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0年十一月——一九六二年十一月)
序
久幽空虚,已失世情,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必多乖刺。盖见冠盖轩昂,局促之容油然而生,纷华成丽,自卑之感鼓然而起,此时宜检点身心,不便失言失行类似小丑也。临亢者固须理智克制,处卑时尤须理智照耀,不然阴毒之溃胜于阳刚之暴,精神瓦解,永堕畜生道矣。壬寅(1962)年头八日书于无梦楼。
一
久饿之人,一坐筵席,便狼吞而食,可谓粗暴,一旦肚中有食,便会斯文起来,转而讲究礼貌,宛如君子了。但开始的不择冷盆热炒,一倾而下,与后来的连连饱噎,举不起筷,形迹虽殊,其实何尝判若二人?虽非假装斯文,但绝不是本来斯文,乃是好像斯文罢了。这正如自己在野时,鼓吹奴隶反抗,但一旦当了权,便主张应当顺从一般。在他是任务已变,在人是首足倒置了。
二
苦乐相同,苦乐不相通。人之苦乐相同,人性也。人皆有苦乐之情,悲观之感。苦乐之不相通者,此人对某事某境之苦乐殊异,是以肝胆楚越。人皆有情,同也情生于何,对何有情,异也。人人之情,同也ot我的”“你的ot情,异也。苦乐相通,以爱为媒介相异,以恨为障碍。
随声附和,有时实际上是与人相通团结之道。不要过于鄙视附和与奉承。附和与奉承,如果没有邪恶的目的,而出于高尚之心,则大有益于人世的。
三
人类对自然的控制能力——技术问题,末也。
人类怎样利用这种能力——道德问题,本也。
后者须要一种比较合宜的人性科学,关于人性的比较合宜的知识来和前者的发展协调,合科学技术利用来为人类造福,而不使之成为人类互相残杀的工具。人要面对政治制度和道德原则的道德。根据问题,根据这些制度和原则共同行动的人们可以获得个人的自由,这种自由会达到彼此间的兄弟般的结合。
四
忍本美德,然也可为无耻。(明)厦原吉有雅量,人莫测其际,以为不能学。原吉曰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所忍矣。
五
人生万端,严自我心者,均须坚忍——即熬。熬钱为节约,等等是也,但世人惟知熬钱,而不知熬口。以为口舌之间,无经济价值,不妨痛快。殊不知,一钱之安有限,而一言之患无穷也。
六
对于有些人来说,一场激烈的争吵就是生活中的盐。没有争吵,生活是无味的,不能忍受。
七
陷于不自知,迫于不得已,二语可为一切人辩护。无可奈何,不得不然二语,则何处不至矣。
八
人的两大弱点1、幻想;2、无赖。即自我欺骗,自暴自弃。
九
兴趣的注意力——心灵的雕刀,在生活的顽石之中,选择一个雕像。
十
在实际生活中,须要才干和手腕灵活,在精神工作中也要神明和心灵活泼。
十一
一个错觉(假象)能蒙住人,一个预言能哄住人,一个道德能吸住人,一个解释能安慰人…
十二
生活中的种种不可理解和暖昧难知性正是迷信、宗教取得胜利的突破口
十三
思想工作者的能力并不仅是虚构一个空中楼阁,而在于使地上的世界浸透着你的内心的光明,用你的智慧的心和精巧的手,塑出一个生命的世界,或现实的交响乐。
十四
贪婪和平庸的人们,对于不满足的东西要求满足,因之,他们陷于怨天尤人,永远不知节制,过不好日子。
十五
天上或许有上帝,或许没有,但是可以肯定存在着的唯一的上帝就是人们心中的上帝。基督因为人的信,住在人心里。一个人心中有了上帝,即心所ot同有一个指望ot,合而为一的理论。如果抛弃了天上的帝,那心中的上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是的。如果不同心中的魔鬼斗争,那么一个人也就是一个魔鬼了,上帝和魔鬼也就无区别了。
十六
如果一个人想从紊乱不堪的日子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要使精神的导线指引那附丽生命中的一片盲目的混乱。这是终生的工作,精神的导线=理性的力量;盲目的混乱=人欲的大
