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小官之子科举日常 > 第68章 进京

第68章 进京

    两家人是过完中秋节出发进京的。

    光是行李就收拾了十几个大箱子,林家的行李,郑家的行李,林贺他们的书,衣物,家用物什,杂七杂八的收拾在一起。

    大部分行李都先交给了驿站,让他们代为传送。

    他们则在后面乘坐马车慢慢赶路。

    一行人又有老人又有小孩,受不了累,每路过一个驿站都得进去休整休整。

    在古代出门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还好林伯英是官身,可以去驿站休息。

    林二宝一路上都不舒服,嗷嗷嗷哭个不停。

    他已经开始会断断续续的说话了,但是还是表达不清楚,只好用哭来表达情绪。

    林贺实在受不了了,赶忙下车到后面的那一辆马车找姥姥姥爷去了。

    这回来京城,林贺不得已卖了他的羊,这头羊这两年兢兢业业的为林贺产奶,也算是劳苦功高了。

    至于林贺的兔子,林贺托付给了方浩。方家家大业大,养一只兔子还是不费事的。

    “你要是想喝羊奶,到了京城咱们再买一头。”林姥爷看林贺那一副可惜的表情,安慰道。

    “也行,二宝也能喝一点,有营养。”林贺老是怀疑自己吃的没营养,每天都是碳水,虽然也吃肉,但是总感觉不足,因此寄希望于羊奶,他可不希望自己长成小矮子。

    哦对了,这回歇下来,林伯英终于有时间给二宝起名字了。

    “二宝就叫林喆吧。”林伯英想了想,喆,明也,故明日为喆朝。

    ------

    刚进院门的时候李氏都惊呆了,没想到自己住进了这么大的院子。

    院子里的八间房都收拾好了,屋里重新安装了门窗,阳光透过窗纱进来,看着屋里宽敞又明亮。

    家里从前都是用纸糊窗户的,但是纸不透气,阴天容易生霉,使用极不方便。

    这回的窗户都是用蚕丝所制的纱制成的,既能通风透气,不遮挡阳光,又可以隔绝蚊虫。

    “这窗纱可贵吧?”李氏凑过去仔细看了看,又伸手摸了摸,真好啊。

    “是有些贵,不过窗纱比纸耐用,这样算起来就还好。”老林头回道,自从老婆子知道他花了几两银子买了一张佛像后,就对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自己干个啥都得问问花了多少钱。

    老林头把价钱一说,李氏坐在炕上算了又算,发现还是窗纱好,贵一点就贵一点,屋子里亮堂了对眼睛好。

    八间房住六口人还是很够用的。

    除了正房八间,老林头还在西面盖了两间小屋,用来做饭,放一些农具杂物什么的。

    临走之前,家里的畜牲鸡鸭都卖了,到了京城也没想着再养,就没盖鸡圈。

    院子里都拿土填平了,十分整齐,中间还用砖石铺了一溜小路。

    堂屋用来待客,李氏和老林头的屋子挨着堂屋,林贺的屋子在堂屋的另一侧。林伯英和郑杰的屋子是一个套间,里面起居,外屋摆了桌椅可以待客。

    家里还单独辟了一间书房,以后林贺和郑谷就要在这间屋子念书了。

    二人的桌椅都是新打的,比在大陵县的桌子更大些,写大字也更方便。

    林贺正在屋里收拾自己的行李,他的东西一向是自己收拾的,该放在哪儿自己心里都有数。

    这回林伯英给他打了两个大的樟木箱子,用来放衣服。屋里也没有盘炕,反而是打的床, 就是简单的架子床。

    把郑杰给他准备好的帘子一挂,林贺躺在里面感觉安全感满满的。

    除了床,屋里就摆着两张凳子和一个面条柜。

    面条柜是一种上窄下宽的储物柜子,时人也爱称之为“大小头”,这种柜子利用重力作用,可以自动关门,十分方便。

    郑家。

    林姥姥把这个二进的宅子仔细的看了一遍,越看脸越黑,这死老头,在京城置办了这么大的家业竟然十几年不和自己说?

    林伯英先带着大牛和郑谷把行李给归置好。一些大件的行李已经提前送到了,得两个人抬才能抬起来。

    林伯英把大牛两兄妹都暂时留在了郑府,郑家人少活多,先让他们帮衬一下。

    “大牛,你的事儿我已经有眉目了,这两日就会办好。你先在这儿住几天。”

    大牛神情十分激动,“多谢老爷!”

    大妞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儿,她也不太懂,只是听哥哥的,“放心等哥哥有空就会来看你的,挣了钱就给你买好吃的。”

    “嗯嗯。”

    到了京城后没休整两天,林伯英就正式开始上班了。

    作为一个庶吉士,他暂时的工作还是十分清闲的,上官根本不会派给他什么重要的任务。

    现在朝廷的重要任务是修前朝的史书,林伯英就负责校对文字之类的工作,起草诏书这类的活儿还用不上他。

    闲暇时间,他就去文渊阁找几本书看,日子过得十分悠然自得。

    每日散值后就到家给林贺和郑谷授课,这二人的进度不同,因此是一对一的授课模式。

    先给郑谷讲文章,他的四书五经都学过了,主要的学习任务在写文章和时策上,诗赋则是顺带。

    至于林贺呢,还是在学四书五经,先背,背完林伯英再给他解释,然后再背,必须得背个百八十遍才行。

    这就是林伯英奉行的读书法则:读书必须成诵,凡是记不得出不去的都是不精不熟,虚设议论。

    因此,其实老师是次要的,主要的功夫还在自身的背诵和理解上,还好,林贺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记忆方法,用起来游刃有余,虽然不如郑谷记得快,但是在一般人中也算是佼佼者了。

    就连林伯英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法子既省时省力,背诵的效果又好,不会隔一段时间就忘记

    有郑谷陪着,林贺一点也不孤单,每日早起就读书练字,等林伯英散值后给他讲解,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