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八,宜搬家入宅。
一家人红红火火地搬到了新家。
老林头和李氏住在第三进院,家丁们就住在后罩房。
林伯英和郑杰带着两个孩子住在二进院,林贺则和云娘带着颖哥儿住在东跨院之中。
东跨院也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间房,堂屋卧房一应俱全。
给颖哥儿在西厢房里留了一间屋子。
平时吃饭什么都在林伯英他们院子里,那个院子最大,什么都施展得开。
前院则大部分是林贺和林伯英用。
待客用的厅堂,还有两间书房,剩下几间都暂时空着。
门口的倒座房则大多数是大有爹在住的,现在林伯英有什么事都习惯了用大有爹,他住在前院也方便。
前院空地大,林贺带着林喆在前院踢蹴鞠,大有他们也加入进来。
林贺也实在是看不过去了。
林伯英教育了林喆两回,林喆是乖了不少,天天认真读书,林贺考教了几回还是挺满意的。
就是有一点,林喆经常嚷嚷着饿,家里条件好了,林喆几乎天天吃肉。
但是运动又不多,一天到晚都坐着,现在体重已经很可观了,小胖墩儿一个。
叫李氏喜欢得不得了,“我们喆哥儿一看就有福气!”,富态得很。
林贺看得实在忧心,还没长成呢就这么胖,对发育也不好。
于是林贺想了个主意,带着林喆踢蹴鞠,好歹能跑一跑,运动一番。
林喆满头大汗,扶着膝盖呼哧呼哧地大喘气。
“哥,咱们什么时候再来玩?”林喆感觉自己找到了人生乐趣。
林贺灌了一口大水,笑道“明天再给你买一个,拿着去和你的朋友们玩吧。”
林喆眼睛一亮,“那能把他们带到咱们家玩吗?”不然他们也找不到别的场地了。
不像林贺的应酬,各种地方都能去玩乐,十分享受,林喆他们玩乐的地方还是很少的。
林贺点点头,“只要和家里大人说过了,在咱家吃饭也可以。”
林喆太惊喜了,“谢谢哥!”
林贺微微点头,“走,现在就带你上街买去。”
林贺也是这段时间闲下来了,他才发现,林喆有些太独了。
到了学堂,学堂管得特别严,一进学堂就念书。
下课的时候又一下课就被接回来了。
不像林贺,自小就交到了方浩等几个朋友,没有什么同龄人朋友,导致林喆性格越来越独了。
这下子希望能有所改变吧。
林贺带着林喆骑马出了门,他年纪小,还没有骑过马呢。
林贺把他放在自己身前,两个胳膊夹住他,拉起缰绳,架的一声,马儿就开始踢踢踏踏地往前走。
林喆兴奋地摸摸身下马儿的毛发。
骑马真是太有意思了。
——
“林大人这些日子可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啊”,翰林院的几个人略带嫉妒的嘲讽道。
林贺瞥了他们一眼,面不改色地走进屋里。
这段时间他在御前的时间是多了一些,不过大多都是回答皇上的问话。
皇上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林贺曾经游历过两年的事。
最近经常问林贺游历过程中遇到的事迹。
怎么说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皇上所关心的事情恰巧和自己所关心的事情不谋而合,所以自己才能对答如流。
林贺看中的莫不过是地理、民生、土地、狱讼。
皇上呢,估计正打算对南境用兵呢?问得大多都是南方的事。
林贺给他讲得大部分是南方的地理状况。
这也是有原因的,当今打天下的时候,用兵对北方多一些。
南方都是些文人掌管着,眼瞧着当今的势力发展的越来越大。
直接一个滑跪,就称臣了,可以说那么是不费吹灰之力而得来的。
因此皇上对南方也不太了解。
这几年南境其实挺太平的,皇上想对南境用兵也就是近期的想法。
安南等地本就是我天朝属地,都是因为前朝皇帝昏庸无能才让这几个属地一个个脱离我天朝。
现在也到了收回来的时候了。
皇帝把太子叫了过来商议此事。
太子并不意外,早在父皇登基之初,父皇就定上了北守南攻的国策,现在也是时候开始了。
只不过,支撑这件事需要庞大的军费开支,这笔钱从哪儿出呢?
皇帝现在头发已经白了,眼角也耷拉了下来。但他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深邃如古井,周身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听到太子的问题,他微微咳嗽一声,沉声道“养肥的猪也该杀了!”
太子慕然抬头,又低头重重地应了一声。
“是,儿子这就去办。”
太子也已经人到中年,略微发福的他看着还是一副武人风范。
皇上下意识地拨弄手中的佛珠,太子治国的本事是不缺的,但就是少了一些手段。
这几年自己放任张家坐大,太子竟然丝毫不反抗。
也就是这两年,他故意不提,太子忧心自己儿子的事才主动开始动脑筋。
他也是不知道该感慨太子太过信任自己这个父皇,还是对权谋之术太不擅长了。
他这几年身子不好了,也是时候给太子铺路了。
皇上一个个回想着脑中的人选。
四月里,胡衢亨从河北知府(正四品)升宣化府总督兼詹事府詹事。
胡衢亨从前任并州知州的时候干得很好,任期满以后顺利升为河北知府。
这回在河北任期满之后,皇上又把他送到了宣化府任总督,兼管军政。
其实总督这个职位是没有一个确定的品级的,只是朝廷在宣化府的私设,因此名义上还让胡衢亨兼了一个詹事府詹事,是正三品。
同一年的进士,十几年过去,胡衢亨已经成了正三品的大员。
林伯英才刚刚蹦跶到刑部的从五品员外郎,人跟人还真是不能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