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十月十二日的傍晚,如血的残阳渐渐隐没在天边,那最后一抹余晖仿佛也被即将到来的寒夜吞噬。
此时的初冬,寒风已如冰冷的利刃,无情地在大地上肆虐着。
经过每日近两百里的疯狂急行军,瓦剌骑兵终于抵达了倒马关。
身后穷追不舍的明军依旧紧咬不放,然而,这些瓦剌骑兵凭借着常年在马背上练就的坚韧,在这恶劣的气候下依旧能保持快速前行。
他们常年在马背上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马上吃喝睡的本领,可以连续几天几夜都不下马。
他们仿佛与战马融为了一体,战马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灵魂。
此时的明军将领许震在队伍中焦急地怒吼着:“都给我加快速度!绝不能让瓦剌人逃脱!”但看着那逐渐远去的瓦剌骑兵,心中也不禁涌起一丝无奈。
这寒冷的天气似乎也在给明军的追击增加着难度。
也先,这位曾经威风凛凛的瓦剌首领,身材高大而魁梧,宛如一座黑色的山峰。
他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那战马毛色油亮,肌肉线条优美,四蹄有力地踏在地上,仿佛与他融为一体,共同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首领气质。
他肩宽背厚,仿佛能扛起整个瓦剌部的命运。
脸庞轮廓分明,如同被岁月和风沙雕琢过一般,古铜色的肌肤散发着坚韧的气息。
浓眉如剑,斜插入鬓,眉下是一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睛,似能穿透这茫茫的夜色和战争的迷雾,目光中透着果敢与坚毅,又带着久经沙场的睿智与深沉。
高挺的鼻梁下,紧闭的双唇线条坚毅,仿佛轻易不会吐出一个退缩的字眼。
他头戴一顶精致而威严的铁盔,铁盔上装饰着华丽的花纹和象征着首领地位的羽毛。
在寒风中,那羽毛微微飘动,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他的尊贵与威严。
身上披着一件由上好的兽皮制成的披风,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兽皮的纹理和色泽都彰显着它的坚韧与不凡。
披风下是一套精心打造的战甲,战甲由坚韧的皮革和泛着寒光的金属片交织而成,既有着良好的防护能力,又不失灵活性。
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宝石和金属装饰的腰带,腰带上挂着一把锋利的弯刀,刀鞘上同样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也先紧了紧身上的披风,试图抵御这刺骨的寒冷。
他的目光在寒风中依旧坚定如磐石,内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
他深知,如今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倒马关就是他扭转乾坤的关键所在。
他在心中呐喊:“我也先绝不能就此倒下,这倒马关就是我重回巅峰的跳板,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要带领我的族人杀回去,重振瓦剌的雄风。哪怕这寒风如恶魔般啃噬着我们的斗志和体力,哪怕明军如影随形地追击,我也绝不会退缩半分。我一定要让瓦剌的旗帜再次在草原上高高飘扬,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也先和瓦剌部永不言败。”
当部队在倒马关前停下暂作休整时,也先翻身下马,大步走到士兵们中间。
他挺直了脊梁,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众人,大声说道:
“兄弟们!我们一路历经磨难,从辉煌到如今的困境,但我们瓦剌勇士从不言败!”他挥舞着拳头,声音在寒风中坚定而有力,“看看这倒马关,它就是我们重回荣耀的大门!只要拿下它,我们就能回到我们热爱的大草原,那里有我们的亲人和家园在等待着我们!”
士兵们围拢过来,眼中的疲惫渐渐被斗志所取代。
也先继续喊道:“我们曾经在草原上纵横驰骋,无人能敌!如今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我们的勇气和力量还在!这倒马关就是我们新的战场,我们要用我们的弯刀和热血,证明我们瓦剌部的英勇!”
他的声音仿佛带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士兵们心中的火焰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他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刃,高呼道:“大汗万岁,拿下倒马关!”
