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千寺一生中最接近死亡的时刻。
不知道多少轮对冲以后,他猛然发现,自己的部下所剩无几。当他对着敌人的战马群举刀时,集中到他身旁的赤军骑兵稀稀拉拉,仅有五百来骑的样子。和刚开始的浩浩荡荡形成可怕的对比。
绝大部分士兵已经阵亡了。
千寺的头左摇右晃地摆动,看上去像是脖子被砍断了,剩个脑壳随风而晃。其实他的脖子完好无损,晃脑袋纯粹是防止昏厥。他已经处于晕厥的边缘,像0电量的电器,理论上应该关机了,现实中还苦撑着,不知道哪一秒结束。
“敌方举了劝降旗!”副官喊。
千寺抬头望去,确实,敌军已经又重新聚集起来,血淋淋汗津津的战马排成一堵墙,还有上千人之多。战马中央,一名梁军长官举着黑旗,在这个世界的战争中,黑旗是“投降不杀”的意思。
“这不简单,我们的黑棋呢!举起来!”千寺再次燃起怒火,吼道。声音已经完全嘶哑。
部下在血泊里找到了一面黑旗,但没找到旗杆,于是用马刀尖挑着举起来。
对面的梁军个个震惊,杀到这个程度,赤军居然还对着他们举黑旗。
他们还没从惊愕中反应过来,千寺发出了一声可怕的厉叫,那叫声听着实在不像人发出的。紧接着,赤军骑兵再次发起冲锋。
双方的马匹都跑不动了,因此这次没有过马一刀,双方战马们艰难地跑动,混在一起,马背上的士兵们近距离挥刀,砍死附近的敌军。当他们发现马匹无论如何不肯前进一步后,纷纷跳下马,骑兵变成步兵,拎着刀寻敌而杀。
厮杀声结束之后,千寺把士兵带出马群和尸体堆,清点了一遍。算上自己,总共还剩65个人。
“好,打赢了!我们往山坡上去,准备阻击后面的敌军!”千寺简单地说。
士兵们浑身浴血,脸色狰狞而疲惫,宛如油尽灯枯的恶鬼。他们没有吭声,只是机械地跟着千寺向上走。一路上踩过无数死去的人马。
第二波敌人仅仅十分钟后就出现了。也是一队骑兵,人数多的惊人,千寺目测了一下,至少有两万,可能更多。
和敌军几乎同时出现的,是白乾的第一师,从后方打着火把涌来。
白乾的第一师很特殊,大部分都是骑射手。士兵背着弓弩骑在马上,马鞍两侧是巨大的箭盒。左边盒子里是普通的箭矢,而右边盒子里的箭杆前端,绑了沾满火药的油麻布,一点便会快速燃烧,射出去很容易点着可燃物。
第一师立刻投入战斗,朝梁军放箭。
大片大片的火箭拖曳长烟,射进梁兵身上。火撩着了梁兵的棉袄,一个个火人惨呼着坠马。
梁军的弓箭手也迅速还击,张弓放箭,朝着赤军齐射。
双方成千上万的箭矢在山头上来回飞窜,在空气中织成一道可怕的落网。网不停地落下,每次都收割大量的人命。时间还是半夜,流火箭的光亮照亮了很大一片区域,离着很远都能看到。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第二军又陆续赶来一个师,梁军也抵达了五千多名援军。
两军以漫天的箭雨互相猛射,把身上的箭射空,又从身旁的尸体上拔箭。事后统计,双方共发射了足足二十八万支箭,倾泄在仅有五个操场大的关键战场上,箭矢密度在各国战场上都属罕见,共造成数千人的死伤。
两小时后,梁军率先接到白刃冲锋的命令,举着各种刀枪开始猛冲。
白乾也已到达前沿阵地指挥战斗,观察了梁军的冲锋阵型后,他当即判断:
“人海冲锋!”
所谓的人海冲锋,是这个战乱世界百年前诞生的军事术语,并不是简单指人多,而是指冲锋的部队密度过大。
比如说,正常情况下能放一个连的地方,集中一整个营甚至一整个团,即以四倍到十二倍的人员密度,集中进行前冲。
即使人数较少,以少打多,只要密集进行冲锋,仍然可以构成人海冲锋。
人海冲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以某个点的优势兵力,野蛮粗暴地快速突破敌阵。在实战中往往十分奏效,因此各国军队都频繁使用。
梁军指挥官意识到不能拖下去了,必须尽快冲出赤军的围堵。因此命令军士们集中起来,发起人海冲锋。
而白乾应对敌军人海冲锋的对策是:组织赤军进行同样密度的人海冲锋。
敌人集中,我也集中。
白乾的命令虽然野蛮,但在战后的复盘中,却是最明智最保险的做法。赤军的兵力并没有优势,不可能分散拦截,只能与敌军狭路相逢,硬碰硬地正面激战。
导致的结果也很直接,就是战斗的极端血腥。
短短半个小时,双方倒伏了五千多人,这种死伤速度在步兵攻击中极为罕见。成建制的班排连冲上去,几十秒就被消灭殆尽。后面的人踩着尸体继续搏杀。
白乾看见敌将非常靠近战场前沿,当机立断,亲自提刀入阵,上来就直奔对方将领,不问姓名直接劈刀!
敌将正观察战场态势,没反应过来,被当场枭首。
白乾如入无人之境,双手各持一刀,跃入梁兵群中旋转杀戮,血浆顿时冲天而起,许多梁兵连中两三刀还没反应过来,被切的肢体破碎才倒下。白乾左冲右突,连续十分钟竟无人能近身。
十分钟后,他濒临脱力,脸色惨白,浑身热汗退走。
战斗很快结束,残余的梁军骑兵零零星星,向龙谷撤退。他们的任务是抢时间冲出赤军防线,但死伤大半仍然冲击失败,没有继续攻击的必要。赤军暂时守住了冲积扇平原。
白乾下令就地休息,准备再战。
双方的骑兵部队只是抢时间,接下来还有为数众多的步兵。步兵们赶到时,真正最大规模的战斗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