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啊,你的意思是,想要发扬我的雕刻技艺?孟老听完杜仲的讲述,狐疑的看着杜仲问道。毕竟眼前的两个年轻人,太过年轻了。虽然感觉买自己家具的小伙子有些身价,可关乎到传承的大事,他也是很谨慎的。
杜仲点了点头,可随即又摇了摇头,开口道:不只是您老的篆刻技艺,还有很多即将失传的手艺,我们都要将其发扬光大。像糖人、贴画、剪纸、裱花等等吧,只要是我们民族古老的传承,又即将要失传的。我们都要尽最大可能的将其完整的保留下来。
孟老听到这,眼睛顿时放了光。可还是有些顾虑的问道:那我能做点什么呢?将刻章的技巧、手法教给你们吗?
杜仲摆手笑道:当然不是,即便您愿意教,恐怕我们也学不会啊。说着他指了指身边的杜明道:这是XXX部门的负责人,日后他将主抓这一项目。我们打算聘请您,还有那些身怀绝技的老先生们作顾问。初步的想法是,以办学的方式,收取大量对相关传承感兴趣的年轻人加入,将我们这些古老的东西传承下去。
一听杜明是体制内工作人员,并且杜明很配合的,掏出了自己的工作证交给了老人。待孟老看完后,最后的一点疑虑也就此彻底打消了。随即激动的对杜仲道:好啊,好啊,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想法。我老头子很愿意支持啊,小杜啊,你说吧,需要怎么干。
孟老真的很激动,眼见着自己家传的手艺,即将被机器所取代。一种没落的悲凉,始终让他感到愧对于先祖。
曾几何时他想收徒弟,奈何如今这个时代,早已经没人愿意学这门老掉牙的手艺了。此时听了杜仲有心帮着发扬光大,作为手艺传承之人,他怎能不激动。二话没说就直接答应了下来。
见到老人激动的模样,杜仲心中感触颇多。他是靠着眼中的异能起家的,一直以来都只是在用异能,满足自己那贪婪的一面。从来都没想过,要用这特殊的能力,来做些什么。直到见识到了孟老那高超的手艺,才让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从孟老的身上,杜仲看到了手艺人的无奈与倔强。试想全国会有多少这样的匠人,正在为技艺即将失传而担忧。杜仲不忍心,也不能让这些民族的骄傲,就此没落。他要将这些被人们遗忘了的,被当代年轻人认为是老掉牙的东西,重新焕发光彩。
杜仲对孟老开口道:我们会规划好相应的路线,并且制定完善的计划。孟老如果有认识的手艺人,也可以一同介绍到咱们的项目中来,只要是怀有真本领的匠人,一律聘。
说着将大致的待遇,以及暂时的安置构想说给了孟老。而孟老越听眼睛越亮,直到最后老泪都忍不住流了下来……
坐在车内,杜明点燃了一根烟。他回想着刚刚杜仲与孟老所说内容的场景,不禁诱发深思。那一刻对他的触动也是不小的,刚开始杜明只当是,杜仲一种一时兴起的乐子。直到此时,杜明开始认真的思考起了杜仲所说的事情。
见杜明久久没有发动车子,不解的问道:哥,开车啊,想什么那?
杜明吸了口烟,扭头认真的看着杜仲问道:真的有会那么多,像孟老这样的手艺人加入嘛?
似乎感觉,此时的杜明与之前,不大一样了。但具体哪里不一样,杜仲一时间也说不上来。他点点头开口道:我相信,只要我们将项目前景,以及相关的内容完善好、规划好。那些怀揣古老技艺的老先生们,就一定会愿意的。
听了杜仲肯定的话,杜明狠狠的吸了一口烟,将烟头扔出了车窗,在发动了车子的同时,坚定开口道:这活我干了········这一次他是心甘情愿发自于真心的,想做一些事情了。
被动与主动全然起不同,自从杜明下定决心后,当真是一改往日的懒散。主动的开始跑着各项手续,为相关事项的内容而奔波着。
一开始杜家的人还没在意,直到众人发现平日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杜明,竟然开始主动为了工作托关系找门路后,众人才欣慰的认可了他是真的在改变。
这其中最高兴的自然就属二叔杜海振了,看着自己儿子一天天的变了模样,老怀大慰了好一阵子。不过也不得不说杜明本身就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这点杜仲始终相信。像杜明这种从小就高规格出身的世家子弟,无论是教育层面,还是家庭熏陶层面,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差到哪去。而且这些人的眼界高,人脉也广,一旦踏下心来想做点事情,还真就没什么是做不成的。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在杜仲的财力支持下,加上杜明的人脉以及冯、梁二女的专业管理配合下。非遗项目一经上报,立刻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关注。不但成功的批了相关文件,还大力扶持和主动配合推广,一时间各大新闻报纸,以及影视网络,是铺天盖地的宣传。
当然,这自然离不开杜家的推波助澜。杜明因此也被直接升任为了,专职负责此项目的总负责人。随着非遗项目的进程,他的职位也从最开始的处级上升了半级。这就更加提高了杜明的积极性,随着孟老等一干数十名,老手艺人的加入。非遗项目彻底成立了,非遗文化艺术交流学院。其中受保护的申办项目,就多达数十类,这些还只是暂时性的。
随着非遗项目的大力推广,杜仲相信,在不久得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手艺人加入其中。
乐呵呵的看着新校区的选址地点,以及规划设计方案。他感觉很自豪,从未有过的自豪。他突然发现先,原来财富不光是金钱而已,民族的财富才是最大的财富。
冯佳佳通过海外的一些关系,将四合院里的资金,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成功转换为了正当收入,注入到了公司内。有了如此庞大的资金做后盾,杜仲的公司经过二女的经营,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通过非遗项目的初叫成果,杜家的众多长辈,也再次对两女的能力表示认可。同时也开始正式的,将一些重要的内部项目交给了二女去做。
一转眼,新年的脚步悄然的到来。杜仲的父母、姐妹也都从土城搬到了京城,住进了宽大的王府四合院中,最开心的就属杜仲的妹妹了,整日里搀着两位未来嫂子到处闲逛。
杜敏从小吃了苦,因此杜仲对她是格外的宠溺。只要她开口,没有不答应的。随着杜仲一家进京,杜仲的四合院彻底变得热闹了起来。也成了杜家第二根据地,杜海生是杜家的长子,正所谓长兄如父,弟弟妹妹自然时不时的就要前来做客。
杜仲的母亲王爱霞,看着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氛围。感到欣慰不已,每每看向自己儿子的眼神,都带上了骄傲。
只是对拥有两个儿媳妇这事,还是让她多少有些担忧。倒不是担心别的,作为母亲,她才不在乎自己儿子女朋友多呢,还把不得越多越好。但毕竟她身为杜家的长儿媳,要为杜家的脸面着想。
两个漂亮的儿媳妇要家世有家世,要学历有学历,能力更是没得说。
一时间让她舍弃哪一个,自己都舍不得。私下里和杜海生说过此事,而杜海生倒是浑然不在意。总是嘿嘿笑着道:我儿子的事,就让他自己去操心吧,你啊,就安心享后半辈子的清福,等着抱孙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