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朝兴衰史 > 第116 章 太子刘启一棋盘砸死吴太子

第116 章 太子刘启一棋盘砸死吴太子

    汉文帝后元五年,吴王刘濞忽然心血来潮,让其长子,当时的吴太子刘贤进京面圣。

    兴许刘濞觉得儿子长大了,将来要接他的班,让儿子提前和皇上搞好关系。

    刘贤到了长安,办完公事后,闲暇之余,就和太子刘启玩在了一起。

    两个太子年龄相仿,刘启比刘贤大两岁。

    二人又有共同的爱好:下象棋,一来二去就成了好哥们。

    ——哈哈,二人其实是堂兄弟关系。

    有一天,外面下着雨,原本二人说好去上林苑打猎的。

    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无处可去的二人,摆开“楚汉相争”的战场,“兵来将挡”开始了对弈。

    “我吃你的车!”

    刘启“啪”的一声,用“炮”打了刘贤一个“车”。

    吴太子刘贤也不示弱,“啪”,用“马”踩了刘启的一个“炮”。

    “咦!刘贤这一招还挺厉害的。”刘启心中暗道。

    刘启越杀越起劲,胜利的天平倾向了刘启。

    突然,刘贤用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办法,“将”住了刘启的“帅”。

    刘启不干了,非要悔棋:“这步不算,都倒一步。”

    “羞不羞!每回都这样,一到关键时候就悔棋,以后还咋接班当皇上?”

    刘贤生气道。

    “喂喂喂!你咋说话,下棋和当皇上有啥关系?

    不就一步棋吗?你让我一步不就行了?”

    刘启嘟囔道。

    刘贤“呼”地站了起来,道:

    “别觉得你是太子就很牛逼,让不让你我说了算!

    让你是情分,不让你是本分,谁让你走错棋的!”

    太子刘启也“呼”地站了起来。

    “我再问你一遍,让还是不让?”

    “臭棋篓子!怎么!你还敢打我?我也说最后一遍,不让、不让、就是不让!”

    刘贤转身要走。

    刘启从没被人顶撞过,“玛德!敢给我犟嘴!”刘启抄起棋盘向刘贤头上狠狠砸去。

    唉呀!扑通一声,血光飞溅的刘贤摔倒在地。

    你说咋就那么巧?棋盘的棱角如锋利的刀子,一下子把刘贤的脑袋开了瓢!

    吴太子刘贤,登时魂飞天外见马克思去了。

    ……

    “不好了,太子杀人了!”

    宫女听到争吵声,进屋一看,嘴巴不受支配就喊了出来。

    跟随刘贤一起进京的太子师老李,正和文帝在另一间屋里唠嗑。

    “怎么!太子出事了,刚才还在下棋,走,咱们看看去。”

    李太傅进屋一看,瞬间傻眼了,吴太子刘贤已绝气身亡。

    太子刘启傻傻站在那不知所措,喃喃自语道:“我害死克弟弟……”

    倒是文帝够冷静,心想“现在说啥都晚了,埋怨刘启也没用,人死不能复生!”

    处置这种棘手事,还得靠文帝,他脑瓜转得飞快,很快找到了突破口。

    文帝突然怒道:“李太傅,你可知罪?”

    “微臣愚钝,不知犯了何罪?”

    李太傅有点懵圈,皇上为何一上来说我有罪呢?

    原来文帝要李太傅赶紧把刘贤的尸体运回吴国去,故意吓唬李太傅。

    “太傅,刘贤死了,你没保护好太子,难道这不是罪吗?”文帝说这话没毛病,

    人家贾谊,不就是太子自己骑马摔死,自责抑郁而死的吗?

    “皇上饶命,我这就买口棺材把吴太子弄走。”

    李太傅是个聪明人,怎么能不知道文帝心中所想?

