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谍影重重 > 第447章 油坊和家具村

第447章 油坊和家具村

    “包老弟,不是我瞧不起雨德轩餐厅。你包老弟要是找人榨油,十斤花生能榨出四斤多油。要是雨德轩餐厅雇人榨油,能榨出三斤油,就不错了。”黄寒山撇撇嘴。

    花生号称植物肉,出油率还是很高的,弄好了,的确能达到百分之四十。换成黄豆,达到百分之二十都是多的,一般来说,一百斤黄豆,能榨油出来十二三斤就不错了。

    包大壮实际上对榨油那玩意不大了解细节。这年代的榨油,很多都是手工作坊,真是一棒一棒敲出来的油,磨磨唧唧的,产油量也低。包大壮当初在盂兰城里做生意的时候,也弄过一个油作坊,很多都是自己用了,几乎也不对外出售的。

    民国时期也不是没有榨油机,据说,那玩意重一吨多。进口设备也有,基本都在大都市里,类似盂兰城这样的土鳖小城市,大致都是手工作坊榨油的。

    包大壮看向罗炳仁。

    “大致是这样的。”都是老朋友了,罗炳仁也没否认。雨德轩餐厅本来就不是榨油专业单位,匆忙之间要榨油了,想找到专业榨油师傅太难了。最主要的是,工钱也没多少,找到的所谓榨油师父,很有磨洋工的嫌疑。

    磨洋工吗,又不是很明显,你雨德轩餐厅的老板,又不能弄死人不是?

    手工榨油很费劲的,磨磨唧唧的干了一天,薪水还不够一家人喝稀饭的呢,哪来的积极性?这时期,闹粮荒呢,粮食可是老贵了。

    “包老弟,你和雨德轩餐厅的关系可是一直不错的。”黄寒山点了一句。

    包大壮明白,赚钱不多,可是,有时候,是个面子问题。罗炳仁都说到这程度了,这活,得接的。

    “原料呢?黄老哥,你不能看热闹啊。”包大壮倒是没多指望黄寒山,大致也算是给黄寒山一个赚钱的机会。黄寒山不比包大壮,包大壮看不上眼的那点利润,黄寒山看的上啊。

    “油菜籽,茶籽,我弄不到,黄豆……还是算了吧,花生吗,有些门路。”

    盂兰县不产花生,可是,河北产花生啊,无论是河北和山东还是黑花生的主要产地呢。只不过,包大壮不清楚罢了。

    “包老弟放心,我的开销没你那么大,要的利润不多。”多不多的,只要黄寒山参与进来,就有不错的收入,这对于目前也经济很紧张的黄寒山来说很重要的。和雨德轩餐厅合作,黄寒山的风险也小啊。

    “油坊呢?我那是要啥没啥的,用鸡毛榨油啊。”包大壮问道。

    “多大点事儿,手工油坊,乡下多的是。”这点,黄寒山是地头蛇啊,拍着胸脯保证,明天,让包大壮找人来拉‘设备’就是了。

    小鬼子在乡村里大肆的征收劳工,家破人亡的多了去了,闲置下来的油坊‘设备’……给点钱就卖啊。

    “老包,你别装逼啊,山里,你就有个油坊呢,别以为我不知道。”罗炳仁说道。

    没错,护卫的家属里,有会榨油的,河边寨里自己也用油,包大壮也没指望河边寨的油坊多大的产量,都自己用的就行呗。

    “行吧。”包大壮本来也没想驳了罗炳仁的面子,榨油就榨油吧,又不亏,貌似还赚不少。当然,手工油坊,产量也不多,赚点就行呗。

    “包老弟,你啊,不要光看着眼前。是,盂兰城里的植物油市场,目前,因为大家族不愿意冒头的缘故,导致的植物油紧张。可是,你想过没有,你认识的那个孔源,背后有巨大的京津市场。你弄出多少植物油来,也不愁卖的。”

    黄寒山继续提点包大壮。

    “黄老哥,你就别忽悠我了。这年头,谁的产业敢真的做大?”包大壮一句虎话,黄寒山老脸一红。

    小鬼子才不会跟你客气,真抢啊,所谓的民族工业,差不多都被小鬼子军管了,或者,所谓的中日合资经营。

    “我倒是想老老实实的做生意,又如何?黄了两次了。”包大壮抱怨道。

    “老包,局势如此,活着不易啊。”罗炳仁是真的体谅包大壮的,可是,这年头,不就这样吗?胳膊拧不过大腿,大家族也不敢和小鬼子顶风作案不是?

    ……

    既然答应了罗炳仁,那就做呗。交代给骆驼,让九云山里的王学阳、孙胡子安排人接收榨油‘设备’去就是了。出海轮值回来的董七在外面张罗,包大壮也不大操心。

    榨油产业,包大壮是真不敢做大,事关民生的产业呢,小鬼子盯的紧呢。反而,家具产业,包大壮倒是乐意发展一下。这就是产业性质的区别。

    当然,河边村的木工也不多,产量也不大,慢慢来呗,总是正经营生不是?要是能把河边村发展成家具村,包大壮都不介意。小鬼子对家具这产业,兴趣不大的。

    领会了领导意图的董七,回去给王学阳传达了这重要的指示精神。行啊,不就是多培养一些木工吗,ok!王学阳在河边村也有了重点发展方向了。

    对于孔源来说,九云山的那点家具产量,在走私成分里,一小部分而已,船运,顺带就可以了。

    可是,忽然间,孔源发现,九云山的组合家族产量提升了好几倍。孔源倒是不介意这样的新式组合家族多一些,毕竟,新颖,市场很大的,不少大家族的人还真是喜欢呢。价格也卖的上去,自然能保证足够的利润了吗。

    包大壮还纳闷呢,河边村产量提升的也太快了吧?木工是那么好培养的?

    董七来汇报了,王学阳啊,开始找人在盂兰县的各个乡镇招人了,只要是成手的木匠、油漆工,每个月给一定数量的粗粮当薪水,当然,你得跟着走才行。

    工匠啊,手工业者,有个屁的地位,这粮荒的时期,粮食就是命啊,卖身也跟你走啊。不到七天的功夫,王学阳从盂兰县各个乡镇搜刮来十七个成手木工和几个油漆工,不多,继续!

    到了河边村,这些工匠觉得进了天堂一般,真能吃饱饭啊。于是乎,这个介绍个熟人,那个也介绍个熟人,都是干木工的,都有自己熟悉的圈子啊。一来二去的,很快,又多了十七个成手工匠。

    河边村不缺打下手的,不少的新兵几乎都成了木工学徒了。于是乎,河边村的木匠大军急速的在扩编,不但自己能吃饱饭,还每个月给家里送粮食,一个个的干劲十足啊。

    河边村打造成家具村的伟大目标,居然这么快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