海,从而逐渐扩展,把它渗透于机体的每一细胞,正如太阳映于露珠。
十七
人在这世间的确是慌乱和孤独,都会心存叵测,有便宜可得则和好,一旦吃亏则恶绝,亲戚则冷淡无情,同事则尔虞我诈。人的内心是惶恐的,这种惶恐,由于沉重的负担和忙碌的生活而掩盖起来,而不自觉,但这种惶恐是存在的,因之,道会门的阴影就袭击了他,在聚坐念佛里,心境解除了惶恐,而得到了依靠和慰藉,而在明天有勇气去担负生活的重担。
十八
格言的确是人生经验的结晶,有哲理性的深湛,但人只有通过一段人生的过程之后,才能体会到它的智慧和它的内在意义。青年人的无世故的眼光中,越是深刻的格言越看来平淡,远不如浮面的色彩的吸引力。因为他不理解,没有理解的内心基础他完全站在哲学的外面,感到陌生和惶恐。
有人把仅仅有效验的格言转化为广泛的哲学原则,也有人把广泛的哲学原则转化为仅仅有效验的格言。
十九
对于信条不应当保持一个理智的良心,以致于因为在我们的信条中有太多不一致和动摇的地方而感到苦恼。我们应当在夹杂混乱之中投机取巧。只有被信条奴役的人才会苦恼,而应当把自相矛盾的信条铸成一把两刃的剑。盖剑有两刃,可左右割也。
二十
皈依宗教还是信仰理智,这类不同见解的争论是完全无用的,无意义的。关键在于人的生活态度,主要的是人应当生活。生活就是力量、光明、良知、产生果实的爱、自我俩牲的欢乐和行动。生活只有一个敌人:享乐的自私自利,即无耻。
二一
只有信心,给人注入信心,使人继续下去,坚持,不屈不挠,赞助之,鼓励之,附合之,才能使之坚强起来。怂恿,支持,对于人的行动和继续行动,有着巨大的作用。相反,泼冷水,劝阻等等对于人的行动能起很大的消极作用。
二二
人们今天大声地反对蒙昧主义和奴隶制度,但人类却确实地在蒙昧与奴役之中生活了几千年。过去的历史就是铁证。但是只要人们喜欢,这两种东西还会继续生存下去,只要人们或多或少地投合这两者,它们还会通过千丝万缕的关系纠缠在人们的心中。人们喜欢,或人们安于共存,这就是两者的生命力和现实根据。蒙昧迷信和奴隶制度,仅是对精神的自由来说,是不可
容忍的和势不两立的。但对于没有精神的自由人来说,却是舒适的枕头。
二三
天理永远难能难行,人欲却对人的劣根性有巨大的引诱力。对于常人,行恶比行善更为坚强和不易动摇。思乐而喜,思难而俱,人之道也。是以鼓感之法,在于把难事说得极易,苦事说得最乐,哄人上当。如是而已,使其为恶而不知恶也。
二四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仅泛论,乃一深刻的理念。盖举凡经验,认识同情、利害、好恶,等等,都与个人相关,其中感情起着极大的作用。只要投其所好,即使违理之言,非礼之举,均能得其欢心。
二五
对于过去的改革家,人们很容易指出他们的主张(计划、学说),的弱点和缺乏现实根据。但对于后人来说,还不是最主要的一面。最主要的是对于不公正的不平等的和压迫的事件,所具有的包括基督徒在内的每一个所应有的那种良心。他免着自己当时所具的最好的见解,同这些丑恶进行英勇的和不惜牺牲的斗争。他的目的是纯正的正当的和合理的。在这方面历史证明
他是正确的,历史的正义性在他的一方面。批判他们的理论是可以的,因为任何理论都有历史的限制,但是,抛弃他们的精神,却是不可以的,历史的继承性就在精神。
二六
了解实际之后,看到人世间的许多委曲,不过是廉价的牢骚。盖怨天尤人之情,惯于鸡蛋中剔骨,专把误会当恶意,不可避免之事当作故意为难也。是以人生事务之中,切忌与人有敌意情绪,益凡人均凭感情刨决定对你的态度的。人都有缺点,本来可以马虎过去的事在敌意的环境之中变成了致命伤。
二七
有许多变化确乎使人目迷五色的。以今日之我反对昨日之我,可以解释为进步;改过,也可以解释为叛逆变节。从一种理论到另一种理论,抛弃一面旗帜以树一面旗帜等等,人们在这上面加上种种表示性质(能表示么)的形容词,如新的、旧的、黑暗的、光明的等等,来说明理由和为自己辩护。
二八
人面对死亡,是对他心灵力量的考验,心灵力量即ot根本深度(心灵的深度和稳定性)