    “这家伙挺明事理,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文帝暗道。

    此时廷尉张释之建议文帝将刘贤就地埋在长安。

    “皇上,吴王刘濞是高祖大哥刘仲之子,刘仲如今葬在泾阳县西北仲山上,

    何不将刘贤葬在他爷爷刘仲身边?”

    张释之考虑到刘濞肯定不算完,一定会闹事,干脆把刘贤下葬在长安,省去许多麻烦。

    文帝一心想眼不见心不烦,打发走了事。坚持让李太傅把尸体弄走。

    李太傅能有什么办法?他不敢违抗皇命,抽泣着载上刘贤的尸体就往回走。

    “刘贤来时好好的,人回不去了。

    那时还没有火葬,假如实行火葬,刘贤就变成一堆灰了!

    “——哈哈。”

    父子情深,母子连心,刘贤被砸死那天,吴王刘濞眼皮突然一个劲跳个不停。

    “今儿是咋了?左眼皮跳个不停,是不是要出事。”刘濞心神不宁。

    “王爷,王爷,大事不好,太子被太子刘启砸死了!”太傅派来提前报信的人禀报道。

    当时刘濞不相信这是真的。不停问长安来的人,“你亲眼看到的吗?”

    “王爷,这事能瞎说吗?李太傅正带着太子尸体往回赶呢。”

    得到了儿子的死讯,刘濞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

    “儿啊,好冤啊!为父这就为你报仇!”

    刘濞一怒之下要发兵长安。

    “刘恒啊刘恒,你的儿子是太子,我的儿子也是太子,我要让你儿子一命赔一命!”

    这时刘濞的门客曹生谏言道:

    “吴王息怒,现在举事无疑以卵击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机会来临再为太子报仇不迟。”

    刘濞止住悲声,想想门客说的有道理。

    目前吴国虽富强,但凭一国之力无法撼动大汉。

    现实让刘濞冷静了下来。

    “哼!休想一推了之!来人,去拦截往回走的棺材,送回长安,停丧在未央宫!”

    士卒刚要出发,刘濞写了一封信,要他把信交给文帝。

    信的内容有这样一句话:“天下都是刘家的,刘贤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回?”

    显然刘濞对文帝充满了怨恨!

    以后的“七国之乱”,带头的就是吴王刘濞,“削藩和为儿子报仇”是七国之乱的导火索。

    此后刘濞更加不回朝面见文帝了。

    ……

    转眼一年过去了,文帝后元六年,中郎将袁盎,因为耿直和不讲情面,得罪了许多朝中大臣,

    眼见袁盎在朝中待不下去了,文帝就外放他到地方任职。

    袁盎先是任陇西都尉,后调任齐国丞相,没过多久,又调任吴国丞相。

    在袁盎上任吴相时,他的外甥袁种道:

    “舅舅,吴王刘濞在江苏一带经营多年,国富民强势力强大。

    如今又和文帝有嫌隙,你去后千万小心。”

    “这些事我都知道,我该如何做呢?”袁盎忧心忡忡问。

    聪明的袁盎也有发愁的时候。

    “舅舅,你去吴国后,只管每日饮酒喝茶就行了,南方潮湿,喝凉茶败败火,喝酒消消愁,

    千万别去管刘濞的任何事,这样舅舅就能躲过刺客的暗杀。”

    袁种为舅舅出谋划策。

    “外甥,我去吴国任职,总得有点事情去做吧?总不能喝酒饮茶混日子吧。”

    “舅舅,你只管劝说刘濞不要造反,坚持每天向他灌输,一笔写不出两个刘来的观念就行了……”

    冤种自信满满叮嘱舅舅。

    去了吴国,袁盎采取外甥的办法,除了喝酒喝茶就是上政治课:“吴王,天下姓刘的是一家……”

    还别说,这招挺好使,刘濞很感激袁盎的教导,一高兴就赐给了袁盎“金万斤”。

    反正刘濞不缺钱,你想想看,刘濞家中有矿有银行,这点赏赐岂不是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