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度、嘟嘟嘟度”
起床的小号声响起,村子里的人开始陆陆续续的收拾行李准备吃饭出发。
马成功揉了揉眼睛,又拍了拍脑袋,还是觉得犯困。
突然间,他面前冒出一个小鬼。
张小宝当即立正喊道:“长官好!”
马成功疑惑:“小鬼,你怎么来了?”
“嘿,你又背着这把三八大盖啊。”
“你这装了枪刺,人都没有枪高了。”
张小宝嘿嘿一笑:“马少爷,我喜欢这枪,这枪老准了。”
“而且这枪轻,背起来不费劲。”
“哦,对了。陈队长说,从昨晚开始,我就是你的私人警卫员了,贴身保护的那种。”
马成功迷惑:“昨天的那个大高个呢?”
张小宝回答:“他扛机枪去了。”
“铁蛋哥以前在粤军待过,是机枪手。”
“队长把重机枪分给了他,他现在乐的没边了。”
马成功恍然大悟。
他倒不可惜这样的大高个去扛机枪,反而认为这才是人尽其才。
就好比你获得了SSSR卡典韦,结果让他当贴身保镖,这不是妥妥的浪费人才么?
这必须是冲锋陷阵的猛将,要是能给他培养点文化和军事指挥能力,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保镖,屈才了。
像这个小萝卜头,最合适。
然而马成功并不知道,张小宝虽然年纪小,但天赋极高。
他在陈桂荣手下,是难得的神枪手。
把他安排在马成功身边,就是保命用的。
十几人的行走或许没有多大的动静。
上百人的行走,那动静可就不小了。
日军在上海周边虽然控制力薄弱,但也安插了不少伪军汉奸的眼线。
这不,马成功的部队刚刚离开杨家村不远处,就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跑出去通风报信了。
松江日军警备司令部。
角田文中中佐吃惊的看着情报:“什么发现大批国军的行动?足足有一个营的人马?”
“八嘎!你是蠢猪吗?”
“怎么可能有这么大成建制的中国军队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行动。”
“再查。”
被打的羽田向南少尉委屈的大喊:“嗨!”
“长官,可否允许我抽调一支小队。”
角田文中中佐想了想,还是摇摇头。
“给你一个加强分队,加强一辆摩托车。”
羽田向南当即大喜:“嗨!”
一个加强分队,也就是一个步兵班13人,有掷弹筒配置。
一辆摩托车,增加特种兵士-驾驶员,增加额外的车载机枪一挺,射手一名。
这样一来,等于是15人的配置,有机枪,有火炮(掷弹筒)。
在打突袭战和侦察中,属于豪华配置。
羽田向南甚至认为自己15个人,吊打国军一个连,不是问题。
马成功的步兵是纯步兵,还要考虑老百姓拉板车的行军速度,以及辎重队的两头牛的速度。
而羽田分队是摩托车+小步慢跑的轻步兵速度。
双方的差距很快就被追上了。
上午10点,侦查员急匆匆的赶来。
“报告!日军的摩托车来了。”
马成功当即吃惊:“什么?日本人怎么知道咱们的计划。”
马文英倒是显得从容不迫。
“来多少人,有什么武器吗?”
侦查员:“我们从望远镜中看到,就一辆摩托车,好像有机枪,大概十几个人。”
陈桂荣纳闷了:“十几个人?日本人这是看不起咱们?”
马成功倒是有些明白了:“这是日军的穿插小分队,通常是有一挺机枪,一个掷弹筒。搞不好附近有日本人的主力部队。”
陈桂荣当即掏出地图查看,同时又拿着望远镜看了看四周。
“老马,让辎重部队进入那边的山坳躲避一下。”
“我带人在这个角度打伏击。”
“把小炮带上,争取十分钟以内解决战斗。”
“不吃掉他们,我们会有大麻烦的。”
马文英点点头:“行,我这就去安排。”
随后,陈桂荣代理指挥,一一安排作战任务。
马成功举手:“我呢,我呢?”
陈桂荣想了想:“马少爷,你带着一排继续正常行走,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马成功顿悟:“哦,我明白了,这叫诱敌深入。”
陈桂荣很勉强的笑了一下:“对,你说得对。”
实际上他压根不考虑一排的战斗力。
两个排65人,2挺机枪,2挺重机枪,1门37毫米步兵炮,人手一把长步枪。
就这阵容,偷袭十几人的日军,那不是砍瓜切菜吗?
实际上也是如此。
日军的摩托车突突突的走着。
突然间,某个小山腰的灌木丛中冒出了阵阵火光。
“策策策、测测测”
九二式重机枪有节奏的响起。
日军的摩托车驾驶员和羽田少尉当场被成筛子。
随后,四处响起“砰砰砰”的枪声。
日军纵使单兵素质再强,也不是燕双鹰,无法免疫子弹伤害。
陈桂荣尤其兴奋,拿着一枚黄澄澄的炮弹塞入炮筒。
关闭炮闩。
“开炮!”
轰!
一声小规模的爆炸后,小路上的日军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
其实没有开炮前,日军就已经被数百发子弹乱枪打死了。
这门炮更像是气氛组。
陈桂荣坚决否认这种事后总结,坚持认为自己的一炮有立功,至少打死了一个日军。
“冲啊!”
“杀!”
“杀啊!”
两次的士兵一拥而上,兴奋的发出吼声。
一部分新兵事后吐得七荤八素的。
倒是老兵油子饶有兴趣的挑挑拣拣。
“日军的摩托车是不行了,全都打烂了。”
“那不是有轮胎吗?想办法卸了。”
“实在不行,找两个把它抬走。”
“这可是上好的钢材。”
“这小日本的衣服不错,怎么就不能弄大一号呢?”
“谁开的炮?谁开的炮?好端端的枪都被炸断了。”
陈某人俏咪咪躲了起来,反正不是我拉动的炮闩。
马文英则是不停的催促:“好了好了,打扫的差不多就行了。”
“日本人快来了,赶紧走,赶紧走。”
“那个谁,日本人的布兜不要了,恶不恶心。”
某个战士乐呵呵的回答:“不恶心,这布料好着呢。”
民国可是啥都缺,常见的布匹也是一样。
死人的粗布麻衣都有人会扒走,更何况是日军棉布布兜。
洗一洗,就不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