根本深者,心境安详,视死如归,如归天国如归大地,或视平常,毫无畏惧之情;根本浅者,怕死,恐惧,死时不安之情无法控制。
根本深者,可受长期疾病之折磨,根本浅者,只能哎咬牙关,甚至连牙关也不能哎,怕死。
二九
道德的民主建立在对于人性有获得个人自由的能力的信心上,同时,又伴随着尊敬的关怀别人,以及基于团结而不是基于胁迫的社会稳定性。
三十
只有经过激烈的、残酷的人生战斗才会理解到人是一个矛盾的东西,一方面有着种种功利的情欲的打算,而另一方面怀抱着对其理的追求。
三一
一个伟人无论如何自命为高尚神圣,如果解除了他的思想武器(理性、公义等等),便是一个沉溺于情欲的大坏蛋。
三二
一念一想之间,都可以看到感情的波动一举一动之间,都可以看到意志的力量。
道德感情的战胜,只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满足(安慰)
意志力量的战胜,才会产生积极的欢乐(征服)。
三三
爱,感激,生命与永恒的信念,这些词眼在无教养者看来简直没有什么意思,在冷血者看来,不过是一些可笑的、空洞的字眼。单纯的肯年和纯洁的心灵以自己的朴素来意想和想象,而一
个久经人间风霜的战士在炉火纯青的心灵中却化成了精神实体。
三四
黑格尔说,青年的缺点在于要求形而上学的完全无缺,老年人的特长在于对生活中不协调能炉火纯育。我说中土青年的缺点在于面皮不厚,老年人的优点在于无私之尤也。(一般地说老
年人较为宽容,少年人终是处处不满足。
无论从思想、文学的眼光来观察鲁迅,都不足以证明他的伟大,鲁迅的伟大,是因为他是一个战斗者,是道德的存在,是激动人心的力量。
三六
具有正义感但又过于轻信,存心进步但又没见过世面,不知人间利害,没有人生经验的少男少女们,多么容易受魔鬼的欺骗,被假先知所诱引,成为烤祭的性畜。这就是人世间层出不穷
的牺牲的根源。
三七
做出正当的事,还是不够的,必须从正当的理由来做事。诡辩家和艺术家最重要的区别是诚实和正直,道德原则和人的心术。
三八
人越是抽象,越是以否定的态度对待实际的感性的事物,对待抽象的东西就正好越有感情。
对于某事物发生兴趣的人也就有能力去知道那种事物。(中世纪的神秘主义者与经验哲学家之所以对于自然科学那样无能为力,那样笨拙,只是因为他们对于自然毫不发生兴趣。)凡心意所在的地方,就不会没有感觉,没有官能。专情专注的事物,对于理智也不是一种秘密。
三九
大部分人本能地对人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1)对待自己的伙伴同事,或朋友的态度,换言之就是对待那些被认为是ot自己人ot的态度;(2)是对待那些被认为是敌人、流氓或社会危害者
的态度。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态度的依据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由于人的认识是盲目的,这两种态度的根据可以是外来的引诱或由于冲动,或受人指使,或听了流言。人用什么事实做依据,根据和当事人的什么关系(朋友还是敌人)决定同情还是敌意,一个人的同情,主要是依据自已过去和他们接触的经验来考虑的,即他们的待人接物和家庭关系等等。用同情的眼光看,所有的人基本上都是心地善良的人,而一个人的敌意,由于所根据的是另外一套经验,是根据耳闻目击认为凶残,或根据宣传影响认为野蛮荒淫等等,从两种不同的观察同样可以说是真实的,然而要得到全面的真理必须从两个方面去观察问题。
四十
人所面对的实际上是广大的中间层(正如生活中的贫富对立的中间层)、人所不认识的、无利益关系的人,而应不是像两个轮廓鲜明的逻辑对此那样,一边是朋友,一边是敌人。
四一
喜欢奉承便会出现阿谀颂词,自已轻信就会被别人欺骗,喜欢吃定心丸,便有空头保证到来。对某事从心里愿意相信它,则谣言就会起作用。如果有人告诉一个人一件违屎他本性的事,他
