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是正统我怕谁 > 第19章 违令者,斩!

第19章 违令者,斩!

    十月一日清晨,天色尚暗,太阳还未从地平线探出脑袋,于谦结束了对守城将士的巡视。

    此刻,他满心牵挂着粮草的储备情况,脚步匆匆地朝着粮库赶去。

    “这粮草可是守城的关键,若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于谦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心中暗自思忖着。

    若不能及时把通州的粮食运进北京城,那么一旦瓦剌大军形成包围圈将北京围住,这些粮食毫无疑问会落入敌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朝廷之中居然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建议,那便是干脆放一把火烧掉粮食,以此避免粮食被敌军所用。

    但是,于谦态度坚决地反对了这一提议。

    他深知这些粮食在保卫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万万不能随意舍弃的。

    因为有了这些粮食,守城的将士和百姓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去抵抗敌军,才能有坚守下去并最终取胜的希望。

    当时,北京有好几百万石的粮食储备,可抵京军一年军饷,但这些粮食大都存放在通州城的粮仓里。

    在孙镗出发当日,也就是九月二十七日,于谦就已果断安排人员将粮食从通州运往北京城。

    “也不知现在完成了多少粮食的运送?”在赶往粮库的路上,于谦自言自语道,他的脚步愈发急促,一颗心也悬了起来。

    等到了粮库,于谦迫不及待地查看账目。

    这一看不知道,一看真真是吓了一大跳。

    三日过去了,运送到京师的粮食还不足十万石。

    于谦的脸色瞬间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那双原本就威严的眼睛此刻仿佛能喷出火来,怒喝道:“来人,将负责运送粮食的官员给我叫来!”

    他的声音在粮库中回荡,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震得周围的人心里直发颤。

    很快,那个官员就急匆匆地跑来了,跑得气喘吁吁,额头上满是汗珠,眼神中透着慌乱和恐惧。

    “你可知罪?” 于谦怒吼道,他的目光如利剑般直直地刺向那个官员,声音如雷霆般炸响,“我三日前就下了死命令,让你务必按时将粮食运来,如今这是怎么回事?”

    那个官员身子一颤,双腿发软,差点就跪了下去。

    他心中极度恐慌,“完了完了,这下可如何是好?于大人一向铁面无私,这可怎么办?”但还是强装镇定,不慌不忙地说:“大人,这不能全怪小人,运输粮食的车马不足,人手也不够,所以……”

    “胡说!”于谦怒不可遏,上前一步逼近官员,“车马不足,人手不够?我早就交代过,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完成任务!你倒好,找这些借口来搪塞我!你接到的命令是几日完成?”

    于谦紧紧盯着他,目光愈发凌厉,仿佛要将他的灵魂都看穿。

    “三日。”官员的声音小得如同蚊蝇,他心里清楚自己犯下了大错,可又不想就这么丢了性命,脑子飞速地转动着,想着如何能逃过这一劫。

    “那今天过去了几日?”于谦提高了音量,额头上青筋暴起,怒目圆睁,那表情仿佛要将眼前之人生吞活剥,“你自己说说,你耽误了多少时间?你知不知道每拖延一刻,我们就多一分危险!”

    官员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滚落,心里如同有千万只蚂蚁在啃噬,“怎么办?怎么办?我该如何回答?于大人是不会放过我的。”他竟不敢答话,只是低着头,一个劲地求饶:“大人饶命啊,大人饶命!小的以后再也不敢了,求大人给小的一个机会。”

    于谦怒火中烧,大声吼道:“瓦剌人马上就要打到北京城,日前本官已经下了军令,你居然不当回事!你这是要置全城百姓和将士们于死地吗?你犯下如此大错,还指望我饶了你?”

    “来人,将这个贻误军机的混蛋给我拖出去斩了!”于谦大手一挥,怒不可遏。

    说完,身边的士兵便要将这位官员拖出去。

    此时,身边的一位副将凑到于谦耳边,低声说道:“大人,他是王振公公的远房亲戚王丙,万一……”

    于谦猛地转过头,瞪着副将,厉声道:“任何人违抗军令都必斩不赦!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若不严明军纪,如何保家卫国?管他是谁的亲戚,都不能逃脱军法处置!”

    “拖到午门外斩首!让将士和百姓们都好好看看!” 于谦的声音斩钉截铁。

    “领命!”士兵们齐声回应。

    不久,王丙便被刽子手在午门外斩首示众。

    百姓们听闻此事,纷纷称赞于谦的英明果断:“于大人铁面无私,真是我们的救星啊!”

    将士们更是不敢再有丝毫懈怠,个个鼓足了劲儿,准备与瓦剌军拼死一战。

    王丙虽然被杀了,但是粮食的问题还是要解决!这也是当下最迫在眉睫的要务。

    终于,于谦想出了巧妙的运粮办法。

    他征调了顺天府的百辆大马车,昼夜不停地从通州往京城运粮。

    同时,他还动员百姓用私车协助官府运粮,规定每运到北京二十石粮食,除运费外,另外奖励白银一两。

    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运粮的队伍络绎不绝。

    不仅如此,于谦还下令预支京官九个月的俸粮,让他们自行去通州领取,京城守军每人也预发半年粮饷,同样由自己前往通州运回。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粮草运输的人力问题,又让官员和守军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积极参与。

    在这些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的有力激励之下,运粮的队伍在京城通往通州的宽阔官道上纷至沓来,川流不息。

    白天,阳光洒在人们忙碌的身影上,车轮滚滚,马蹄声声。

    夜晚,月色如水,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运粮的队伍依旧步履不停,往返穿梭。

    就这样,在于谦这位极具智慧和领导力的人物的精心筹划与高效组织之下,仅仅在短短两天的工夫里,就成功地将通州那数量多达数百万石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了京城,并妥善地储备起来。

    在他的精心安排下,京城的粮草危机得以缓解,军民士气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