倒马关,这座屹立在历史长河中的雄关,坐落于今日的河北唐县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
距离明朝北京城大约五百里。
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宛如一个沉默的巨人,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战争的洗礼。
在这广袤的大地上,它显得如此孤独而又威严。
在寒风的吹拂下,关隘更显冷峻。
倒马关与居庸关、紫荆关一同被称为“内三关”,皆是古代长城上至关重要的关隘。
它所处之地乃真正的战略要冲,北依内长城,宛如一个坚实的后盾;背倚唐河,河水在严寒中奔腾不息,河面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似在低吟着古老的战歌;东南则是险峻的十八盘岭,那陡峭的山峰仿佛是上天设下的屏障,山峰上覆盖着皑皑白雪。
它位于一条古老通道——灵丘道之上,而此道在当时乃是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关键交通要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关最初在战国时期便已设置,彼时称作鸿之塞,承载着无数先辈的热血与荣耀;到了汉代,更名为常山关,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北魏时期又被叫做铁关,亦名鸿山关,历经岁月的磨砺;自明代往后,便称为倒马关。
也先之所以要将倒马关作为突破口,心中自是有着一番盘算。
他深知紫荆关已经被明军重新夺回,此时必定有重兵把守,想要突破绝非易事。
居庸关更是一直都有重兵屯守,硬攻无疑是自寻死路。
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时间,重兵把守的关隘他是不会去打的,那太浪费时间了,而且结果可能也是未知。
而倒马关,他通过探子得知,那里守军不足五百,在他看来,这里无疑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
此刻,于北京城的皇宫之内。
朱锐坐在龙椅之上,一只手轻轻敲打着扶手,双眉紧锁,目光中透着深深的思索,与张辅一同商讨着应对之策。
瓦剌人在之前的战役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他们的军队士气低落,粮草补给也出现了问题。
同时,大明军队的勇猛反击让他们心生畏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仓皇逃窜。
依据斥候所呈递的报告,瓦剌人此刻正朝着倒马关的方向仓皇逃窜。
朱锐紧蹙眉头,面色极为凝重,手指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说道:“英国公,也先那家伙必定是盯上了倒马关。”
张辅站在一旁,微微眯起双眼,一只手轻轻捋了捋自己的胡须。
他沉思片刻之后缓缓说道:“皇上,臣亦料到了此点,然而,为了大局作考量,此番我们切不可将也先逼至绝境。瓦剌人虽然在逃窜,但他们仍有一定的战斗力,倘若将他们逼急了,他们定然会拼死一搏,到那时,双方的损失必定会更为惨重。”说完,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忧虑。
朱锐微微颔首,眼中悄然闪过一丝忧虑之色,但随即又闪过一抹不甘,他站起身来,来回踱步,说道:“可若是就这般轻易地放他离去,朕着实心有不甘呐!”
张辅目光深邃如渊,表情严肃而坚定,他上前一步,抱拳说道:“回禀皇上,当下需先尽可能地减少我军的伤亡,保存实力。待日后再寻觅合适的时机将其彻底剿灭。毕竟战争不是一时之功,需从长计议。”
瓦剌骑兵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倒马关前停下了匆匆的脚步,他们缓缓放下手中的兵器,暂且作片刻休息。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们迅速行动起来,有人熟练地拾捡着枯枝落叶,有人则小心翼翼地擦着火石,不一会儿便生起了火。
那熊熊燃烧的篝火在夜色之中欢快地跳跃着,宛如他们内心深处那不屈不挠的火焰在舞动。
然而,无情的寒风却不断地呼啸而来,试图竭尽全力吹灭这微弱却珍贵的温暖。
在不远处的黑暗中,仿佛隐藏着无数双眼睛在窥视着他们。那些是他们的敌人——明军。
此时倒马关城墙上,明军士兵们正紧紧握着手中的长枪,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地注视着瓦剌骑兵的一举一动。
他们不时地调整着自己的站姿,以保持最佳的防御状态。
一些士兵轻轻地摩挲着手中的弓弩,仿佛在感受着武器所蕴含的力量,随时准备给予来犯之敌致命一击。
瓦剌士兵们看着跳动的火焰,心中暗自思忖着未来的命运。
他们的眼神在闪烁的火光中不时流露出一丝慌乱,那是对即将到来战斗的恐惧在悄然蔓延。
他们一边狼吞虎咽地大口吞咽着食物,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干粮,另一只手不时地擦拭着嘴角,努力补充着消耗的体力,一边想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战场上的血腥与残酷,他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些倒下的同伴,鲜血染红了大地,凄厉的喊叫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他们担心自己也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受伤甚至失去生命,害怕再也无法回到那熟悉的大草原,无法见到自己的亲人们。
对未知的战斗结果充满了担忧,不知道倒马关内的明军有着怎样的防御部署,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去突破那坚固的城关。
每当寒风吹过,他们都会不自觉地缩缩脖子,仿佛这寒风不仅仅带来了寒冷,还带来了死亡的威胁。
他们时不时地跺跺脚,搓搓手,试图将侵入身体的寒意驱赶出去,但那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担忧却如影随形,怎么也挥之不去。
他们在心中默默祈祷,祈祷自己能够在这场战斗中幸存下来,祈祷能够早日回到温暖的家乡。
“兄弟们,今晚我们务必拿下倒马关,然后踏上归途,回到我们魂牵梦绕的大草原!”也先放开喉咙大声喊道,他用力地挥舞着手臂,声音在寒风之中虽有些微微颤抖,但其中蕴含的力量依旧如同汹涌的波涛般强烈。
他的内心其实也有着一丝焦虑,他知道这场战斗的艰难,但他必须鼓舞士气,让士兵们充满斗志。
“杀回大草原!”士兵们齐声高呼,他们高高地举起手中的武器,那激昂的声音在夜空中久久回荡,仿佛具有无穷的力量,要冲破这严寒所设下的层层封锁。
他们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期盼交织在一起,让他们充满了力量,仿佛忘记了寒冷和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