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开始,王必成的二旅南渡江南,苏南新四军力量增强,但敌强我弱的总态势没有改变。汪伪对清乡效果比较满意,周佛海在1943年初曾说过:“清乡1年多来,苏南地区的财政收入翻了十倍。”为了彻底肃清苏南,1943年3月起,日伪军集中起17000多人,对镇江、常州、无锡部分地区再次进行清乡,同时把清乡经验向苏中推广。独立二团经常活动的武南地区日伪军就集中了3000多人。武南地区日伪军从常州马公桥、丫河、五洞桥、灵台到武宜交界处的杨桥、漕桥、分水墩,直到太湖边,筑起了100多华里的竹篱笆封锁线,增设了杨桥、灵台、五洞桥等12个据点,在水陆交通要道设卡搜查,同时收买地痞流氓等强化伪政权。限制独立二团在太滆各区的流动,争取一举消灭独立二团。同期国民党顽军的忠义救国军3个团和江苏保安第九旅的一个团也在太滆地区围剿太滆新四军。
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困,独立二团陷入空前危机,独立二团团长程维新彻底动摇,在3月份率部到宜兴南部投靠国民党。平台山战斗后,王香雄和林胜国率部在武南的漕桥、鸣凰、寨桥一带进行游击活动。一次,独立二团同日伪军发生遭遇战,敌众我寡,独立二团避敌锋芒,向宜兴方向转移,移动到武宜交界的杨桥附近时,又受到杨桥据点敌人攻击,激战后向宜兴扶风桥地区撤退,刚转移到扶风桥,周铁桥和芳桥的敌人又堵了上来,一直和独立二团打到黄昏,敌伪怕夜战有失,才缩回据点。像这样的战斗经常发生,有时一天要进行多次。
在这新的艰苦斗争形势下,太滆地委和独立二团作出了新的应对措施,太滆地委下属各县委组建警卫连,宜兴警卫连、武南警卫连等先后成立,人员从独立二团和各区队抽调,如武南警卫连组建初有2个排,一排有2个班,从独立二团调入,二排也是2个班,由各区队抽调人员组成。警卫连的任务一是保护各县委地方干部安全,二是配合主力作战,打破敌人的清乡。三是整训区队武装,提高各区队战斗力,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独立二团部队适当分散,只有在有必要时才集中。参谋长王香雄率一部(六连)在武南,政治处主任林胜国率一部(四连)在宜兴,团长杨洪才(五连)率一部在宜兴、武进、锡南、苏西地区进行流动。独立二团分兵后,杨洪才、王香雄、林胜国所率小部队对外番号是连,实际就一个排兵力,杨洪才所率5连最强,也就40多人,王香雄所率的六连就20多人,林胜国所率的四连也差不多,独立二团的真实兵力也就一个连左右。
1943年4月,王香雄率领20多人的精干排与武南县委书记王子达、副县长陈成带的两个短枪班一起,坚持内线斗争。当时敌人白天晚上活动猖獗。到处搜查、抓人、打埋伏。因此,王香雄采取昼伏夜出,能胜则打、不能胜就走战术,坚持在清乡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1943年5月中旬,王香雄率部在武南,由武宜支队二大队王坤生部及武南警卫连配合,在符家桥附近伏击从南宅镇出发的日军“剔抉队”13名和清乡警察20余名。独立二团二营六连担任伏击,王坤生带短枪班迂回到华渡桥堵击敌人。日军进入伏击圈后,六连突然袭击,敌人陷入混乱,战斗很快结束,除了两名日军逃跑外,其余日伪军被全歼,缴步枪20余支,新四军牺牲短枪队员1人。这次战斗是武南反“清乡”斗争的首次胜利,极大鼓舞了武南军民的士气。
王香雄部有时一天要换几个地方宿营。晚上行动时,不走大路走田埂。每到一个村子,必先派人到村里联系,摸清情况,并关照群众把狗圈起来,不然,日伪军听见狗叫,就会来搜查。白天派人到据点周围监视敌人,一有情况就来报告。部队吃菜,群众就分散到镇上帮着购买,然后你一斤他两斤凑起来。在武南反“清乡”斗争中,王香雄先后六次遭到敌人包围,都是依靠群众的帮助才安全转移。
