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崛起于民国初期。
彼时军阀混战,江家先祖以米粮和纺织等买卖起家。
要知道,在那个战乱时代,无论是军阀还是平民百姓,最缺乏的就是生存物资。
江家靠着这些买卖,得以日益壮大,最巅峰时期,江家坐拥最为富庶的江南一代,被华夏商人共同举荐,担任天下商会会长,素有“华夏粮仓”的美誉。
新华夏前夕,江家先祖独具慧眼,以家国大义为名,向当时征战天下的太司空,无偿捐赠了千万担大米。
故此,新华夏成立后,为了防止内乱,太司空虽然将米粮买卖,收归国有,但对于江家,却格外开恩,支持其家族创办其他产业。
受到太司空在政策方面的眷顾和优待,到了江云飞这一代,江家的体量和财富,不知道积累到了一个何等恐怖的地步。
目前华夏的三百多个国企之内,都有江家子弟的暗中控股。
因此,江家虽然世代从商,不问政事,但在国有企业当中,却有千丝万缕的人脉。
至少,华夏有三分之一的封疆大吏,之所以在政绩方面有所建树,少不了江家的暗中支持和推动。
当一个家族拥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
在任何方面,都会拥有着足够的话语权。
而旁边的赵承君,乃是是清廷时期,一位一品大员的后代。
在那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期,赵家子弟是最早奔赴海外,学习国外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一批人。
只不过,赵氏子弟即将学成归来时,恰逢清廷衰败,民国崛起。
那位赵氏先祖,预感到时局不妙,自知清廷无可救药,为了给赵氏留下一线香火,便严令赵氏子弟留在国外,以免受到战火波及。
百来年后,赵氏子弟励精图治,居然在海外华人的圈子中,闯下了庞大的基业。
当今华侨圈子的领袖,便是赵承军的父亲。
米国华尔街的数十位大亨当中,便有三位,黄皮肤黑眼睛的赵家人,乃至于名震世界的青门,洪义帮等,由华人成立的国际地下势力,都能看到赵家子弟的身影。
看到蒋若行惶恐不安的样子。
江云飞和赵承军嘴上安慰,心里却充满了不屑。
堂堂的民国领军大将之后,竟然是这幅德行。
听到一个人的名字,就差点吓出尿来。
除此之外,两人还有一种身份和智商上的优越感。
蒋若行为了复兴家族,不顾一切的冲在最前面,一旦失败,那就彻底玩完了。
不像江家和赵家,一个把持着经济命脉,一个在海外有深厚根基。
即便在大势争斗中处于下风,仍然有回转的余地。
当然,他们现在最想做的。
还是见一见,传闻中那位不到三十岁,便能一己之力,横压当世大国的龙魂上将,华夏楚神驾!
“江云飞!”
“赵承军!”
此时的楚轩和王四海,已经走到了办事处的台阶上。
一路而来的过程中,王四海也把这两人的身份,非常详细地说了一遍。
“吴家让蒋若行坐镇海都,显然是有备而来!”
“有这两位豪门巨子撑腰,怪不得蒋若行敢公然挑衅杜家,枪杀武盟弟子!”
王四海叹了口气:“老弟,这次,你真的要收敛一点了。”
“江云飞和赵承军,无论哪一个人死在海都······华夏都会彻底变天!”
“谁也兜不住这个后果!”
“······”
楚轩想了想,一言不发,负着手,晃悠悠地往台阶上走去。
门推开的那一刻。
三双眼睛,齐刷刷扫来。
“下臣,见过将军!”蒋若行强作冷静,带着笑意朝楚轩打招呼。
他是体制重臣,不属于军部,不需要敬礼。
一声“下臣”,也算尽到礼数了。
楚轩看了他一眼。
走到蒋若行前方的椅子坐下。
蒋若行下意识地擦了一把冷汗,刚要坐下。
楚轩冷漠的声音响起:“我让你坐了吗?”
“将军,这是海都办事处!”
蒋若行眉头一皱,特意加重语气:“也是我的办公室!”
“这么说,你想和我平起平坐?”楚轩拿起桌上的一只钢笔。
指尖如刀,一节一节,缓缓削下钢笔。
墨汁流淌而下,却仿佛凝固的蜡液一般,没有沾到指尖分毫。
蒋若行的心头颤栗不止。
手脚仿佛不受控制一般,乖乖退后几步,将面前的椅子推了出去。
江云飞捧着一杯白酒,望着里边精元的酒液怔怔出神,赵承军叼着一根雪茄,面色惬意的吞云吐雾。
对于蒋若行投来的求助眼神,恍若未见。
当!
墙上的老式挂钟,骤然响起。
中午十二点,子时,阳盛,主杀!
沉闷的钟声持续十二下。
宛如一道道闷锤,敲在蒋若行的胸口上,几乎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