一定会拒绝相信。相反,如果这件事正中他的下怀,使他有了采取符合他本性的行动的借口,即使没有什么证据,他也会相信。
四二
一个满杯复仇情绪的人在生活中到处都是仇人、而一个和善的心灵在世界中所遇到的都是友爱的对象。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这的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但同时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四三
人世间没有一种炼金术能从仇恨中产生世界的和谐来。由于感情和利益的根据,仇恨使人对自己所不熟悉不了解的优良之物抱着敌意和大惊小怪,面对自己的缺点却很宽容,使人只看见竞争的坏处而忽略了合作的好处。
四四
人的性格并不是一个数学上的固定的已知数,而是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它是环境、教育和机遇影响的结果。但是,如果环境、教育和机遇已经形成了一个性格,那么这性格就有了巩固性
和稳定性,而且,一般很难变化。
四五
如果生活现实对精神生活丧失了刺激进步的因素和探索自由的热情,就会发生拜占庭式的停滞现象。压力越强,反抗力也越强,这是一理念。在实际生活中,它是和压力之下一切枯萎这
一理念并行不悖的。
四六
安度彼利思为了证明神明,把凡体跳入火山,征服者以在战场上死去,为生命的大快乐,人类激情,牺牲精神,热情,狂热等等均可出现捐弃肉体之行为。为了一个神圣的目的,勇敢地牺牲肉体,忍受苦刑,殉道者即是。
四七
在多扰的生活中有一段安静的休息是必要的,在激烈的战斗之后有一段时期的休息也是必要的。在剧烈的政治生活之后,一段监狱生活或隐退生活会使人重整过去的经验和成为以后活
动的生命源泉。但在这中间,最重要之点是人必须永远是个战斗者。否则,他会颓丧、疲乏、压渍、毁灭。人每走一步,都伴随着一种考验,要付出代价,考验人被外力压碎,还是自我缴械。
四八
在这多难的人间,人成为畜生的机会太多了,人迫落为畜生的可能、遭遇也太多了。举凡贫困、监禁、苦役等等,都能使人堕落为兽,使人性情粗暴,脾气乖戾,绝望和不近人情。
四九
当看不出是与非之间、固执谬误与坚持真理之间的区别,而根据一己的利害和当时的标准(风气)来纠正自己的不合时宜之处,则对于横逆之来,都可以心安理得。
五十
贝多芬曾说过ot孤独、孤独、孤独……ot
罗曼·罗兰也说过:ot力量,在孤独中默默生长,成熟……ot
完全不错。但是,同样完全不错的,在孤独中,人的内心生长着兽性在孤独中,人失掉了爱、温暖和友情在孤独中,人经历着向兽的演变…¨
孤独是人生向神和兽的十字路口,是天国与地狱的分界线。人在这里经历着最严酷的锤炼,上升或堕落,升华与毁灭。这里有千百种蛊感与恐怖,无数软弱者沉没了,只有坚强者才能泅过
孤独的大海。孤独居于坚强者,是他一显身手的地方,而软弱者,只能在孤独中默默地灭亡。孤独属于智慧者,哲人在孤独中沉思了人类的力量和软弱,但无知的庸人在孤独中只是一副死相和挣扎。
五一
血肉的个人(现实人)以他自己身上的各种能力适应着这世界,矛盾而统一地生活着(有时斗争,有时和谐)。各种能力包括着人能做能思的全部---抽象的观念、现实的接触、人情世故的经验、工作的能力、爱好,性格的倾向等,邪恶虚伪的本领、言行不符的行动等等都包括在内。宇宙的一切,在人的身上得到体现,所谓万物皆有于我是也。然而,如何表现得好?则情不过于物者也。
五二
人是根本的东西,它是一个复杂的个体,而关于人的学说,则是抽象化的人的特殊性之一的概念。如尼采抽象了信仰,把它提到了极端的地步。唯物论者看重了人的主动方面。对于人的种种特性(肉体的和精神的),我们只好在思想上,而绝不能在现实中予以分开。各种不同思想系统是对人的各个不同方面的解脱。
五三
