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考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林贺把题目记下,就开始构思。
第一篇是“明德笃行,四书中的修身之道。”看到这个题目,林贺就放心了。
不是什么偏难怪题,十分基础。
明德取自《大学》中的核心理念“明明德”,强调的是个人品德的光明与提升,而笃行则是在《中庸》中,强调的是言行一致,实践至诚。
想到这些,林贺开始下笔构思,思路十分顺畅。
第二道题是“《论语》说中‘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大学》中说‘止于至善’,君子如何通过自身修养实现至善。”
《四书》的内容都比较简单,题目也难以推陈出新。
林贺自觉自己的两篇四书文写的都不错,算是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
至于试贴诗,题目则是《梦游仙境》。
看到这个题目,林贺叹了一口气。
他早就问过小舅舅,每回县试的试贴诗题目都十分常见,多是“咏梅,春日,秋夜。”这类常见的意像
这种题目做诗也比较简单,照本宣科即可,林贺也照此准备了几首。
这回的《梦游仙境》显然不能套用了,考的是学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林贺努力回想上辈子看过的《西游记》的画面,那里面天庭是什么样子来着?
有瑶池、还有很多云,仙女们踏着祥云飘来飘去。
林贺提笔,做《梦游仙境》诗一首。
梦入蓬莱洲,云深不见涯。
瑶池生碧浪,琼阁映丹霞。
鹤舞青霄外,龙吟紫气赊。
仙风吹我醉,玉露润心芽。
林贺把诗歌仔细地誊抄在答卷上,叹了一口气。
自己在作诗上实在没什么灵气,这首诗也不过是场景的堆砌,没什么感情。
林贺浑身疲惫的出了考场大门。
坐一天还是挺累的。
老林头看自家大孙子这么累,也是很心疼。
三两步带着林贺走到马车旁,“快上车,爷爷给你买了丰乐楼的菜,回去就能吃。”
林贺进了考场后,老林头无事可做,想起了回程的时候,林贺和自己说过的丰乐楼的菜是一绝。
自己反正无事,就赶着马车过去给孙子买了一些回来。
已经热好了,回去就能吃。
林贺点点头,现在自己是又饿又渴。
吃完饭老林头就赶林贺去休息了。
躺在床上,林贺感觉浑身舒畅。
立马困意来袭,打了好几个哈欠。
临入睡前,林贺想着,明天下午要早点去考场门口看看成绩。
县试要是第一场通过就可以去参加府试了,后面的四场考试也可以不参加。
林贺想着,自己应该能通过,但是还是去参加后面的考试吧。
毕竟,在考场中的状态和在自家书房的状态是不一样的,自己应该多经历经历。
------
方浩对自己的答卷十分自信。
在夫子问他的时候,他也没有谦虚。
定之先生听罢点了点头,“你把你的文章写出来我看。”
看过方浩的文章,定之先生就撵人了。
“正好趁这个机会,老夫要出去游历一番。”自从到了方家,定之先生已经几年没休息了。
方浩赶忙问道“夫子,您要去何处游历呢?要不要人随行伺候您?”
定之先生年纪也大了,况且他极爱喝酒,没人跟着,方浩不放心。
定之先生倒是不瞒着方浩,“先回并州一趟,看看你师娘,再去一趟代州。老夫有一老友在那儿,那老匹夫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坛子换骨醪,老夫去喝了就回来。”
“不要别人来烦我,老夫一人一骑,快去快回。”
方浩:
他就知道,只有酒能吸引自家老师。
“那夫子要不要把师娘接过来?”
先前师娘也是在方家住着的,后来师娘的父亲离世,师娘回家奔丧,还没回来。
定之先生点点头,“恩,顺路把她带过来。”
方浩松了一口气,有师娘管着师父喝酒就好了。师父再怎么狂放不羁,师娘一个眼神,他也就不敢了。
其实县试录取的名额是有定数的。
按照每一届院试的录取名额来定,县试的录取人数是院试的二倍,府试的录取人数是录取人数的一倍。
比如院试每个省要录取50人成为秀才,那么县试的时候每个县都会录取100人,府试的时候都会录取50人。
第二天下午,林贺和老林头早早地去了考场外面等着发案。
县试发案用的是圆形的标志。
一个大圆圈,分了内外两层。
外层写了三十个人,内层则写了二十个人。
不过不是写着考生的名字,而是写着考生的座位号,按照排名逆时针旋转,第一名就再外层正中间,写得时候会提高了一个字。
林贺的座位号是18,老林头费力挤进去,一眼就看见看见了18这个数。
忙回头找林贺。
林贺凭借着身高的优势,也挤进来了。
看着外圈上的18,林贺笑了,能参加府试即可。
林贺左右看看,也没找到方浩。
就先和老林头回家了。
收拾东西,准备明天再战!
其实林贺可以不去接下来的四场考试了,但是,林贺秉持着来都来了的心情,还是去考一下吧。
只有第一场考试过了才能参加第二场,林贺第二天去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人一下子变少了。
听方浩说,这几年大陵县开了不少私塾,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林贺那天在考场外面等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都是聚在一堆儿站着,显然是彼此认识的。
不像自己,就认识一个人。
在京城也没有什么别的朋友。
父亲同僚家的子弟倒是也认识几个,但是都没有深交,这个年纪,家里管的严,大家都忙着读书呢。
唯一能交朋友的地方就是书院私塾这种地方,奈何自家是家庭教育。
林贺第一场的名次靠前,第二场考试的时候还喜提提坐堂号,接近主试官,严加监视。
坐在前面,林贺也就看清了县令的脸,上一场的时候县令也来过,给考生训话,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这一回也是,来应个卯。
林贺发现,大陵县的县令好像换人了,不是原先的张县令。
想起父亲说的,张家颇受皇恩 ,林贺估计张县令或许又高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