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大明当暴君 > 第852章 超市大城市的粮食隐患

第852章 超市大城市的粮食隐患

    无论是古代,还是在21世纪,粮食都是国家战略储备。

    普通人可能没啥感觉,普通人面对的是一日三餐。

    而国家上层,则必须要保证总储备粮食有多少,若是发生极端情况,可以在多长时间内,调度多少粮食到各个地方,平稳粮价。

    民以食为天,这是马虎不得的。

    崇祯很犀利地指出来:“目前新一批的大城,之所以能快速扩建,人口快速增长,就是因为它们都有充足的粮食供应。”

    例如武昌,不用说,富饶的江汉平原供应着,又有湖泊纵横。

    而北京是依靠大运河、天津港做供给。

    正在快速崛起的登莱商业区,海州、上海、泉州,都得到了来自安南的粮食集中供给。

    这种集中供给模式,大大增加了粮食供给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最重要的是节约了时间。

    至于北方的太原、长安等地,就是因为粮食太过贫瘠,即便是当地的官员想要仿造武昌那样大搞建设,也没有那个底气。

    而中原一带,发展最好的开封,也是因为黄河、汴河之便利,河南自古又是农业大省。

    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一粮食规律的还有四川的成都,坐卧天府之国,虽然远离朝廷,但它的基础比一般地方都好,所以现在的发展基本上将太原、长安这些地方远远摔在后面了。

    对于皇帝的说法,众人也不反驳,算是默认了。

    崇祯继续说道:“但是,前些日,朕走了一趟大兴,发现有些田是荒着的,看到那样的场景,朕很痛心。”

    “供给北京城的300万人吃饭,一天就需要至少1500万斤粮食,加上损耗、浪费,一天至少准备2000万斤粮食,一年73亿斤粮食。”

    “但有田居然荒着没有种粮食。”

    “去年一年,从海外流入北京的粮食有20亿斤,如果突然断掉了这20亿斤粮食的供给,北京城会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局面。”

    并不是崇祯危言耸听,这不是数学问题,这是社会学问题。

    崇祯继续说道:“当一个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有一天,他可以每天吃两碗饭了,他会感觉非常幸福。”

    “但是当一个人平时大鱼大肉习惯了,突然有一天告诉他,以后只能一天吃两碗白米饭,他会无法接受的。”

    大殿内回响着皇帝平静而清晰的声音,语速略微有些快,但每一个内阁大臣都在仔细聆听,仔细跟上皇帝的思维。

    “当一个人无法接受的时候,是小问题。”

    “当十个人无法接受的时候,还是小问题。”

    “无法接受的人涨到100人,这个问题依然可控。”

    “但是,当无法接受的人涨到1万人,从宏观层面来看,这1万将会产生极大的怨言,并且快速向周围传播,从而造成更大规模的怨气。”

    “并且,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减少20亿粮食,相当于总量减少近三分之一。”

    “但最后的局面,绝不是每一个人减少三分之一的食量。”

    皇帝说的是正确的,社会的结构构造里,自有它的逻辑所在,社会的构造里包含了复杂的阶层关系,以及对物品的支配权分层现象。

    “当总量供给减少,那些有钱有权的人,绝不会因此节约粮食,或者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主动平摊。”

    “更有可能因为粮荒,而大肆采购粮食囤积在家里。”

    “如此一来,就造成粮价进一步暴涨。”

    “例如现在的粮价每石是04两,一旦出现粮食供给大规模减少,粮价增长到08两,必然会有人大规模开始囤粮了,如果涨到1两以上,很多人会开始减少每日的饭量。”

    “现在每个月北京城流入人口近万人,粮价上涨,人口还在不断涌入,有钱人开始囤积粮食,市面上能流通的粮食总量进一步减少,如何维持平稳的局面?”

    “谁来告诉朕,如何维持这种平稳局面?”

    皇帝拿着近在咫尺的北京城举了这个例子,大殿内暂时是安静的,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

    事实上,粮食的问题,从崇祯元年陕西、山西和河南省的灾情开始,就一直是朝廷头疼的问题。

    直到后来新农政强力落地,土地改革,以及水泥路大范围的铺设,才缓解了农民的粮食负担,也从商业角度,将全国各地的粮食分配不均的现象有了一定程度的舒缓。

    但是,现在的新政,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局面了。

    超级大城市已经在工业革命的初期,在黎明之际,展露它的头角,开始形成一种新的局面。

    这种超级大城市的新局面就是虹吸效应,对人口的快速吸引。

    商业化的魅力开始在大明的这些新兴的超级大城市逐渐展露出来。

    农村里的人,开始向往城市的生活。

    所以,粮食成为了城市新的挑战和边界压力。

    依然没有人回答,君臣沉默了大约十几分钟。

    “北京现在已经有300万人。”

    “今年年初,李岩给朕的统计,上海已经有50万人。”

    “而钱龙锡给朕的汇报,南京超过400万人。”

    “还有武昌、开封,它们的人口都超过百万了。”

    “城市的建造可以重新统筹,可以向外扩容,但是这些地方周边的不少人进城后,有人已经把田卖了。”

    这时,刘鸿训说道:“陛下,朝廷可以定点扶持民间商人,这些民间商人在大城周边收集粮食,集中供给到城内,目前北京、武昌、南京等地皆是如此,既然可行,便将其制度化。”

    皇帝说道:“大城市周围的粮食调度体系本身并不完善,全权指望民间商人收粮供给城内并不切实际,水泥路还没有细化到村村通,再加上现在城内人口增加过快,现在出现有人卖地去城里淘金。”

    “若是现在,红夷人攻击我们从安南省回来的粮食线路,会有什么后果?”

    刘鸿训也不说话了,又是一阵沉默,改革改革,土地改革后,解决了老百姓重税的问题,解决了生产资料分配的问题。

    原本以为这样就天下太平了。

    再修改商业法,促进商业。

    原本以为这样就商业发达了。

    可是啊,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要迈入工业化时代,哪有这么简单的。

    社会系统是极其复杂、多变的。

    组织越庞大、分类越大,本身暴露出来的弱点和问题就会越多。

    在继续沉默了十分钟后,皇帝突然说道:“如何做到对流入的克制,来缓解?”

    皇帝这句话说得有些莫名其妙,大家都没太听懂。

    又沉默了三分钟,顾炎武突然站出来,他说道:“陛下,臣有一句话要说。”

    “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