人的一切糊涂的根源,是由于不仅不能分开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区别,而且也没有分开自己本身的理智与感情,言与行等等之间的区别。因此,人们就产生了不仅把人们看成和自己一样,
要他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且把自己看成和别人一样,一厢情愿或一见钟情。
五四
统治者既可以想象为上帝,也可以想象为魔鬼,一切以想象者爱恶为转移。
五五
一人之喜怒难凭,万人之是非难禁。
五六
权力的灾难,一方面是明显的残暴行为,另一方面是一切通过强力或强烈的心理上的影响(灌输教育、息民政策、神经战)对个人自由的干预。
五七
文饰,形式上的打扮,是行事的不可缺少部分。天下大事,无饰不行,凡事由饰而加盛,由饰而能行。当然,文饰之道,非能增其实也,但加之文彩耳。·人生关系之璨然有礼而相接,文明之截然有分以相守,文质彬彬为君子也。
五八
统治者的妙法对于千己不利者,最好剥夺他一切力量,使他仅仅成为奴隶,即除了卖力之外,一无所能。欲达到此目的,首先必须剥夺人的人格(自尊心)。盖无自尊心,说话不算数,毫无
信用,则无信赖,也就没有组织力量(影响)了。于是,人无耻地苟活(做苦工),天下太平。
五九
愚民之道,最妙之法是让他满足于他所做的事情,使他有机会发展他的想象和同情的眼光来领略他工作中的社会的和科学的价值。使他能够在他的日常工作中认识它会有重大而有人性
的意义。不让人了解他被剥削的真相,他将会满足于被剥削,而把被剥削认作为社会服务。民可使由而不可使知。
六十
政治家之言论,为稳定人心鼓舞人心而作,因此,必然含有欺许成分。而且,现实多变,亦不有不易之论也。但,以此决不能对他人格(道德)有所怀疑,决不能说他不讲信用和认为他卑鄙。
六一
废弃跪拜而代以握手,是容易的,但去掉畏惧等ot精神文明ot而代以理性感情,却是艰难得多。从奴隶到人的变化,应不等千从跪拜到握手的变化,而是从畏惧到无畏的变化。
六二
为什么人们在统治者的花招和历史事变面前茫然、惊讶、或者希望…¨
为什么人们常常不知道历史教训,不知道前车之覆,而人则常常昧然?
没有经历的人当然不知道,于是把他所接触者(第一次)视为新鲜和仅知的
已经历者由于自己种种限制(知识、见解范围等)而不知。由于历史每一次重复,都是采取新的形式、变换新的衣裳,正如同是军阀剖据,却打出了种种旗号,同是流氓撤赖,却玩弄了种种
花招……
其中心理因素起极大作用,如对统治者的幻想,对历史人物的同情等等。
统治者总是玩弄种种宜传和政治行径,来一众心和定众志。
历史的重复在于古今人心相同。称王道霸之情古今皆一,所不同的仅是手段(形式),因之,古时之禅让,即今日之下台,古时之求仙即今日之长寿也。在于统治者影响人心的心理基础相同。
历史的重复,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何?曰第一次是为本有的正义性,第二次是借用伟大的旗号,借用者往往不是没有经验的轻浮者,就是刁滑的大流氓。
历史的重复历史家的哲眼看到所评价的,而不是当事人(历史人物)自封的。
六三
宗教是人所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它控制着人心,现实的宗教应当抛弃超自然(神秘)的累赘(外衣),而和现实人间建立起联系的关系,使它渗透于团体的一切习俗和活动中,渗透于人类关
系的各个方面。使世俗的兴趣和活动在宗教的信念和热情中生长起来。即一半和尚,一半居士。
六四
宗教是一种人生感情,是对每一个对象和每一个拟定的目
的或理想所可能采取的一种感情态度(贯穿一切的人生态度)----虽然,某个宗教教门教派有着特别的一套或松弛或严谨的制度组织的信仰与实践。
宗教的感情是特殊的一种经验、特定的一种实体,一个教门或一个宗派。
宗教的感情是居于一切经验(美学的、科学的、道德的和政治的)一种性质。像血液一样流贯在一切抗体里。
六五
虚无主义认为伟人不过是一个穿着神圣的外衣的坏蛋罢了。
