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蜀王又嚷着要去打猎了。
蜀王游猎,王府属官和地方官要随行,给他安排行猎的路线、安保工作、到地方的食宿等。
“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萧凌凝眉,“此事我必竭力劝阻!”
他拖过了一个冬天,以为到了春天,蜀王就放下打猎一事了,没想到蜀王和寻常人不一样。
萧凌的幕僚说道:“郎君,蜀王显然还是对竹熊一事耿耿于怀。去年冬日,蜀王要十头竹熊,最后只有两头,蜀王大为不满。为大局计,不若将您留下的那头竹熊献上。是您献上的,蜀王满意了,就不会再生事。”
春日游猎,不仅是坏了天道纲纪,现实的问题……大队人马到野外游猎,必然行经村庄,难免践踏农田。
作为地方主官,保障春耕是职责所在。
萧凌不能为了保下一头小竹熊,置春耕大事、百姓一年的收成于不顾。
此时的百姓大多没有余粮,今年的收成坏了,到了秋冬就会饿肚子、成为流民,届时一旦出现大量流民,就是他治理地方无方。
不说朝廷会不会怪罪,兰陵萧氏的骄傲,也不允许自家成为别人的笑柄。
幕僚以为,萧凌顾全大局,必会同意他的建议,以一头竹熊换暂时的安宁。
萧凌想了一会儿,缓缓摇头:“不是一头竹熊的事。有了一头竹熊,他还会要十头、要一百头,难道我们都满足他?陛下分封其为蜀王,其子孙后裔,可能都会长居蜀地。若无止境的提出要求,蜀地百姓又如何满足?”
“我可以离开此地。益州百姓,却不能背井离乡、抛家弃业。现在只有我,能暂且为百姓挡在前面,又如何能轻言妥协?”
他的话义正言辞,幕僚一时语塞,不知该说什么。
顾全百姓,自然是对的。
但……说句萧凌不爱听的话,兰陵萧氏要有这觉悟,又何至于丢了大梁天下?
对于士族来说,国重?民重?都不如家族传承来的重要。
但他奉主公之命来益州辅佐少郎君,只会提出建议,具体怎么做,还是要靠郎君自己的意思。
萧凌想清楚之后,请崔氏去和杨王妃说了一句话。
“蜀王的八百户食邑,还打算要吗?”
杨王妃听了这形同威胁的话,气得脸色铁青,板着脸将崔氏送了出去,然后命人请蜀王来说话。
这样的威胁,杨王妃听了都生气,何况蜀王?
他甩着袖子气恼地说:“好一个清河崔氏、兰陵萧氏!这是谁家的江山?这是我李家的江山!我是父皇的亲生儿子,难道我的食邑,还要他萧氏同意?”
杨王妃气恼归气恼,也想起新年时收到的家书,迟疑地说:“食邑的事,若能得萧家提一提,或许能早日定下来。”
蜀王冷笑:“我的食邑定不下来,是因为萧家崔家吗?他们也是好大的脸!定不下来,是因为我身上流着前朝皇室的血脉,某些人忌惮我们兄弟!”
蜀王身上流着杨家的血脉,杨王妃更是正宗的杨家人。
对此,可谓同仇敌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