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九层天:从乞丐到道尊 > 第006章 县试中了

第006章 县试中了

    沉浸于修炼之中,时常会忘记时间。

    苏元青有意忘记一些事,除了吃饭休息,一直在修炼,眨眼间,五日即过。

    这一日县试放榜,一大早,县衙门前看榜的人便已聚成人墙,黑压压的一片。等候许久,榜单张贴出来,共有三十七人。

    苏元青自认不会考中,所以没有去。

    若他去了,仔细看看这名单,便知道他也在其中。

    名次不高,三十二名。

    但好歹是考中了。

    因为名次不高,衙役也顾不上通知他。

    直到下午,到镇上卖货的人回来,才告知他考中的事。

    苏元青颇为诧异,说:“考中了,多少名?”

    来人说:“记得是三十二名。”

    不高,却也在意料之外。

    苏元青取出一些钱,给报信的人诗文,周围来看热闹的人,一人给三文,算是喜钱。他说道:“多谢各位。侥幸考中,名次不高,勿笑,勿笑。”

    六爷也出门,领了三文钱喜钱,说道:“你年纪轻轻就能够考中,以后要考秀才,想必也不算太难。老周若是知道,必然欢喜。”

    考中的欢喜,加上时间的轻抚,冲淡了老渔夫离开的伤痛。

    苏元青虽然不高兴,却也能不露声色,说道:“总有消息传出去,老师会知道。”

    不远处便是一片山林,他望向山的方向,似乎看到了老渔夫。

    再定睛一看,那身影如云雾一般消失不见。

    他晃了晃脑袋,心想,人终究走远了。

    这样的人一旦决定远走他乡,这辈子大概不会再相见了。

    六爷又问:“你县试考中,也算村中喜事,可愿简单办个酒席?”

    苏元青暗自摇头。因为办酒席要花不少钱,为了这点面子把钱花掉,以后就没有钱支撑面子,不值。他说:“老师不在,何喜之有?就这样散了吧。”

    他找了个借口,大家都很理解。

    不打扰他,大家安静散去。

    本来料着没考中,加上老渔夫离去,科举之事在苏元青心中已告一段落,如今却忽然来了这桩变化。让他欢喜之余,又惦记上了科举。

    第二天,他去找县令大人道谢,领取府考试引等物。

    此外还有一套县令亲自注解的四书五经。

    县令姓陈,名昭,字昌明。五十来岁。

    此人二十六岁中举,意气风发。可是入京会试,多次不中,考到头发都白了才考中。因名次不高,被派来做县令。

    他好读书,心地也算善良。

    注解了的经书,没有大人物赏识,只能孤芳自赏。

    科举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事,泯然于众,让他好不开心。于是他找人抄书,每次县试之后,便送一套书给考中的学子。至今已送了五回。

    这些注解之书,对那些家底丰厚的人,只是累赘。可对苏元青来说,十分宝贵。

    苏元青领了书之后,一边翻阅,一边出门,喜笑颜开。

    这一幕被角落里偷看的陈县令看到,使唤衙役道:“把那学生请过来。”

    衙役听到是个请字,不敢张狂,一路小跑来到苏元青面前,恭敬行了一礼,语气温和,说道:“公子,我家大人有请。”

    苏元青以前当乞丐的时候,最怕官差。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进了这县衙,他的手就不停地抖,现在又被请过去,他心中恐慌,担心犯了什么事。惶惶不安地来到县令面前,他先把书放好,扑通跪下,拜道:“拜见大人。”

    陈县令见他护着书,更高兴,说道:“快请起。”

    语气这么好?苏元青心中一暖,爬了起来,低着头,不敢抬起来。

    刚才苏元青去道谢,因名次低,陈县令只瞥了他两眼。现在,陈县令盯着他看,边看边点头,一副满意的表情。

    陈县令说:“你是谁家的孩子?”

    苏元青回道:“回大人,学生苏元青,因家道中落,家中没有别人。这段时间,学生一直跟着打渔的周先生学文识字,如今也住在那里。”

    也不知怎的,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的紧张越来越小。

    本以为会磕磕绊绊说完的话,竟顺畅说了出来。

    说完后,他脸上泛起惊讶之色。

    陈县令笑说:“原来如此。你虽家贫,却能学有所成,还如此年轻,想必下了一番苦功夫。这些书,是本官亲自注解,虽比不上大儒名篇,你若能学通,中举不在话下。回头你跟着衙役,再去师爷那申领笔墨纸砚一套,丝绸一匹。”

    呀?还有东西可以领。

    苏元青一寻思,便知道这是陈县令另赠。

    他本就缺钱。许久没有进账,之前从人祖庙的那位小姐那得来的钱已花七七八八,遇到这样好事,他哪有推辞的道理。

    他躬身谢道:“多谢大人。学生必定苦学,不让大人失望。”

    陈县令又听到合心意的话语,说道:“四月府试,要去江宁城,一路上可不安宁。要是你想去试试,下个月我儿媳妇回江宁省亲,到时候你跟着一起走。”

    苏元青一琢磨,他才考完县试,吊车尾考上,两个月后就让他考府试,他绝对不可能考中。要是真过去,那也是白白走一趟。可是若不去,那就得留在这里,住在老渔夫家里,一边耕田,一边读书,闲时练功。

    这两条路,倒是让人难选。

    他仔细琢磨一番,暗道,还是走吧,不然留在老师家里,总是想起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举动,让人忒不舒服。

    去江宁城,可以避开这里的是非。

    于是他说:“多谢大人照顾。”

    陈县令说:“只是顺便。回头你把住址留给衙役,等出发时,本官差人通知你。你这些时日就在家好好读书,到了江宁,就算考不中,也要尽力。”

    苏元青感觉到陈县令话语里的好意,应了一声“是”,跟着衙役领取物品,并留下住址。因为东西太多,衙役还找了块布,帮他包起来,颇为勤快。让他不禁怀疑,以前见到的衙役,跟眼前的衙役,究竟是不是一类人?

    说不清楚了——

    也许,衙役也是人。

    就像乞丐,有好的,也有坏的。