六六
平庸的人们,在自己的限制上建立信心,而在理性的无限面前灰心和感到虚无。
六七
所谓一念之间,人禽之界,也就是要求人的良知在选择中必须站在人的一边。
六八
习惯是巨大的社会飞轮,是其最可贵的、有保守力的代理人。只有它才使我们不越规矩,坚守着人生自然的提防,并使幸运儿们逃脱穷人们妒忌的暴动,只有它才防止了那些被教养起来从事于最艰苦、最讨厌的职业的人们不致开小差,它使渔夫和水手能在海中度过严冬,它使矿工能在黑暗中坚持,…它使不同的社会阶层不致彼此混乱,习惯是社会分工的水门汀,习惯是本能和情感的现实化。本能的情感,在血肉个人中,通过习惯而取得实在的形式。
六九
情感是激发起来的,其中很少或简直没有理智的理由,它产生于人的不正确的感触,而不产生于对象。发怒、害伯、优愁、失望这样一些情绪,都是没有客观理由的。人能够克制它们,不让热情(激动的情绪,表现出来,把它关闭在心膛里,它也就消失了。喜怒一主于己,人因情绪而产生祸福之果,责任完全在于自己。
错觉(如捕风捉影)也可引起情感,人们往往因一种并不知道的事情产生感触或激动。
七十
如对于纷绿万恶的现象都要视之必然,寻出解释,不啻于以一个枯槁的公式夺去生命的实质,或把世界变成因果报应的裁判所。这实在最不合智力,也就是最可笑的。(参见《小逻辑》)最
不合智力,也最不合现实真谤。
七一
历史上朦胧不明的时期尤其是学者特别的好对象。他们努力把错杂纷纭、互相抵触的原始记载,煞费心机地弄得有条不紊。正因如此,主要的区别被深深埋在长篇累牍的枝节之下。另
一方面,抽象的ot理智ot所担任的破坏的分析工作,则不理解原始材料中古代事情的事实和观念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
七二
博学的考据对古代材料固然可以大显身手,合理化的想象使简单的史料化为丰官的史事,但在人们知道最少的地方,人们往往最可以卖弄博学。韩昌黎日ot古圣人言,其旨微密笺注纷罗,颠倒是非。ot
七三
如果对现实问题的反对没有直捣问题的中心,仅把渊博的学问作为武器,专门攻击抽象的原则,结果不会引起一般群众的兴趣。群众的理解,是以想象为基础的,情绪是被想象所燃烧的,希望是被想象鼓舞的。
七四
博览别人的不同意见和思想,能够有刺激思维能力、引起许多好的思想的好处,但是所引起的是另一些意见一一相同的意见或相反的意见,而不是真理。只有沉思,才能征服意见,说出真知灼见。
七五
从各种不同的学派中汲取和撅取对于自己有用的思想、假设、原则、前提、反驳等等,但最重要的是,要经过自己的语言的翻译。汲取前人的原则,是为了自己的实践。在自己的实践中,
前人的原则已被改造过了。因此不要自称师承某家,事实上不可能真正做到师承的。
七六
要在任何精神工作中取得成就,不但需要时间和努力,还需要勇气和智慧。智慧看到了,还要有勇气说出来。ot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于精神力量的确信,是思想者的主要品质。ot(黑格尔)
没有这种品质,不仅中途动摇,而且对自己所追求的其理产生怀疑,不敢相信,没有勇气坚持、斗争。
七七
一本书要我到自己的读者,最好投入群众的大海中去,如果企图在自己有限的圈z子中说服人,那是一件无效的可悲的事。
七八
一部学术著作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把寻常的叙述因素和尊严的思辨,形成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人多闻博识,同时给人以深刻和纯真的乐趣。
七九
一种学说,一本书出现所得到的冷遇和共鸣,决定于现实的需要和人心的向背。
八十
没有坏书,只有书起的坏作用。一本书在生活之中起了坏作用,并不是因为书本身的好坏,而是生活本身的坏的方面从书得到了扩展。灌输主义和教条者把坏作用的原因归咎于书,而追究
