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东集团军的临时总指挥部内,马卡洛夫的手心有些冒汗,他戎马倥偬二十多年,从没有遇到如此棘手的局面。
盘龙人对他的左翼(远东集团军的左翼,就是盘龙集团军的右翼)发动了强大的攻势。
自己手里的几个机械化旅,早已经在之前的进攻当中,损失了半数左右的坦克,再说了,一个机械化旅的十几辆坦克,如何能挡住对方成建制的一百多辆坦克?
好在己方的炮兵实力非常强大,通过炮火覆盖虽然无法对付坦克,但可以拦截敌人的步兵,没有了步兵的配合,坦克在敌方步兵面前是很脆弱的,不敢肆意向前进攻。
可是就在刚刚,自己后方的炮兵阵地,遭到了盘龙空军轰炸机的轰炸,尽管天空中还有一部分战斗机为他们护航,但相信这场轰炸还是给炮兵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马卡洛夫皱眉,用近乎是责怪的目光,望向了旁边的参谋长:“怎么回事,为什么天空中负责掩护的战斗机数量少了很多?”
参谋长有些惭愧的说道:“是我有些疏忽了,就在我们跟盘龙人激战的时候,盘龙空军对我们的机场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进攻,给我们造成了重大损失。
很多战斗机因为燃料不足,只能被迫向后方机场进行转场,这样一来,他们的支援距离大大增加,滞空时间就大幅度的减少了!”
“据我所知,盘龙人不是发明了一种副油箱吗?让战斗机挂载副油箱,增加他们的滞空时间!”
参谋长有些懊悔的说:“之前没有对这种小东西很在意,而且这东西是一次性的,会增加我们的军费开支,我们配备的副油箱并不多!”
马卡洛夫神情严肃,语气强硬的说:“有多少算多少,其余没有副油箱的战斗机,也要全力增援,给我们护航,除此之外,通知各炮兵阵地,注意防空和隐蔽,多布设假目标。
盘龙人肯定是想通过空中轰炸,压制我们的炮兵,这段时间可是撤退的关键时刻,挡不住盘龙人的攻势,我们谈何撤退!”
“是,我立刻前去安排!”
然而,尽管马卡洛夫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安排,但由于此时盘龙空军已经掌控了部分制空权,还是对他们的炮兵阵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严重削弱了远东集团军的炮兵火力。
由于盘龙空军的支援,他们的炮兵也开始反击,对他们的远程火力压制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一旦他们选择了反击,必然会遭到盘龙空军的沉重打击,损失远比盘龙炮兵要大。
更让马卡洛夫有些揪心的是,他刚刚收到了一份情报,盘龙人的另一支装甲部队,正掩护着他们的步兵,向自己的右翼迂回。
马卡洛夫望着天空中一架架坠落的战斗机,感到了一阵阵的绝望,颇有一种无力回天的感觉,盘龙空军利用自己距离前线近的优势,即便是飞机数量相同,他们也可以通过出动更多的架次,形成战场上的数量优势。
正在这时,参谋长兴奋的跑了过来,冲马卡洛夫道:“司令官阁下,好消息,贝加尔集团军发来了电报,他们已经突破了齐齐哈尔那边的防线,正在向哈城方向挺进。”
马卡洛夫的眼睛却盯在了桌子上的地图上,并没有任何感到欣喜的感觉。
参谋长却似乎没有意识到,依旧在那里欣喜的说:“司令官阁下,只要我们再坚持一段时间,贝加尔集团军就会前来增援我们了!”
“你觉得我们还能坚持到他们前来增援吗?现在盘龙人已经揭开了盖子,局势已经很明了,他们那边至少有一个近卫军在阻挡他们,你觉得他们需要花费多久时间才能赶到?
更何况根据他们之前的战情通报,他们的坦克已经损失的差不多了,就算是赶到了战场,面对盘龙空军和装甲部队,他们能发挥多大作用。”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
“盘龙人有句古话说的好,叫做求人不如求己,想要保存远东集团军的实力,还得我们依靠我们自己。
命令两翼的部队,协同机械化旅,尽可能的发动侧翼反突击,迟滞他们的前进速度,或者派出步兵在他们的前进道路上,构筑步兵防御阵地,掩护我们的撤退通道。”
参谋长眉头微皱,小心的提醒道:“司令官阁下,构筑步兵防御阵地,能阻挡他们的装甲部队吗?万一他们绕过我们的防御阵地怎么办?”
“他们使用装甲部队进行两翼迂回,目的就是为了包围我们,可迂回的越远,包围圈也就越大,但他们的步兵兵力不足,远不足以支撑更大的包围圈。
再一个,逼迫他们进行战术迂回,也算是变相延缓了他们的前进速度,还有,再找一条路也没那么容易,他们的坦克能过得去,跟着后面的卡车未必能过得去!”
正在这时,一个通讯参谋突然前来汇报:“司令官阁下,前沿阵地传来消息,盘龙人的炮兵火力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他们的进攻速度已经加快了。”
“炮兵为什么不尽快进行反击?”
“我们的炮兵进行了反击,可反击无效,反而被他们给摧毁了阵地,现在我们的炮兵在他们的空地联合打击下,已经无法对他们进行全面压制了。”
“无法进行全面压制,就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压制,总之,炮兵在全面失去战斗力之前,不能停止反击,我们的撤退已经带不走这些火炮了,等他们打光了炮弹之后,尽可能的摧毁这些火炮,不要让它们落在盘龙人的手里。”
参谋长再次提醒道:“司令官阁下,我们要全面撤退了吗?要不要给贝加尔集团军发电报,告诉他们不要继续深入了!”
马卡洛夫想了想后,点了点头道:“好吧,你立刻过去发电报,同时也给彼得大公发一份电报,把我们失败的消息告诉他,就说我辜负了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