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新闯王横扫天下:李自成 > 第66章 谁来背锅

第66章 谁来背锅

    且不说朱格亮这么如何吃惊。

    李自成先是收到一封王进的信,说孙传庭的大营被他们占领了,孙传庭应该是真的祖大弼失利,闯军骑兵在北边等他,提前放弃2万多官军偷偷在晚间逃跑了。

    李自成在心里不断口吐芬芳,老子都布好了战阵了,你孙传庭直接跑了,官军直接全部投降了。。。。。

    这几天可是用了不少脑细胞的,结果正主跑了,连根毛都没有碰到。

    李自成这简直就是小人心态,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胜利,简直就得了天大的便宜,然后还卖起了乖。

    李自成下令,袁宗第和骑兵第5团、第6团返回大营,协同张羽的步兵第4旅押送物资和俘虏到官军大营汇合。

    同时给张羽下令,北边的山区,留一个步兵团,把守,等到官军大营汇合后再回去驻守。

    并给高一功和步兵第十旅的李福成传令,让他们派弟兄到护牧关领取马肉干。

    给田见秀传令,带领骑兵到官军大营集合。。。。。

    李自成传完一系列命令,准备带亲卫和步枪营出发的时候,又收到了王进的信;

    李自成内心很疑惑,什么事情值得军师又传信呢。

    打开之后,李自成就兴奋了,孙传庭虽然跑了,但是给他李自成送来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懂行军布阵的高级打工人。

    这真是想睡瞌睡,孙传庭就送来了枕头。

    想想也是,自己除了有现代意识,知道历史的一些东西,然后前身会武艺,会冲锋,对于真正的行军布阵和天文地理,其实是踏马一点都不懂;

    前身打仗,基本都是一拥而上,自己打仗,除了让闯军摸索了一个鸳鸯阵,然后其他的和前身打仗技术差不多,粗糙的一逼。

    现在好了,以后不用为行军打仗、天气、地理伤脑筋了,内心当然快乐,当然开心,这不骑马跑起来都带风的。。。。。。

    田见秀等一众武将,听说官军投降了,孙传庭偷跑了,心里比李自成郁闷。。。。。。

    大家到北边威吓曹化淳,就是为了引诱孙传庭出山,然后给他一记狠的,结果人跑了,连个鸡毛功劳都没捞着。

    但是一众人只得闷闷不乐的骑马往回赶。

    此时孙传庭更加郁闷,本以为,以自己的本事,拼命在陕西打个胜仗,在崇祯皇帝那里整点彩头;

    不说升官,至少让自己之前下狱的不良影响能消除吧。

    但是如今呢,好处没捞着,连手下的官兵都丢了,感觉自己又有了牢狱之灾的预兆啊。

    经过5天的长途跋涉,终于进了西安城。

    曹化淳见孙传庭只有50人回来,以为是大军在外面把闯军消灭了,高兴的不行,自己这是:人在城中坐,功从天上来,真是皇上洪福齐天啊。

    孙传庭来到府衙,没有等曹化淳高兴几分钟,就把祖大弼全军覆灭,并给自己假传信息,让闯军西进断了自己的后路与粮道的事情详细讲了一下,

    然后最后苦着脸说,自己在闯军3万大军的包围之中,苦战3天3夜才逃脱了出来。

    曹化淳听了孙传庭的信息,简直是五雷轰顶,直接给轰石化了。

    这踏马叫什么事呢,刚才还在意淫YY不停,这会儿不但功劳没有,甚至有可能让皇帝处罚,其实这两件事都是小事;

    因为曹化淳感觉到,自己的小命要丢在陕西这个荒僻之地了。

    第一反应是想逃跑,但是又意思到,不能跑,自己要是敢跑回南京,崇祯皇帝就敢砍自己的头。。。。。。

    于是对孙传庭问道:“孙大人,眼下的局势,你有什么打算?”

    孙传庭苦笑着说道:“目前只能向朝廷求援,不管是派兵或者派钱,我都有信心再跟闯贼决一死战!”