书的责任,这是一种误会。ot因为坏书,所以人学坏了。ot这是灌辅论的逻辑。其实,书如火种,可以用火,也可以纵火,问题在于置火于何地耳,入水则灭,干柴则燃。
八一
少年时期过多地诲盗诲淫的作品,精神便会无法成熟。但如过重地戴上上帝的镣铸和仇恨的枷锁,精神也是无法成熟的。于是,或是放纵,或是死硬,或是幽灵,或成僵尸,或成为白痴等。
八二
在感情和艺术的作品中,没有共相的概念、清澈和明确的思想,而是感触、印象、意见、欲望等等的纠缠乱结。其中知识和想象相混,对现实的问题发表反应,有着真理也有着偏见。(偏见,是特殊的真理,是作者自已的真理。)即使罗兰也不例外,他的《超越混战》即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果戈里概观》也是,没有明确的伤念,只有感触、思想、意见和借来的概念等等的杂凑。
至于康穗、黑格尔完全不同了,在他们的著作中,思想彻底而一贯展开着,投有任何混淆和不清楚。
八三
歌德ot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常青ot一语,应当解释为在各个思想领域和精神工作中,一切应当是哲学和生命,理性和经验的结合,如果仅是哲学。那么除了哲学著作应当如此之外,其余的各种精神工作(艺术、历史、心理学等等)都会失去结合对象和现实基础,而没有生命。纯粹理性的思辨是灰色的,但实践理性却有着生机的跳动。和实践结合的(经验的)任何
哲学,都有着生命力,有着斗争和行动。从理沦出发,实际上是它的对立面,不互相转化,就没有生命。--一种活生生的思想具有多种幅度,包括矛盾的观念,从而铸炼和谐的本质。
八四
所谓道穗一一就是说归根到底要归于每个人的选择和行动。个别的人需要有这种态度,以代替骄傲和偏见、阶级和个人利益、因习俗和以往感情联结而使人所珍惜的信仰。只有靠许多人的选择和积极努力才会有这种结果。(只有作为个人,才会感到痛苦和欢乐,才会担负贵任,才会做出好事或者坏事。)
八五
用一种好感,或者一种坏情绪去读一本书,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八六
只有痛感到罪恶对于人的不幸和无能为力,才能超越罪恶和批判罪恶。只有罪犯仟悔,才是带着沉重价值的仟梅。在上帝面前,万恶罪人的仟悔远比善男信女的仟悔容易得到宽恕。他们
以自己的痛苦,证明了上帝的真理。
八七
对于死狗,不要伸手去扶吧。谁对它慈悲,谁就倒霉。但是,只有坚强意志,才能冷眼相看,无动于衷。而坚忍和意志,是人生伟大艺术,盖能随时随地消灭侧隐……-
八八
在社会领域内搞试验与在自然科学内搞试验是一个不同的天地,所谓以解剖猴子的办法来解剖人,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危险的方法。自然科学中是实质确然,而在社会领域中仅能是一
连串伴随着某种程度的希望和许多空话的错误的尝试。社会的万灵方是没有的。社会的立法仅是或多或少的智慧的临时方法,目的在通过割肉补疮(头痛救头,脚痛救脚)政策以缓和情况。它依靠随机应变和杂凑的才能,它完全站在试验的基础上。任何正确的学说都是无效的,计划越是订得详细和平衡,则结果必定越是和原意相反。人们只能由在合作的行动中发挥作用的集体的智慧所提供的种种资助,仔细地解决一个一个随时发生的问题。
八九
任何观念本身都是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历史条件本身又需要长期的以往历史为前提。因此,任何观念都不是永恒的真理,而仅是在这种或那种意义而
言的理所当然。即已具有公众成见的固定性。观念之所以获得群众,不是由于它的公理似的真理性的结果,而是由于它的普遍传播,和现实要求结合在生活中起作用及其继续保持自身意义。
九十
哲学,精神最高的科学,是不能大众化、通俗化的。把哲学通俗化和简单化,等于向头脑简单的尚待教养的孩重述说深奥的格言。对于大众来说,哲学是一件僵化的镣铸和陌生的装饰,是
