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来年,女帝又可下令给公主指婚。
届时只需令公主,乖乖婚配到大夏的某个治国能臣府中,便可以“联姻”之计,将被公主花心思治理了“秋冬”两个季度的吴国,全盘收入囊中!
窃取公主耕耘的果实!
要不怎说帝王无情?
女帝想要一场不流血的变革,潜移默化的夺下吴国整国的疆土!
“齐叔叔,莫要把这些想的太邪恶。”
乔萤轻声道:“‘吴国与大夏’,和仅仅‘大夏’二字,没那么重要吧?”
“大夏律法如此完备,搬来照用自然是极好,吴国境内各处,某一天或许可如这大夏京都城一般文明昌盛,不用揣测替换律法,统一度量衡是不是别有用意。”
“父皇在位时,同我和姐姐说过,百姓可安居乐业,一揽天下盛世,谁称帝,也没什么所谓的……”
“国号在姐姐和父皇眼里,都没有百姓安康重要。”
“我看,也都一样啊。”
“还有啊。”
“齐叔叔不用担心我会不会受委屈,我问过姐姐,在她那做好了决定。”
“我自愿回吴,继续当我的公主。”
“假设我现在回吴国见到母后,同她谈,她对我肯定也是一样的支持。”
乔萤满是单纯清澈的眸中,如同荡漾着粼粼水光。
没有结巴和磕绊,说出来的话如同风儿一般轻柔。
短短几句却触动了一个老将军的心弦。
“而且吴国本是战败国,战争何来仁慈一说?或许齐叔叔是对吴国的国号太在乎了,也或许是受大夏仁安、兼并国风的影响,才觉得不该如此。”
“但是,大夏也可以不顾吴国百姓的死活,他们哪怕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攻城,也不是目前的吴国皇都受的住的。”
“我倒觉得,这也是女帝给我们吴国的宽容。”
“公主,你……”
齐寄光张了张嘴却难以发出声音。
他确实心甘情愿臣服大夏,历经接连反转的战事,最服的是曹亮千变万化的谋算!
来京都知道了女帝的这一决策,难免令他这个心里对吴国还有感情,不想让公主受委屈的老臣心里不舒服。
但是听了公主之言。
按照她的想法来,女帝的决策,确实也是对吴国黎民百姓最好的结果。
齐寄光猛然发觉。
公主带领那些亲信,以四面楚歌归来之后,渐渐变得不一样了。
是在曹公府学的这些吗?
“齐叔叔想的估计是,我可能是被利用,替我感到不值,其实不会啊。”
“曹公子跟我说过一句话,我记的很清楚。”
乔萤缓步走到庭院一侧,伸出纤细柔荑轻轻放水池里,感受着水流的晃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听姐姐说,面对大夏的围剿,吴国内仍不屈服的都是曾经跟随父皇征战多年的老将。”
“父皇已死,泽被后世。”
“我若能深得民心所向,做到与父皇的威仪一般,我与称帝,便也没什么两样了。”
乔萤没有那么聪明的脑袋里,也想了很多事情。
有些话,还是要说在心里的。
“大夏传说中的天子剑,都在曹公子手里。”
“他太耀眼了。”
“这样的曹公子身边,不需要百无一用的普通人乔萤。”
“他志向和能力不会小,他需要的,是能帮到他的小乔公主!”
天下乱世,国事权位之争,肯定是残酷的!
女帝若是看他智谋无双,用完他,又负了他。
或者……
他若是在大夏感觉累了。
我的温柔乡,可以是永远永远欢迎他的第二个家!
乔萤莹润的脸蛋上,那单纯中透着坚强的眸子中似乎寒夜中闪烁着的星辰。
曹公子让她亲眼看到孙岩自刎,以后不会再做噩梦,不会怕了。
曹公子都这么帮她,也不能总是哭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嗡!
齐寄光嘴里轻声默念了几遍。
全身如同被电击中,傻愣愣的怔在原地。
想不到啊!
想不到曹公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教导公主!
更想不到,年轻的小乔公主,现在竟突然有了这等以民心治国的觉悟!
齐寄光眼眶有些温热。
跟着乔萤公主的领导,突然想到最开始追随先王时,那种愿意为君王肝脑涂地,竭智尽忠的快意感觉!
立国之本并非国号,而是人心!
这次,是小公主给他这个老将上了一课!
“齐叔叔,再不出发,曹公子该等急了。”
齐寄光心里显然是感动的。
可看到乔萤火急火燎冲出去,一头撞到曹亮怀里,当即懵懵的一脸歉意,战战兢兢,结结巴巴,手摆来摆去连忙说“对不起”的样子……
又是一阵沉默。
好吧。
公主其实还是那个心思单纯的公主。
大夏女帝,齐寄光暂时不予任何看法。
但,给了他们生存下去的机会,还教会公主这些宝贵道理的曹亮,他是护定了!
直到快上马车。
乔萤才想起来一个忘了问出口的问题。
看了看曹亮,压低声音问道:“齐叔叔,为什么不觉得,先不以兵力攻占吴国皇都是曹公子的计谋,而坚定的以为这些是女帝出的计?”
乔萤暂时没想到,这个计策是趋于秋季将至,以及对吴国的民生考虑,才做出来的。
她的进步没那么快。
是下意识心想。
这个能让齐叔叔亲自同她谈论,觉得其中夹杂着阴谋的问题,肯定精妙。
精妙二字,是曹公子计策的代名词。
可齐寄光这就要告诉她。
毒辣,才是曹亮计策中更关键的东西。
“这一看就不是曹公子的计策!”
齐寄光沉声道:“他若是出计,绝对不会管吴国百姓的死活!”
“而且可能还会趁机狠狠敲诈他们一笔!”
“……”
乔萤压根没往这方面想。
齐叔叔说的好像,也有些道理吧!
……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紫禁城内。
金銮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