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明白皇帝的激动,隋朝为了征高句丽,连江山都丢了。
如今大唐不仅灭了高句丽,还能把汉家故土经营好,彻底抹灭高句丽的印记,让辽东融入中原!
这证明什么?
证明大唐才是天命所归!
皇帝笑了一会儿,令户部隆重接收辽东送来的税粮……
要让全长安乃至全天下都知道,辽东都督府给朝廷送税粮了!
送税粮的辽东众人到了长安……
这?这么大的阵仗?
送个粮而已,不是交到指定的地方,还要被户部差吏为难一二才出具执结?
那个穿着高官服饰的,难道是户部尚书?
“黑齿老弟,难道户部尚书也知道你英武俊朗,相中你做侄子或者女婿?”
都督府官员犹豫半晌,终于想出了一个理由!
同伴们目光灼灼,黑齿常之也不由得迟疑……难道真是这个原因?
说起来,他可是辽东第二美男子。
他还没有成亲。
户部尚书高瑾……渤海高氏建立过北朝政权,出过“兰陵王高长恭”这样名垂青史美男子,也出过好些疯子皇帝。
疯病会不会传给子孙?
这门亲事,好纠结啊!
高瑾:……
陛下说要高规格接收辽东税粮,高瑾堂堂尚书,亲自带人来接收,够高规格了!
唐朝官仓有正仓、转运仓、太仓、军仓、常平仓、义仓六种,长安城东就有三个大正仓,三个中等仓,五十多个粮仓,此外还有二十多处草场。
辽东官员上前,呈交税粮账目……在洛阳已核验一遍,此时倒不必再次翻检。
户部官员接过账目,呈给高瑾。
高瑾看了看账目,瞳孔微微一缩……了不得!赵全真的去劫掠人口了?
这得卖多少奴婢,才能挣那么多钱?
但是,此刻不是追究“钱怎么来的”时候!
他高声宣读了朝廷对辽东都督府的褒奖,称赞赵全尽忠职守,经营地方有功!
“诸位远来辛苦,户部备下小宴,请诸位赴宴。”高瑾和煦地说,“陛下龙颜大悦,还有奖赏赐给赵全,届时请你们带回辽东。”
户部尚书态度那么和蔼!
辽东众人憨憨笑着:“不辛苦!都是为朝廷尽忠,为人民服务!”
……出发之前赵都督就交代了要怎么说。
高瑾满意辽东官吏谦虚的态度,目光落到前排的黑齿常之身上,见这英俊魁梧的小将,又听说是赵全的“义侄”,微笑着多看了两眼。
别人爱收义子,赵全爱收义侄,也是有趣。
黑齿常之:……他看我!他果然相中我了!
怎么办,疯病会传给子孙吗?
账目交接后,官仓官员指挥兵士装卸,具体负责扛粮食的民夫,被称为“袋家”。
每个袋家吆喝着,肩扛两袋粮食,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号子前进,仓库前热闹得像集市。
正在此时,高瑾让人放了几束烟花。
虽是大白天,烟花冲上天空,还是绽放出天女散花般的美丽。
这火树银花,吸引了远近所有人的目光,扛粮食的“袋家”们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是过节吗?还是过年?
都不是!
是为了庆祝“辽东送税银”!
这个惊人的消息,随着绽放的火树银花传遍了京城。
辽东官员顺利领了执结,住进客舍,准备参加户部安排的宴席。
黑齿常之牵着自己的马,带着两个随从挑着行李,询问着路到了安邑坊赵家。
此时的赵家,热闹得不得了。
赵四郎回天明村过中秋节,顺便把家中爹娘、大哥大嫂等人接进京,参加董昊的婚礼。
赵家和董家是姻亲,且在老赵家人心中,自家能有今天,多得董家帮助。
如今董昊要成亲了,一大家子能来的都来了!
连石头舅舅一家都来了!
安邑坊赵家三进三出的大宅,都有些不够住!
“我们是许久没来长安,如今瞧着和上回也没啥区别!”赵老汉背着手站在院子里,大嗓门地说:“就是园子里怎么种了花?原先不是种菜?”
这多浪费地啊!
后院也不养鸡了,反而养了几只学人说话的八哥。
唉,四郎媳妇来了长安,也学了官家娘子的做派~~
周氏笑道:“我看这些花种得好!我来往的诰命夫人,家里园子都是种花的。”
赵盈脆生生地说:“皇孙都夸我们家的花好看!”
赵老汉摇头:“不知道有什么好看。”
虽这么说,微微昂起的头却泄露了他内心的骄傲……皇孙夸了他家的花,四舍五入他家比皇宫还漂亮!
他又对董月明说:“怎么不把小正儿带回来呢?我们还没见过这个小孙孙呢!”
孙子虽然多,但这个是七郎的,和别的就不一样。
偏心偏得理直气壮~~
董月明笑道:“我也说要带回来,可阿全说一路奔波,怕小孩子经受不住。正儿这孩子,又最亲他爹,父子俩依依不舍的,我就不勉强了。”
赵老汉叹道:“从前七郎也最亲我,这就是父子天性。”
周氏:……算了,不拆穿了。
老两口难得进一次京,见不到幺儿,还见不到小孙孙,心里难免遗憾。
正说着小正儿长得像谁,啥时候能带回天明村……就听人来报,有自称七郎侄子的人来了,叫什么“黑齿常之”。
赵老汉:“……谁?阿义改名了?”
董月明笑着提醒:“您老忘了?阿全收了个百济人做侄子,就是黑齿常之!年纪跟七郎差不多,比阿义小一点。”
赵老汉恍然:“哦!这年纪是该做七郎的侄子。”
七郎的侄子,那就是自己的大孙子。
嘿嘿,不吃自家一碗米,从天而降一个大孙子……捡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