和神学论同样的东西。盖凡众惯于奴役依赖,而哲学须要精神自由。对于凡众,神论远较哲学能使他信服。如勉强授以哲学,亦把哲学当作了神论。
九一
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基督不是单纯的先知(如古代的许多先知),不是一个道德的伟大存在(如苏格拉底),而是神性和人性统一的精神,是为没有哲学修养的人也能接受的表象方式的对象。
九二
明快非浅薄,深逮非晦涩,真理虽为一切人开门,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进入。曲高和寡,乃真话也,非欺人之谈。
九三
中土玄学消灭了自己,也就得到了自己,无所要求,也就满足了全部要求,无知即全知。
人们怀着疑意说ot这不过是玄学。ot但这句话最终能说明他自己根本不懂得玄学。不值玄学,但否定玄学的生存权,是任何以外在的形式和外在目的为风尚的时代所共有的幼稚。
任何玄学都是统一(综合)的体系,正如人的灵魂联系了人的各部分。
九四
从不怕死到怕死,这变易中包含着深刻的真理。
临死边缘,是理解哲理的好机会。人,作为一种生物,他不要死亡,恐惧死亡。但是,当他安全和舒适的时候,他常常想象死更乐,身边苦难,也以为死神能对他拯救。
ot好死不如恶活ot。这是一个深刻的哲理。死亡,决不是至乐。即使理知上决定了死,但一个生物人,当他消除了全部道德与现实的外装时,他恐惧死亡,永远恐惧死亡。无论怎样顽强的人,只要一步一步地解除他的精神武装,最后还是会向死神低头的。因之,不理解人的死亡和死亡的人,就无法进入哲理的殿堂。先天的概念(社会人,根基于经验(生物人)也。
九五
中土之思想革命,关键在于打破对经典的信任心理。并不是否定经典之内容,而是否定人们对经典的信任态度。盖此信任态度产生于对大家长的依赖、信赖和服从上面,乃人类童年时期所
特有者也。明乎此,则六经真皆我注脚矣。中土之信任,是盲目的偏信,不是理性的信念。
九六
一方面玄思或悬想表示凡直接呈现在前面的东西须得超出,另一方面,这种悬想或推测的内容,最初虽是主观的,但不可听其如此,而须使之实现,或使之客观化。
玄思的真理是思想的理性法则,即在于将对立的对方统摄在自身之内,作为两个构成的环节。
九七
玄思科学对于经验科学的内容并不是置之不理,而乃是加以承认与利用,应用。不仅要承认这些形态,而且要说明它们,因为这些丰富的内容,一经思想的把揭,便是玄思理念自身了。经
验科学的内容是人类对于外界和内心,对于当时的外界自然和当下的心灵或心情之亲身的直觉与知觉。
玄思一方面是统摄了对立的两个环节,另一方面,当在具体的场合强调其中的一端时,却留有转化的余地,所谓ot不该死ot也。
九八
经验中的知觉并不能使玄思智慧得到满足,相反,纷纭众相倏生忽来,刺激着理性追寻什么是生灭无常的主宰原则。对于经验中的变化无常的现象的赞美仅仅是一种抽象的心理态度,必
须超出这种态废才可进一步达到自然和内在和谐和规律性的真切诚见。
九九
玄思哲学所处理的,一方面是经验事实和偶然性,另一方面是必然性,在不同时空引起天数和命运、机缘和天意的理念。
一00
上流社会的温文礼度,到了荒野的穷村便赢得愚民的惊异,那么,企图从后者得到同等待遇或耳重,不过奢望罢了。落魄时所能受到的种种桑落与欺悔,如果用往日同样的自首心来对待,
因而生气和伤心,那么也未免过于认真和严肃了。就事论事,而又能超越于事,宠辱不以为怪,非礼之加不以为异,合适地对待,但又统驭于上面不致受其腐蚀,才是清明的理智,才是心灵的自由。
一0一
道,人性等等,真是不朽的东西(本质),所改变的,不过是形式罢。或由于形式的变换,或由于人们的厌恶,于是,人们好像觉得它存在了。其实,它不过是改变为另一种形式了。这就是无限内容的形式,无限的内容在时间中的变形。人格永存,在于精神所感。其人虽渺,其德长在也。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