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镜中,看着山脚下唐军那些简陋的攻山器械,陈大武不由在心中发出一阵冷笑。
长岭山自山腰处起,便尽多壕沟陷阱,这些大木盾和轻盾车想要推上来,那可比登天还难,就算偶有几辆盾车能推上来,那也要用血肉之躯来往上填才行。
除此之外,山下的唐军想必也不会有其他的办法!
号角声声传来,山下的唐军们也简单用过早饭,开始源源不断的汇集起来,他们正整队结阵,似乎就要开始攻山一般。
整个长岭山上下的气氛,霎时间就变得凝重起来…………
在离长岭山二里外,有一处山包,数十骑身着轻甲亲兵正在四周警戒,山包上两杆镶红色的飞虎纛大旗迎风猎猎飞舞。
李成康、李成功、李成粱三兄弟正在这边对着长岭山方向不断张望,同时还指指点点。
李文等赵郡李氏军中子弟,以及其余几家门阀士家的将领站在外围。
看着眼前这座普通山岭,呈现出左右狭长的地势,李成功眼中显露出一股轻蔑之色,他声若洪钟般说道:“山岭之上仅仅只有数千徐泗民兵,几需数万镇军,轮流不断的进攻,不需两天累也把他们累死了!!大兄太谨慎了,还需要试探个什么劲?!直接打破黄泽关口,沁州断粮可坚持不了多久了…………”
李成梁还把徐泗军当成数年之前,那个时候徐泗军多是临时征招的农民,军中的精锐部队有,但是极少!!
仅有数千人,每次与唐军交战,都要依靠人数上的优势,才能与之相抗。
现在唐军数倍于黄泽关上的徐泗军,即使徐泗军占有地利,李成功包括几乎所有的唐军将领,都认为攻破黄泽关是手到擒来。
区别只在于需要多长时间,付出多大的代价…………
“此处山岭虽说不大,但其横卧与大道旁,如不将之攻下,我大军便不能一心攻打黄泽关。而且山上守军不多,正好用来验验徐泗军的成色!!”
李成康作为主帅反而比大多数唐军将领更加谨慎!!
众将见主帅说话了,连忙随声附和,大多都对先攻打长岭山防线没有异议,惟李成功等寥寥几人,仍是一副不以为意的神情。
李成康抬眼望了望天色,才淡淡说道:
“也罢。天时已近巳时中刻,那就让儿郎们开始进攻,试试守山敌军的实力也好…………”
他发表完自己的意见,还十分轻松地笑着说道:
“恐怕是有些小题大做,区区山岭,几千民军罢了,派出一万多精锐甲士,怕是一鼓就攻下来,我等就当看场好戏吧。”
李成康似乎也是一脸不以为意的神态,在他看来,此处徐泗军虽透着一丝诡异,然毕竟也才只几千人…………
……………………
……………………
午时的阳光直射而下,份外刺眼,烤晒得大地如同蒸笼一般。
秋老虎不止烤晒着大地,同样烤晒着长岭山上下的人们,就连他们身上的盔甲都是一般炽热烫人,而内里早已如同烤炉似的。
偶有一股山风袭来,使人顿感一阵清凉,略解燥热,然山风不常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灼烤的状态之下,极其消耗人们的体力。
李成康等人所处之地,是临时搭起的一个木棚子,上面用草帘遮盖,虽不受阳光直射暴晒,却也是酷热难耐。
而周边的亲兵、卫士们、就没有这般待遇,他们虽然只着轻甲,但是矗立在阳光之下,人人汗流浃背,只觉身上衣甲越来越重,却也不敢擅离队伍,只得在那里强忍坚持。
相比于他们,守山的徐泗军将士就好过一些。
毕竟在长岭山上经营了多日,如何躲避烈日暴晒,他们也早就摸索出一整套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要相信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了避免被烈日暴晒灼烤而丧失战斗力,徐泗军全员参与积极想方设法的解决此事。
除了壕墙防线后面的木屋营房和营帐之外,他们还在壕墙边挖了些很深的地窝子,或者用木杆支起一些帐幔,甚至还依托壕墙修砌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藏兵洞。
那些没有防守任务的军士都可隐藏起来,以避开烈日的烤晒,而在敌人攻近时,又可及时出来以火枪击敌,可谓是一举两得!!!
……………………
……………………
李成功的脸色难看至极,面上布满了汗珠,不断汇集在一起,流淌而下,他的手也不由自主的扇动着,一副旁若无人之态,却于事无补。
另一边李成粱,也是眉头紧锁,虽同样一脸汗珠,不住流淌而下,然向来稳妥持重的他,却坚毅的树立在李成康身后,不动如山。
而此刻,李成康的脸色也不好看,不过,他倒不是因为天热难耐,而是因为万余唐军对长岭防线的攻打不利!
只见他面上满满的恨意,凝望着远处的山岭。
长岭山的坡地上火炮、火枪轰鸣声稍歇,却仍然是一派硝烟弥漫的景象,又一波唐军士卒正连滚带爬的逃下山来,他们个个衣甲破碎不堪,哭喊狂叫不已。
负责在山脚下督战的渤海镇将领,提着长刀、大斧接连砍翻了数十名败逃的士卒,又砍倒几名惊慌失措的低级军官,才止住慌乱的人群,逼迫着他们在山脚下整队。
此时,镇海军、荆南军、各部兵马己经轮番上阵,却无不在长岭山上徐泗军的诡异防线下死伤惨重。
李成功与李成梁两人配合着,一个黑脸一个红脸的软硬兼施,此刻也是毫无作用…………
镇海节度使李成康在心中早就知道,这些江南藩镇的士卒,虽然装备精良,衣甲光鲜,但是实际的战斗力,确实不如以前自己率领的边镇兵士。
“调朔方、泾原、凤翔、三镇军士押阵,镇海、荆南军再攻一次…………”
李成康的语气有些冰冷,手下将士的表现确定不尽人意。
未时初刻,长岭山下人头攒动,旌旗飘舞,唐军边镇的兵马终于出动了。
朔方等边镇士卒都是以骑兵为主,他们都是下马步战,黑压压一片,渐渐朝着长岭山东北、东南两处山坡逼去,他们的身前身后,还有数千镇海、荆南士卒跟随。
这些人的手里几乎都没有兵器,而是或提或背着一些土筐土袋,他们只是负责填壕,江南的镇军己经被李成康当作辅兵使用了。
黑压压的攻山人群,铺天盖地的朝着坡道涌去,似乎一眼都忘不到尽头般。
一到长岭山脚下,血腥气息扑鼻而来,哀嚎之声也不断从山坡上传下来,还不时有一些将死未死的士兵,挣扎着自坡道上翻滚而下。
从这里再往上方望去,到处都遍布着尸体的残骸,大片大片的鲜血,一直向上延伸到山腰处那些壕墙前的沟渠处。
随着山风袭过,刺鼻的血腥味与呛人的硝烟味,也更加猛烈的袭来。
各式残破的旗号与盔甲,还有他们的兵器与木盾之类,散落得到处皆是,更有许多未死的江南镇军,正躺在尸堆中痛苦的呻吟哀嚎。
他们似乎也发现己方人马再次前来攻山,一个个无助的眼神立时便向着这边望来,他们拼尽身上残存的最后一丝气力,想要爬下山坡向己方兵马求救。
然!!!
许多人却都死在了这一过程中,短短的坡道,成了他们最终也无法完成的旅途。
不过,他们终究还是死在了求生的过程中,从他们的眼神中还可以看到一丝希望,总比那些在进攻中绝望中死去的人,要强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