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瞿书彬问,“那这个【慧素】是谁呢?”
贾有德推测道:“能和张大千合作一幅画,这个人肯定很有名。”
徐会长则说:“难说,如果这是张大千早年的合作作品,不为人知也是正常的。”
张大千早年靠临摹画作谋生,并没有多少名气,周围的人也同样默默无闻。
如果画是那时候的,即使有张大千的签名和部分笔迹,价格也不会太高。
柯御道:“但这画不是张大千早年的作品。”
众人都转向他,孔院长问:“为什么这么说?”
柯御解释道:“他早年忙于谋生,哪有时间和别人合作画画。再说,这个慧素出身显赫世家,名声不小。真要论地位,张大千可能都比不上她。”
这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
“地位能和张大千相提并论?”
“这个慧素……是什么来头?”
众人好奇心大增,孔院长道:“看来柯先生是知道这幅画的价值的,没错,不了解自然也不会买。柯先生能否告诉我们,这慧素到底是谁?”
柯御没有卖关子,直接说:“慧素,原名潘白琴,她的先祖潘世恩是清朝乾隆五十八年的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太傅。因此我说她是名门之后。她本人虽然算不上泰斗,但被称为国画大师却是实至名归!”
“潘白琴,国画大师……”
孔院长绞尽脑汁,极力回想,但近代国画界中似乎没有这样一号人物。
柯御笑道:“我说她是国画大师并非妄言。她的作品曾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总统布什和日本天皇裕仁。”
“嘶~”
“我去,这画家这么厉害?”
“这么厉害,我怎么完全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我也没听说过。”
“柯老板编的故事吧?真有这人?”
柯御介绍的身份让人震惊。
她的画作竟然被当作国礼赠给了外国领导人。
这是多么崇高的荣誉和认可啊!
孔院长眉头逐渐舒展,恍然大悟:“你说的这位……我好像有点印象,但我记得她不叫潘白琴,也不叫慧素,是我记错了吗?”
柯御答道:“你没记错,我也没说错。”
“潘白琴是她的本名,但她一生波折,虽然是名门之后,却被继母卖入青楼。后来遇到了张伯驹,二人结为夫妻。之后她皈依佛教,法师给她取法号慧素。再后来,她改名为潘素,字慧素。孔院长熟悉的名字应该是潘素吧。”
孔院长恍然大悟,露出了了然的神情:“对,我了解的是潘素大师。”
几个年轻人心中也顿时清晰起来:“原来是潘素大师。”
“潘素大师确实与张大千合作过多幅画。”
“我还在纳闷这画怎么会同时有张大千的风格……”
但瞿书彬等人从未听说过此人。
徐会长问:“这位潘素,是国画大师吗?”
在国画界能够称为大师的,并不多见。
画技、名声及人品,缺一不可。
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
这些人无一不是国画大师,甚至达到了宗师级别。
虽不至于家喻户晓,但也声名远播。
然而这位潘素,他们确实未曾耳闻。
孔院长说:“潘素大师在国画界和各大美术学院中声名显赫,但在外界确实不太知名,这与潘素大师为人低调有关。”
“你们没听过很自然,倒是柯先生对潘素大师如此了解,令人惊奇。”
柯御也不客气:“不了解的话也不敢买,如果了解的人多了,这幅画也就不会让我捡到漏了。”
徐会长等人苦笑,再次感受到了与柯御之间的差距。
这个年轻人,专业素养真是过硬。
不仅知识面广,关键是每一样都精通。
贾有德问道:“柯先生刚才提到,潘素大师的丈夫是张伯驹吗?”
“没错。”
“竟是这位人物。”
“是他吗?”
“这两位居然是夫妇?”
在场的众人微微显露出惊讶之色。
“张伯驹是哪位啊?”
“国画大师不认识,却认识人家的老公?”
网友们觉得十分奇妙。
那几个年轻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于是问:“张伯驹是谁啊?”
柯御回答说:“搞收藏的,捡漏的人里头,几乎没人不知道张伯驹的。说他是近现代第一收藏家也不过分,他的父亲是代理直隶总督张镇芳,袁世凯是他表叔,他自己也是民国四大公子之一。”
几个年轻人听得似懂非懂,只觉得这人挺厉害,至于具体什么来头,还是模棱两可。
贾有德感叹道:“想捡漏,还是要多学习啊。早上错过了鸣凤元宝,下午又错过了这幅芭蕉图。”
这两件宝物,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
瞿书彬提议道:“这幅画已经确认是潘素大师的手笔了,柯先生,你今天买的其他几样东西,不妨也拿出来让大家一起鉴定鉴定?”
柯御低头看看手里的东西,自己都还没来得及好好研究。
听了这话,他点点头说:“那就请各位帮忙掌掌眼。”
随即,他把笔记本、三张明信片和那张地契一起放到了桌子上。
人群立刻站起身,纷纷围拢过来。
国画他们不懂,但这些东西就另当别论了。
靠近一看桌上的几样物件,他们的神情变得颇为微妙。
笔记本?
明信片?
地契?
这算什么古董?
此时,柯御也在心里盘算着,他知道这些东西值钱,却不清楚到底值在哪里。
不过,他还是多多少少分析出了一些门道。
笔记本和明信片暂且不提,毕竟它们有明确的价值。
至于那张地契,价值未知,根据柯御的经验,他有两个猜测。
其一,地契所对应的房产至今尚存,而且价格不菲。但是,再贵重也应该有个具体数值,不该是未知。
那么就只剩下第二种可能。
那就是,地契所指的地址下埋藏着宝藏!
这些宝藏,才是价值未知的源头。
看样子,自己得亲自去一趟凤西路18号,查探一番。
说不定,能捡个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