    曹化淳自己不懂打仗,而且自己也怕死,对于祖大弼全军覆灭而且不知道死活的情况下,于是问道:“以孙大人之见,皇上那儿?。。。。。”

    孙传庭正义十足的说道:“祖大弼那武夫,不听本官的命令,肆意妄为,着了闯贼的道,不但让大明3千关宁铁骑损失殆尽,

    更是让我围剿闯军的大明官军腹背受敌,要不是曹公公亲自上城墙防守闯贼,西安外围的闯贼都攻破城池了。”

    这一通说辞,曹化淳是有点满意的,至少自己有一个守城之功,孙传庭只能是有错,但错的有原因,而不知所踪的祖大弼是这次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

    于是二人各自准备自己给皇帝的奏本。

    但是,此时祖大弼一路向北,在路上就给崇祯皇帝上了奏本,说:

    孙传庭在护牧关畏敌不前,导致 闯贼李自成带领贼兵主力,出山围剿自己的关宁骑兵,末将率领骑兵与闯贼大战3天3夜,

    官军兄弟们英勇大战,末将也身受重伤,要不是兄弟们拼死相救,末将已经到那边去侍奉先皇了,还好皇帝洪福,让末将突围而出,以后还能为陛下拼死效命。

    崇祯皇帝在用完晚膳的时候,收到了兵部传来的两份奏本,一份是孙传庭的,一份是祖大弼的;

    崇祯知道不是好消息,因为上次曹化淳都发来西安求救奏本了。

    果然不出所料,孙传庭基本全军覆没,而祖大弼的3千关宁铁骑也差不多全军覆没。

    看了这两条信息,内心无比膈应,踏马两人各说各的,互相推脱责任,而且各说各有理。

    没一会儿,王承恩拿来了曹化淳的奏本,大致意思和孙传庭的比较一致,最后在内心长叹一声: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没有朕身边的太监贴心,虽然这次是战败了,但是却只有文臣武将中的无用之人,太监立功;

    所以对这次的作战信息,崇祯更偏向孙传庭和曹化淳的描述,认为多半是祖大弼大意着了闯贼的道。

    他现在很想让锦衣卫去陕西查一查,看看是什么情况,可是又想到查了又能怎么样呢。

    现在在西安的曹化淳和孙传庭都在向皇帝求援。

    可是这会儿到了下半年,辽东的鞑子又要进犯了,抽不出人了。

    要钱,这会儿也挤不出来啊,辽东的兵饷不能停,不然京城不保;

    江南的兵饷,朝廷百官肯定不会让自己停,不然一大群的官员老家祖坟不保。

    愁人,想起这些,崇祯就想死,刚刚登基那会儿意气风发,这会儿是心力交瘁,毫无生机,这不,3个月连后宫的佳丽都没有碰过了。

    于是让王承恩传旨,召内阁辅臣和兵部尚书进宫议事。

    过了1个时辰之后,几位大臣像是商量好的一样,在首辅范复粹的带领下,来到了皇宫。

    首辅范复粹是前两个月才刚刚接替薛观国任职内阁首辅,而且还是那种受到最高领导赏识,做火箭升迁的。

    这种官员的升迁各有利弊,有利的是对于皇帝而言,没有根基,皇帝说话好使;

    不利的一面是对于官员本人说的,做了首辅,但是下面没有可以使用的亲信,根基不稳,其他官员说个啥,就得亲自上战场。

    不说真实情况,就很多电视、书本上都知道,有根基的大佬,别人问问题,或者自己想要做什么,都有众为自己挡刀剑或者法点子的亲信小弟。

    一般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自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自然有小弟去干,关键有功劳的地方,自己上去收割一波。

    几位大臣来到崇祯皇帝面前,看到刚刚30多岁的崇祯皇帝头发都半白了,而且神色不安,估计又有不好的大事发生。

    几人向皇帝跪下请安问好之后,崇祯皇帝命王承恩给众位大佬搬凳子赐座。

    之后再由王承恩把孙传庭、曹化淳和祖大弼的奏本给几人轮流,几位大臣看了之后,无一不眉头紧皱,

    虽然与自身利益不是特别大,但毕竟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又要费脑细胞。

    等大臣们看完之后,崇祯皇帝说道:“诸位爱卿,你们对这次围剿闯贼和陕西的局势发表一下各自的看法。”

    几位大臣在来的时候,早就知道陕西打败仗的事情了,谁还没有点消息渠道呢。

    在来的路上,已经做了商议,打了败仗肯定有人背锅,但是都不好选,如果孙传庭背锅,处罚严重了,那边就没有人愿意去顶雷了;

    祖大弼处罚重了也不好,因为他哥祖大寿、亲外甥还在辽东带领大军防范鞑子,而且眼看入了秋,鞑子很有可能就要进攻大明了。

    而曹化淳呢,又立了功劳,也不适合背锅,真是伤脑筋,这个背锅的人很不好找。

    最后几人达成了一致,对孙传庭和祖大弼各“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方式各打50大板,陕西有人继续顶雷,辽东又不得罪人。

    面对皇帝的问话,范复粹跪下奏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这次围剿闯贼失败,孙传庭和祖大弼都有过错,应该处罚二人,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