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城,阴世师与骨仪得知武威梁师都、金城薛举也相继起兵反隋后,二人皆是面色沉重。
阴世师眉头紧锁,忧心忡忡:“骨大人,如今杨玄感兵进关中尚未解决,这武威的梁师都与金城的薛举又纷纷举兵反叛,局势愈发危急了。”
骨仪亦是满脸愁容,:“阴将军所言极是。这杨玄感本就来势汹汹,如今又添了这两处叛乱,大兴城乃至整个关中都陷入了极大的危机之中。”
阴世师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说道:“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加强大兴城的防御,同时向洛阳送信,请求陛下速速派兵支援。”
骨仪点头:“理应如此。只是这杨玄感在关中势力渐大,周边又有梁师都、薛举呼应,我们的处境着实艰难。”
阴世师沉声:“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守大兴城,等待陛下的援兵。”
随后,阴世师与骨仪赶紧着手安排加强城防之事,并选派了一名得力信使,准备向洛阳送信。
阴世师对信使叮嘱:“你务必尽快将此紧急军情送达洛阳,告知陛下杨玄感在关中的情况以及梁师都、薛举的叛乱之事,请求陛下速速派兵前来平叛。”
信使:“将军放心,卑职定不辱使命,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送达洛阳。”
待信使出发后,阴世师与骨仪又继续商议应对之策,心中满是忧虑与不安。
数日后。
洛阳城中,杨广得知杨玄感攻下潼关并向大兴挺进的消息后,龙颜震怒。立即召集众臣,宇文化及、裴矩、虞世基等大臣纷纷赶来。
杨广怒目圆睁,狠狠地拍着龙案,:“杨玄感这个逆贼,竟敢如此大胆!来护儿等人也是废物,竞让杨玄感攻下了潼关。如今他攻下潼关,直逼大兴,这是要将朕的江山置于何地?”
宇文化及连忙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息怒,杨玄感此举确实大逆不道,但陛下圣明,定能想出应对之策。”
裴矩:“陛下,当务之急是尽快派兵平叛,稳定局势。”
虞世基:“陛下,杨玄感虽势大,但我大隋兵强马壮,定能将其剿灭。”
杨广听了众臣的话,怒气稍减,但仍面色阴沉。
但想到来护儿、宇文述、卫文升和屈突通等人追了杨玄感这么长时间不仅没能绞灭,还让其进入关中,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杨广怒喝:“来护儿、宇文述、卫文升、屈突通四人,朕命他们平叛,他们却如此无能。若不是他们办事不力,杨玄感怎会如此嚣张?来人,传朕旨意,将这四人问罪,严惩不贷!”
众臣一听,纷纷跪地求情。
宇文化及想到自己老爹也在里面,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说道:“陛下,来护儿及家父四人一直尽心尽力为陛下平叛,此次失利,或许有其他原因。请陛下息怒,饶他们一命。”
裴矩:“陛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若将四位将军问罪,恐无人可用。请陛下三思。”
虞世基:“陛下,四位将军以往也有战功,此次或许只是一时疏忽。请陛下从轻发落。”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请求杨广饶过四人。杨广看着跪地求情的众臣,心中更是恼怒。
“你们这些人,就知道为他们求情。他们辜负了朕的信任,让朕如何能饶过他们?”
宇文化及:“陛下,你饶了家父与其它几位将军,他们必定会戴罪立功,为陛下剿灭杨玄感。请陛下给他们一个机会。”
裴矩:“陛下,此时不宜再处罚大将,以免军心不稳。”
虞世基:“陛下,若四位将军能将功赎罪,也是陛下的仁慈之举。”
杨广沉默片刻,但仍心有不甘,就在此时,又有急报传来,金城薛举、武威梁师都也造反了。杨广一听,刚刚平息的怒火又被点燃。
杨广怒喝:“这天下究竟怎么了?处处皆是反贼!朕的江山难道要毁于这些逆贼之手吗?”
宇文化及等人也是面色凝重,不知如何是好。杨广看着众臣:“你们说,朕该如何是好?这薛举和梁师都又该如何处置?”
裴矩:“陛下,可命来护儿等四位将军分兵两路,一路继续追击杨玄感,一路前往金城和武威平叛。”
虞世基:“陛下,此时局势危急,当果断决策。让四位将军戴罪立功,或许能扭转局势。”
杨广沉思良久,无奈叹口气:“也罢,就依你们所言。传朕旨意,命来护儿、宇文述、卫文升、屈突通四人戴罪立功,速速平叛。务必将杨玄感、薛举、梁师都等人全部剿灭,还朕一个太平天下。”
众臣再次磕头领命,心中皆是沉重,深知此次任务艰巨,若不能成功,必将面临严厉的惩罚。而杨广则满脸怒容,心中满是对这些叛乱之人的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