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农门状元 > 第265章 入读国子监

第265章 入读国子监

    七郎入学这一年,碰上国子监“扩招”,整个国子监的学生,林林总总加起来竟有两千余人。

    有高昌、吐蕃、新罗等地的留学生,正是煌煌盛世、人才济济。

    庞大的学生人数展现了大唐文风鼎盛、四海来朝的盛况。

    陛下很满意,命太子亲自前往国子监主持开学释奠。

    所谓释奠,即《礼记》中记载的祭奠往圣先师的祭礼,在国子监内的孔庙举行。

    七郎穿着国子监学生统一的服装,站在乌泱泱的人群中间。

    数千人在此,却井然有序。

    七郎年纪小,被安排在前排,能够清晰看到主持释奠礼的太子。

    “……万雉斯建,百堵皆兴。揆日占星,式规大壮。凤甍骞其特起,龙桷俨以临空……”

    “……至於仲春令序,时和景淑。皎絜璧池,圆流若镜,青葱槐市,总翠成帷。清涤元酒,致敬於兹日;合舞释菜,无绝於终古……”

    庄严的祭文诵读完,接下来奉礼器、置酒食、师生行礼等流程。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坚立学之心,明向贤之志,传往圣之道!

    七郎本来是想着滥竽充数的,但被庄严的气氛裹挟,郑重地进行每一个动作,累得满头大汗。

    他在梦中见过后世之人上大学,现在,他进的是全国最高的学府!

    国子监各门人数不一,其中国子学只有三百人!

    可以说,他就是全国读书人中前三百名,四舍五入就是全国第一了!

    开学释奠之后,国子监就正式开学了。

    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培养的是综合性人才,重点学习的是儒家经典。

    《论语》、《孝经》为必须课,此外还要从“大中小”经里选修。

    “大经”为《礼记》、《左传》;

    “中经”为《诗经》、《周礼》、《仪礼》;

    “小经”为《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

    各门经典的修业年限不同,最长为三年,最短为一年。

    唐代贞观年间的科举考试制度、内容,和明清时截然不同。

    七郎按罗先生的指点,第一年选的《礼记》和《尚书》。

    这两门经典在府学学过,应当能跟上其他人的进度,不会被人看低。

    国子学的博士对七郎好奇,七郎对国子学也同样好奇。

    进国子监之前,他本以为这里汇集了全国最顶级的权贵二代,纨绔子弟可能不爱学习。

    但他来了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竟然是认真读书的!

    比你有权有势、比你退路多的人还比你勤奋……这种事七郎是绝不能接受的!

    七郎有了紧迫感,更加认真学习,每一天的课业都加倍、加量的完成。

    有不懂的,回家之后就请教罗先生……这份勤学的态度,让国子监中暗中留心他的人多了一分认可。

    国子监从祭酒、司业到博士,都知道赵全这个人。

    赵全贡献的印刷术,就是国子监负责印制经典。

    但“发明”这种事,属工匠之事,虽有弘扬教化的功德,却体现不出七郎自身的才德。

    “学习态度尚可,就看他考得如何,是否可造之材……”博士们暗道。

    没几天就是旬考了。

    七郎谨记先生的嘱咐,自己不作弊,也要防止别人主动帮他作弊……上巳节的那个纸团,虽不知道是谁给的,但多半不是好意。

    罗先生到底是做过官的人,知道人心险恶,特别叮嘱七郎小心谨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七郎白天去国子监读书,傍晚回家,本以为家人会牵挂不舍。

    可除了最初两天全家人等他散学,问他在国子监“习不习惯”、“先生讲的听不听得懂”、“同窗是否友善”……之类的问题,过了两天,就没人关注他了。

    赵老汉和周氏照顾小鸡崽、马匹、种菜,有空一起去街上闲逛,这偌大的京城,有的是新鲜热闹事;

    刘植、董月明和董昊来赵家跟罗先生读书,也约着一起去过胡姬酒肆。

    时间匆匆,旬考终于结束,第二天放假,七郎不用上学。

    来赵家读书的刘植好奇地问:“阿全,你今天逃课吗?”

    七郎气呼呼地说:“我今天放假!我昨天考了入学的第一次考试,你们也不关心我?”

    “哦,那你考得怎么样?”小伙伴们漫不经心地问。

    七郎骄傲地说:“旬考考的是近十日的课业,都是我学过的,如今是重新学一遍,完全没难度,我估计能拿‘通晓’。”

    三分为“通晓”、两分为“及格”,不及格的要受罚。

    董月明抿唇笑道:“你一路上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备考了那么多天,考个通晓才不辜负你的努力。”

    七郎说:“我才没有!我只是不经意地看了两眼书,考得好主要是我天资聪颖!”

    小伙伴们都笑:“努力也不是坏事,我们承认你聪明行了吧?”

    七郎说:“口服心不服可不行!我把旬考的题目写出来,我们一起做,然后请先生点评!”

    小少年们在院子里比赛着学问,长辈们都含笑地看着他们。

    这些小孩子怎么那么乖巧可爱呢?

    别人家的孩子比吃的穿的,他们比学习!

    院子里欢声笑语,临时做门房的傅大郎急急忙忙的来报:“东家!有贵贵贵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