1943年6月的一天,王香雄率20多人,在淹城南面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俞家村宿营。第二天上午,碰上1000多日伪军来扫荡,敌人由南向北进行梳篦式搜查,王香雄他们已无法转移,只有依靠群众隐蔽起来,同时做好一切战斗准备。王香雄和20多名队员集中隐蔽在房东陈兰英家的内厢屋里。这个厢房和外屋只隔很薄的一堵墙,他们透过缝隙向外观察动静,人人上好刺刀,拧开手榴弹,准备好毛巾、绳子。商定,如果个别敌人闯进屋里来,那就两个人用绳子套住敌人的脖子,一个人用毛巾堵住敌人的嘴,把敌人拖进来,用绳子勒死或用刺刀捅死;如果人多,就扔手榴弹往外冲,拼掉一个是一个。
不一会,十多个日军、伪军进村、进屋,王香雄他们跟敌人只隔一道门帘。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村上的群众镇静自若,主动出来应付,给敌人抽烟喝茶,把敌人引到没有住新四军的房子,待敌人搜查到王香雄他们所在房子时,群众打开鸡笼、鸭笼,驱赶鸡鸭到处跑,故意把敌人引过去抓鸡鸭。搜查的日伪军真的去抓鸡鸭,忘了搜查任务,王香雄他们才侥幸脱险。如果当时没有群众的冒险保护,内线部队早就全军覆没了。
1943年8月,武南警卫连移驻到武南都家桥东南路家塘,下午三时,据侦查员和群众报告:前黄伪军一个中队,今晚到寨桥赴宴,中队长还带着小老婆,晚上宴毕仍回前黄。王香雄得悉这一情报后,即找武南警卫连连长邵光和指导员陈祥林研究敌情,分析说:前黄伪军尚未受到我军打击,气焰嚣张,胆子很大,带着小老婆白天去喝酒,晚上还要回去,伪军根本不知道我军驻扎在离寨桥五里、距前黄六里路的地方,今晚虽有月亮,但视线不远,易打埋伏。邵和陈一致同意这个分析,决定伏击敌人。当时警卫连名字上有两个排,实际上只有4个班,一排两个班是原独立二团老兵,是主力,二排的两个班大部分是新兵,有的连武器都没有。根据我方的兵力和地形,王香雄决定,由作战经验丰富的陈祥林带一排一班及一挺机枪在关刀桥东面埋伏,陈祥林独立二团浙西行动时就是四连的指导员,邵光带一排二班在寨桥大路北面的豆田里埋伏,两班相距约200米。特意强调二班一定要听到小车声才准突击,小车是伪军中队长及其家属所乘坐的车子,是伪军的指挥中心,正面的一班应在二班发起突击后,开始出击。王香雄则带二排和丁舍区大队在警卫连五六十米远的北面设指挥点。
天一黑,部队即按预定方案进入阵地,直到晚10点左右,酒足饭饱的伪军前哨才通过二班伏击点,但小车声尚未听到。当时天气很热,蚊虫又多,正面埋伏的部队实在受不了,就轮流到边沿上透透凉,正巧在一个同志出来透凉时,被敌人发现。一班目标已暴露,被迫开枪向敌射击。凑巧的是,小车刚到二班面前,邵光一声令下,十几个手榴弹同时在敌群中爆炸,打得伪军乱作一团。随即一班从东、二班从路北跃上大路冲向敌人中部。由于敌人的指挥中心首先被警卫连打乱,失去了组织抵抗的能力,于是溃不成军,各自逃窜。
整场战斗仅半个小时就结束。除敌后卫一个排没有进伏击圈,调头逃跑外,警卫连击溃伪军2个排,缴获三八机枪一挺,汪造三八步枪20多支,俘虏近30人,警卫连轻伤1人。关刀桥战斗后,警卫连的新兵都背上了枪,部队士气大涨。
1943年9月中旬的一天晚上,王香雄率一个排冒雨从金坛边界穿插到武南活动。急行军70多里,于凌晨3点左右赶到了牛塘桥和湖塘桥之间的桑树下村宿营。吃过早饭后,战士们继续睡觉,睡的正香,突然得到情报,有10多名化装成便衣的日军已到后村。武宜支队支队长朱廉就是与日军便衣队遭遇牺牲的。不过这次日军便衣队没有这么幸运了,碰到的是一个排的新四军。王香雄立即集合队伍,埋伏在村后竹园里,待日军进入火力范围,向敌人发起了突然袭击,日军顿时慌作一团,四散逃窜,伏击部队跟踪追击,除了五、六名敌人往常州方向逃脱外,活捉日军1名,其他的全部打死,并缴获短枪数支,子弹百余发,我方无一伤亡。
时任武南县委书记的储少白这样评价王香雄:“王香雄率部打仗,多数是打小仗,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机动灵活,以巧取胜,以少胜多。”
王香雄率部坚持武南内线斗争,日伪军非但没有能消灭他们,部队从20多人发展到70多人,警卫连和区大队也经受住了战火考验,地方武装战力明显上升。这段时间,王香雄所部作战20多次,缴获枪支百余支,俘虏日军1人,伪军近百人,毙日伪军密探20多人。使日伪军投入大量物力、人力、财力的清乡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