方输血提供营养,朝廷才能正常运转。

    航路中断,南方的赋税金钱、粮米迟迟运不过来,北方官军面临断供军饷、断供军粮的危急状况。

    北方各地官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同官军行营情况最严重。

    非常时期,军队容易发生兵变。

    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对兵士态度简单粗暴,不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安抚工作。

    为了能不断粮挨饿,段文楚决定减少军粮供应,兵士只能吃半饱。

    段文楚平时对部下态度恶劣蛮横,这时将士们对他怨恨越重。

    段文楚部下兵马使李尽忠对副将康君立、薛志勤、程怀信、李存璋说:

    “如今天下大乱,朝廷号令只在长安有用,远处的人都不听从。

    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段文楚严苛凶暴,不能再给我们当头领了。

    我听说沙陀军李国昌功大官高,他儿子李克用勇冠三军。

    如果请李克用来给我们当头领,我们可以每战必胜,共得富贵,难道这不是最好的出路么?”

    “我们都受够了段文楚,我们都赞成拥戴李克用当首领!”

    大家齐声表示赞同。

    大家一商议,决定选派康君立去请李克用。

    康君立见到李克用说:

    “我们大同将士,都想除掉段文楚,拥戴你去当首领。”

    李克用说:

    “你们看好我,信任我,我很感动。

    我父亲现在振武军中,等我去向他说明情况,再起事不晚。”

    康君立说:

    “这事得马上干,拖延时间,走漏风声,必然干不成。

    哪有时间,等你去千里之外请示你爹?”

    李克用答应下来,他新招募兵士几千人,带领兵士赶往大同行营驻地。

    李尽忠得知李克用领兵赶来,即组织兵士,晚上攻入行营官署段文楚住处,捉拿住段文楚,命兵士给他戴上刑枷锁链,关押狱中。

    段文楚没想到下属敢反他敢抓他,他暴跳如雷,拼命挣扎,喊破喉咙,没有一点用。

    李克用到达大同行营,将士们欢呼雀跃,拥戴他当上大同防御使留后。

    李克用到达斗鸡台下,命令设置行军帐,安置他自己带来的军队。

    李尽忠命人把段文楚从监狱中牵出,押解到李克用面前。

    李克用命令几个兵士上前行刑,兵士们用锋利小刀凌迟活剐段文楚。

    段文楚惨叫声声,被人用小刀剐了半天,他才断了气不叫了。

    李克用又命兵士骑马踩踏,把段文楚尸骸踏扁踩烂。

    行刑过程如此残忍粗暴,李克用心肠够狠毒。

    做完这些,李克用开始接管大同军军务。

    李克用想:

    我自己上奏章,请求朝廷正式任命不太好。

    他于是嘱咐大同军将士们上奏表,请求朝廷正式任命他担任大同军防御使。

    僖宗李俨接到奏章,得知大同军发生兵变,深感震惊,当然没有批准大同军将士的请求。

    李俨和群臣商议,打算派出朝廷使者,去责问李国昌,问他儿子李克用为啥谋反。

    这时,李国昌已派人送来奏章,奏章里说:

    “陛下,我为我儿子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耻。

    如果我儿子李克用敢继续对抗朝廷,我就率本部兵马前去讨伐杀死他。

    我绝不会因为溺爱儿子,辜负了国家对我的厚恩大德。”

    僖宗李俨另任命卢简方为大同军防御使。

    卢简方领几个随从前去赴任,到达大同官军行营官署。

    李克用率领大同将士,把新到任的卢简方围起来拳打脚踢,他们一边打,一边谩骂:

    “卢简方!皇帝让你来你就来啊?你赶紧滚!

    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你敢赖着不走,今天就把你打死!”

    僖宗李俨得知卢简方没法在大同军营停留,于是修改诏命,任命李克用他爹李国昌为大同防御使。

    李俨想:你李克用再狂横,总不能阻拦你亲爹去大同军上任。

    接到调任他去大同行营担任防御使的诏令,李国昌怒从心起,忽然变了心反抗朝廷。

    李国昌当着朝廷使者的面,撕烂朝廷给他的任命诏书,粗暴地丢弃在地上。

    李国昌命手下兵士,抓捕并杀死了他属下军队中的太监监军。

    然后李国昌和儿子李克用一起商量造反,派兵攻打官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